当前位置:爱思想网 > 思想库 > 学术 > 杨光斌 所有专栏
杨光斌
 
杨光斌
 
杨光斌,河南省桐柏县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政治学教授,比较政治制度研究所所长。1981-1985年就读于河南大学政治系,法学(政治学)学士;1985-1988就读于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法学(政治学)硕士;1997-1998年就读于美国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美国外交专业研究生;1999-2002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博士。代表作品有:《中国经济转型中的国家权力》、《中国政府与政治导论》、《制度的形式与国家的兴衰:比较政治发展的理论与经验研究》、《制度变迁与国家治理:中国政治发展研究》等。主要研究领域为:研究领域为政治学理论(制度理论)、当代中国政治、比较政治(制度变迁与国家兴衰)、中国国内政治经济与对外关系。


历史政治理论序论
释启鹏 世界政治研究的中国传统与史观问题
人民民主——优势、挑战与对策
中国民主模式的理论表述问题
政治学研究的学科化问题
什么是历史政治学?
世界政治学的提出和探索
杨光斌 释启鹏:历史政治学的功能分析
巨变时代的中国政治学研究议程
发现真实的“社会”——反思西方治理理论的本体论假设
历史政治学视野下的现实主义国际政治理论研究
作为世界政治思维框架的文明范式——历史政治学视野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政治思潮:世界政治变迁的一种研究单元
从抗疫斗争看中国的国家治理理论及其比较优势
中美道路之争,是“民本”民主和“资本”民主的较量
扎根于中国大地的历史政治学
西方政治思潮的底色就是意识形态,我们却不敢正视
以中国为方法的政治学
重新解释现实主义国际政治理论——历史本体论、国家性假设与弱理论禀赋
立足自身实践完善发展中国政治学
政治学研究范式的转型:从 “求变” 到 “求治” ———政治学学科史的视角
论政治学理论的学科资源——中国政治学汲取了什么、贡献了什么?
历史社会学视野下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抛弃固化观念 正确认识中国政治
国家治理视野下的自由主义民主与人民民主
价值观悖论困扰欧美政治
习近平的政治思想体系初探
政治认知力:衡量国家治理能力的前提性标准
杨光斌 :滥用“民粹主义”已成西方掩饰政治真相的手段
新自由主义酿成全球民粹大潮
论意识形态的国家权力原理
论意识形态的国家权力原理 ——兼论中国国家权力的结构性问题
论世界政治体系
曾毅 西方如何建构民主话语权
“民主方舟”驶向何方?——2016年世界民主乱局分析
观察中国政治要有认识论上突破
丰裕中的思想贫困——兼论中国教育—科学管理体制的问题与出路
不能做“合法性”概念的囚徒
"法治中国”时代的新政治科学——政治学立场的政治法学(研究大纲)
中国比较政治学需要自信与自觉
从国际政治比较看“治理民主”的优势
“回到中国”的社会科学及政治学的学科性贡献
发展中国家搞“党争民主”祸害无穷——中国民主实践的分层性与多样性
民主与世界政治冲突
福山政治观点的转变说明了什么——“政治制度衰败论”揭示了美国否决型政体的真相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世界政治意义
走出集权-分权的二元对立误区
杨光斌 曾毅:中国社会纷争的观念之维与因应之道
当前世界民主变种与未来大势
杨光斌 舒卫方:“公正社会”取向的国家治理与制度建设
社会权利优先的中国政治发展选择
党的十八大与中国政治的发展
早发达国家的政治发展次序问题
民主与中国的未来
新国家理论述评
政体理论的回归与超越——建构一种超越“左”右的民主观
杨光斌 尹冬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民主理论基础
制度范式:一种研究中国政治变迁的途径
以制度为中心的历史发展观——现代化研究的新视野
国家结构理论的解释力与适用性问题
我国现行中央—地方关系下的社会公正问题与治理
政治的形式与现代化的成败
制度变迁中的政党中心主义
现代国家成长中的国家形态问题
公民参与和当下中国的治道变革
杨光斌 郑伟铭:国家形态与国家治理
政治学:从古典主义到新古典主义
杨光斌 高卫民:探索宏观的新制度主义
国家兴衰的集体行动理论解析——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的贡献与误区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在中国的发展
我国经济转型时期国家经济行为的政治学分析
我国经济转型时期国家权力结构的制度分析
观念、制度与经济绩效——中国与印度经济改革的政治学理论价值
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国家经济行为的政治学分析

历史政治学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自由化浪潮与世界政治变迁
政治思潮是世界秩序形成的“基因”
俄罗斯人的世纪抗争路与世界秩序的重组
美国民主的蜕变又一次验证了“亚里士多德定律”的威力
俄乌战争与世界政治之意识形态驱动力
美国政治理论先天不足,导致对华战略一错再错
世界政治研究的中国传统
杨光斌 梁韶卿:历史政治学与中国政治学话语体系建设
“好政治”的特性究竟是什么
国家治理论超越西方治理论
香港问题帮我们重新认识国家概念
能把中国事情办好的制度了不起
建设中国的一流政治学仍任重道远
中国“天下观”将重塑世界秩序
中美关系进入“新阶段”
有必要弄清“话语权”到底是什么
历史残酷,看中美关系不可浪漫无度
开辟世界政治研究新路径
三大民主化理论命题的证伪
思想话语权事关国家安全
中国的政策过程追求的是一种共识民主
二○一七年:文明进程的中国时刻
西方把握世界政治能力下降的根源
实现“两个一百年”,需要什么样的制度保障
拉斯维加斯枪击案是美国“封建制”结出的恶果
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是什么
世界政治研究亟待“转型升级”
害人害己的意识形态战争还能走多远?
中国政治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福山眼中的美国政治制度正在褪色
中国民主的巨变与走向:民主很重要,治理更重要
李嘉诚形象逆转与香港的沉沦
张维迎的“技术知识”与林毅夫的“实践知识”
用“国家治理”引领时代的话语权
一些西式民主化转型国家困境的深层原因及启示
香港:民主面纱下的族群主义
西式民主的泰国之殇——兼析“选举式民主”水土不服的社会历史文化原因
三大民主化理论命题的证伪
台湾民主是怎么玩砸的
几个流行的民主化理论命题的证伪
2014政治改革清单与走向
中国政治的变局:党政关系的新走向
民主化过程必伴随冲突甚至流血
理解埃及式民主悲剧的政治密码
充分认识“政治”在转型社会中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就是一种民主化过程
利益群体结构失衡加剧冲突
“国富”如何变“民强”
大部制与国家制度建设理论
民主的若干基础条件
民主政治:“过程”重于“模式”
我国环境保护的体制性障碍及对策
“合法性”遮蔽了什么?

从历史政治学看党史学习方法论
中国政治学的内在转向
国家竞争的制胜之道是什么?
寒竹 赵鼎新 萧功秦 不靠谱的言论是如何产生的
回到政治常识
西方的自由与民主关系简史

中国政治学这十年
政治学方法论对于历史观的建构
世界秩序大变革中的中国政治学
中国力研究中心:2014年中国政治发展的理论探讨

杨光斌 石本惠:治理民主:民主研究的新进程(二)
杨光斌 石本惠:治理民主:民主研究的新进程(一)

Copyright since 2010,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爱思想网版权所有.京ICP备120078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