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盛友
谢盛友,1958年出生于海南岛文昌县。中山大学德国语言文学专业学士(1983),德国班贝格大学新闻学硕士(1993),1993-1996在德国埃尔兰根大学进行西方法制史研究。著有:《微言德国》、《人在德国》、《感受德国》、《老板心得》、《故乡明月》。1994年荣获台湾中央日报征文首奖(《中国人的代价》)。曾任德国班贝格大学经济系客座教授、巴伐利亚工商会顾问。现任欧洲《本月刊European Chinese News》出版人,华友集团董事长,欧洲华文作家协会副会长。
时评
- 德国大选:沉默螺旋效应
- 欧洲海盗党的左右难题
- 马英九这一任
- 从孔庆东想到汤恩比
- 马英九这一任
- 总统为谁说话
- 请宋楚瑜回河南打工
- 请蔡英文打开历史的抽屉
- 宋楚瑜还有一次机会
- 民国百年教育资产
- 父与子 谁之过?
- 骆家辉有多少中国人血统
- 李双江到底错在哪里?
- “李登辉”的两岸意义
- 马英九离台独有多远?
- 应借鉴德国社民党
- 药家鑫的药与中国社会的药
- 朱镕基与俾斯麦的简单比较
- 中国家庭教会的前景
- 海外作家如何维权
- 谁来为中国公民社会扫盲
- 美国会抛弃台湾吗?
- 当弱势变为强势
- 明天你我都是李刚
- “我爸是李刚”的法律思考
- 中国房地产怎么了?
- 在餐馆里与德国人谈西藏
- 博鳌,国共谅解新的起点?
- 谁动了我们50亿元?
- 不一样的马英九
- 新闻记者的德行
- 让穷人打得起官司
- 马英九, 步步为营!
- 中国独生子女与德国汽车相撞
- 独生侄女
- 欧洲式与美国式教育
- 新改革开放,新四个现代化
- 想不通
- 草鞋权贵
- 中国人,补钙!
- 夜聊日本罪与罚
- 双螺旋魅力
- 花大钱读大学
- 透视德国红灯区
- 2008,中国人加油!
- 彻底“消灭”农民工
- 陈水扁的肚皮,台湾民主永远的伤疤
- 当“德国小姐”遇到了“中国先生”——透视中德新关系的新问题
随笔
- 德国鼓励生育
- 德国的幼儿园
- 库尔茨是希特勒第二?
- 家——华沙感言
- 美国总统与高墙
- 埃尔多安离希特勒有多远?
- 欧洲难民潮与拥挤的公交
- 仰人文化与仰神文化
- 宪政面前那条壕沟
- 平安夜话题:生与死
- 钝感钝感力
- 历史上曾有那一时刻
- 当儒道佛遇到基督
- “一定要说”:格拉斯在说什么
- 当学术权威遇到八卦
- 30年前的大学学习
- 移民文化原创力的再解码
- 我为什么如此喜欢韩寒
- 语言是公民的权利
- 我们需要启蒙
- 中华民国不是秋海棠
- 民国百年土地资产
- 列车正点到达
- 两德政治遗产柏林墙
- 泰国华侨许包野的爱党情怀
- 悼岳母
- 被切断的中国国家法人和概念
- 德国共产党的演变
- 三代国学大师的师生情谊
- 极权者的恐惧
- “红歌”与“敌台”
- “以德报怨”话日本
- 德国如何解决行乞问题
- 海归海不归的羞耻与人格
- 海不归的羞耻与人格
- 中华民国在哪里
- 反抗独裁专制的报纸
- 三次“认识”冯至
- 车轮下
- 中国人的面子
- 好人与坏人
- 我的1978
- 1988,踏上北京通往柏林的列车
- 家乡的小学
- 我的1968
- 啊,1958
- 我们中国人得了白血病
- 海归与海龟的生活
- 修理权威
- 老父亲与老祖屋
- 人到中年
- 母豆与小豆
- 劳工局门口的德国国徽
- 往事未必如烟——记旅德侨学界二三事
- 做中国人还是做德国人
- 中国人管闲事德国人勤管事
- 中国制造
- 扁担
- 红毛黑毛学中文
- 德国也有“劳动教养”
- 聪明的中国人与笨蛋的德国人
- 钓鱼的老头
读书
本专栏经作者授权。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获得书面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