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思想网 > 思想库 > 学术 > 胡泳 所有专栏
胡泳
 
胡泳
 
胡泳,现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中国传播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网络传播学会常务理事,“信息社会50人论坛”成员,世界经济论坛社交媒体全球议程理事会理事。研究领域:中国当代纪录片的传播与影响力、世界电视现状及对中国的影响、新媒体业务与经营、媒体的商业运营、新媒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网络政治学。主要著作有:《网络为王》,1997年海南出版社,台湾捷幼出版社;《众声喧哗:网络时代的个人表达与公共讨论》,2008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信息渴望自由》,2014年复旦大学出版社;《网络政治:当代中国社会与传媒的行动选择》,2014年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数字化生存》(译),1996年海南出版社;《人人时代:无组织的组织力量》(译),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认知盈余》(译),2011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个人博客:huyong.blog.sohu.com 微博:weibo.com/huyong 微信公号:beingdigital
微信扫码订阅 推送实时更新


人工智能不“智能”——重新思考数字化之十九
监视型社交的兴起与后敞视时代的来临
互联网作为知识媒介
呼唤启蒙2.0——人类意识的范式转变与革命
记住恐怖,它不可平庸化
胡泳 等:知识付费还是内容付费?网络时代的内容、体验与注意力(下)
胡泳 等:知识付费还是内容付费?网络时代的内容、体验与注意力(上)
我们处在巨变的前夜
后真相与政治的未来
高质量新闻的命运
自动化到来后,新闻人的价值何在?
界限的消失:活在时代的夹缝里
走进众声喧哗时代:中国互联网20年
互联网与“观念市场”
尤文奎 电视的未来
胡泳 李娜:社交网络与乌克兰抗议运动
中国公民新闻的独特创造与意义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颠覆什么?
社交媒体何以变成愤怒机器
我们是如何被代码所统治的——重新思考数字化之六
当麦克卢汉开上特斯拉:作为媒介的智能汽车
科技帝国的新伦理——重新思考数字化之四
全球化已在我们身后
为什么今天我们应该关注“数字弃民”?
新冠病毒危机与社交媒体的双向影响
没有信息的自由流动,就无法管理风险社会
技术应当创造宁静
“科技向善”:腾讯的三重冒险 ——一论科技向善
认知盈余的社会价值
在不安全的世界里,你的焦虑不足虑
中国互联网二十年:自由的向往,信任的呼唤
让人类的“知识树”开枝散叶
我们缘何进入了一个被平台控制的世界?
“互联网+”:褪去流行的外衣之后
制造业与互联网要互相融合
解读互联网时代的悖论
有关“微信十条”的十条
互联网不需要反垄断
谣言的使命
中国式辩论中的“文革法则”
中国网络舆论的三大变化
占领华尔街——公共艺术还是公共过程?
权力因知情而说谎,民众因不知情而造谣
微博在中国的兴起正逢其时
上网过滤软件无法管理复杂的社会

作为时间点的元宇宙
乔布斯是互联网历史上最大的“罪人”
视频正在“吞噬”互联网:重新思考数字化之一
在社交媒体上,你不过是在化身活动:重新思考数字化之二
数字化过后,又怎么样? ——重新思考数字化之三
技术并不中立,而有特定目的——重新思考数字化之五
平凡的生活欲求着
原生者与再生者
社会包容视角下的数字鸿沟问题
数字劳动的无眠
没有颠覆,只有奥伏赫变
自我革命是可能的吗?
沟通超载的年代,更应讲求沟通质量
十年一刊:从文化年代到媒体年代
媒体是社会的连接组织
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何以迥异(之二)
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何以迥异(之一)
切勿同青少年的生活方式作战
慎议
互联网的“宪章时刻”
中国企业家:一个不成熟和暧昧的阶层
胡泳 张耀升:2014:中国与世界互联网的交汇
哈维尔:持不同生活见解者
我们时代的知识生产
向死而在与向生而存
朱厚泽谈“三宽”:

在数字世界里变老
电脑和网络正在造就一种什么样的文化?

没有监督,任何力量都是混蛋
“辟谣”并不天然具有正当性

本专栏经作者授权。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获得书面许可。
Copyright since 2010,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爱思想网版权所有.京ICP备120078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