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逸舟,1957年出生在武汉市。1975年高中毕业后,在湖北省钟祥县长滩公社知青农场劳动两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后于1977年底考入湖北大学(原武汉师范学院),1982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先后获得法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88年至2009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研究所当代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政治研究室主任、副所长、研究员,《世界经济与政治》杂志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同时兼任外交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公安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浙江大学等十数所院校的客座教授或研究员,以及国内外十几家学术刊物的编委。研究领域:中国外交,国际关系理论。主要著作有:《匈牙利道路》(1987)、《波兰危机》(1988)、《当代国际政治析论》(1995)、《西方国际政治学》(1998)、《全球政治和中国外交》(2003)、《中国外交新高地》(2008)。译著包括:《经济体制》(1987)、《政治与市场》(1992)、《政治学概论》(1993)、《权力精英》(1994)等。

王逸舟
王逸舟,1957年出生在武汉市。1975年高中毕业后,在湖北省钟祥县长滩公社知青农场劳动两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后于1977年底考入湖北大学(原武汉师范学院),1982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先后获得法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88年至2009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研究所当代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政治研究室主任、副所长、研究员,《世界经济与政治》杂志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同时兼任外交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公安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浙江大学等十数所院校的客座教授或研究员,以及国内外十几家学术刊物的编委。研究领域:中国外交,国际关系理论。主要著作有:《匈牙利道路》(1987)、《波兰危机》(1988)、《当代国际政治析论》(1995)、《西方国际政治学》(1998)、《全球政治和中国外交》(2003)、《中国外交新高地》(2008)。译著包括:《经济体制》(1987)、《政治与市场》(1992)、《政治学概论》(1993)、《权力精英》(1994)等。
论文
- 国家安全研究的理论与现实:几点思考
- 世界政治变迁的“层化”研究:一种初步思考
- 如何探寻中国外交研究的进阶之路?
- 外交知识刍议
- 王逸舟 严展宇:探索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多维向度:科学、人文与艺术
- 从“经济大国”到“仁智大国” ——国际秩序之变与中国作为
- 全球格局:回顾与展望
- 国际政治学研究入门的必备知识与重要参考系
- 社会构造四大关键词重新定义中国转型期外交
- 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研究的若干问题
- 王逸舟等:国际关系与国际法跨学科探索
- 主权范畴再思考
- 生态环境政治与当代国际关系
-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政治稳定与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与国内体制——评“民主和平论”
- 发展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不干涉内政学说
- “东亚共同体”概念辨识
- 国家利益再思考
- 市民社会与中国外交
- 论综合安全
- 国际关系的中长期发展趋势与中国的应对(二)
- 国际关系的中长期发展趋势与中国的应对(一)
- 中国与多边外交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外交:三种需求的寻求及其平衡
- 重塑国际政治与国际法的关系
- 欧洲干涉主义的多角度透视
- 中国外交三十年:对进步与不足的若干思考
- 如何理解中国外交
- 中国外交十特色——兼论对外交研究的启示
- 试析中国国际关系学的“进步”: 几点批评与思考*
- 中国与非传统安全
- 过渡中的中国国际关系学[1]
- 中国大陆国际政治理论研究的若干问题
时评
- 外交语言探问
- 中国仍处在邓小平时代的大背景下
- 国际软实力竞争:中国需要迎头赶上
- 2016中国外交得与失
- 王逸舟等:中国外交如何更有公信力
- “9.11综合征”再辨析
- “9·11综合征”与国际安全
- 曙光与阴霾——走过公元二000年的国际社会
- 世纪末的警示
- 更加“大国化”的一幕——评1994年国际形势
- 中国外交以人为本——1.静悄悄的革命
- 科索沃危机再思索
- 危机的警示
- 正视世纪之交的国际三个大势
- 多极化不等于反差
-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的国际关系
- 困惑的联合国
- 全球化过程与中国的机遇——亚洲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几点思考
- 中国需要大力拓展"高边疆"和提供国际公共产品
- 国际大选年的中国应对
- 主权纠纷8/10在海洋 应教挑衅国感受中国威严
- 做一个强大而谦逊的国家——中国急需新东亚战略
- 对格鲁吉亚危机的若干看法
- 二战遗产片拾
- 驻足2004年
- 国际局势与中国发展
- “九一一综合症”与中国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