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理泰: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未来走向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067 次 更新时间:2014-07-22 21:48

进入专题: 亚太再平衡  

薛理泰  

 

“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前身是“重返亚洲”,是美国在2009年首次提出的。无论是“重返亚洲”还是“亚太再平衡”,都是近年美国以最高调推出的战略主张。

在小布什执政的八年期间,美国把主要的资源用于全球反恐战争,聚焦于中东,忽略了亚洲,而中国综合国力正是在这八年中获得了快速增长。假如中国以当前速度继续发展经济,则十余年以后,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势必剧增,可能打破“一超多强”的国际政治格局,一跃而为美国最大的全球竞争对手。而史实迭次证明,迅速崛起的挑战国与守成的霸权国之间完全可能产生不容回避的结构性的矛盾。

 

华府出台亚太再平衡战略

美国出台一项新战略,同总统本人的个性和素养不无关系,而总统孩提时代的经历对其个性的养成也有影响。奥巴马出生在夏威夷,少年时在印尼住了不短时间,本人自然有浓重的亚太情结。他当选美国总统以后,2009年11月访问日本首次发表亚太政策时,自称是美国历史上首位“太平洋总统”,还说“太平洋周边地区影响了我的世界观的形成”。

在评述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时,前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多尼隆说过,美国环顾全球事务以后,曾经作过检讨,究竟在哪里失衡,在哪里过重,在哪里又过轻。为了在新世纪有效地应对新挑战,美国作了新的战略调整,在2009年推出了“重返亚洲”的政策,其后改称“亚太再平衡”。近年美国反复、频繁地强调这一政策,成为外交、军事战略的核心,称之为美国在新世纪制定的大战略,也未尝不可。

奥巴马上任不久以后,就强调要“将我们在亚太地区的存在和使命列为首要目标,美国是一个太平洋大国,我们将留在这里。”前国务卿希拉里为此专门撰文阐述了美国亚太战略的新思路,称亚太地区对美国的未来极其重要,宣称今后十年美国最重要的外交使命是大幅度增加在亚太地区外交、经济和军事的投入,并强化美国在该地区的联盟体系,以维持美国的领导作用。

简言之,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有两大目的,其一是维护亚太地区的安全、稳定及和平;其二是分享亚洲的经济繁荣,促进美国出口与就业。究其实质,则是应对因中国崛起而导致亚太地区的不稳定和动乱。中国媒体称之为美国凭藉其在亚洲的联盟体系,在中国崛起未竟的关键节点,以强力遏制中国崛起。

 

着重于“防”美对华战略未变

《孙子兵法·谋攻篇》所言:“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此即说明,博弈的最高境界是以谋略制胜。在“伐谋”阶段,规划谋略时需要具有前瞻性,而在“伐交”阶段,侧重点就是平衡术了。

美国在亚太地区运用大战略,无非是“平衡术”而已。在最高层次,亚太再平衡是其全球战略的精髓;其次,在地区战略博弈中,则是稳住并争取最主要的盟邦日本,在日本和中国、日本和韩国之间搞平衡,达到此消彼长的目的;再次,在区域性争端中,则是在南海如何在中国与东盟搞平衡,权衡缓急轻重,则菲律宾自是首选的发力点。

既然美国在“伐交”阶段侧重点是平衡术,足以证明此刻美国对中国政策的底线仍是“防”,而不是“抗”,对中国尚无置之死地而后快的恶意。当前美国在以“防”为主的政策主导下,“势”不会使尽,手段也不会用絶,彼此毕竟还有迴旋的馀地。

当然“防”与“抗”之间不存在一道不可踰越的天堑,一个不可逆转的重大事件就可能促使两国关系从“防”滑入“抗”。一旦两国关系滑入了“抗”的阶段,就陷入一战、二战前“老大、老二”争战不休的历史怪圈了。

华府可能认为,中国与美欧在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上截然不同,一旦中国终于崛起,成为另一个超级大国,才是对美国主导的二战后确立的国际政治格局的颠覆性的挑战。3月25日,奥巴马指出,俄罗斯不是美国的头号地缘政治敌人。美国正在面临许多挑战,俄罗斯只是其中的一个,并且不是最重要的一个。玩味此话,堪称一语中的。

当前美国在亚太地区的联盟体系业已获得加强,“排兵布阵”也已就绪,况且,美国对中国已经发出“勿谓言之不预也”的警讯,而中国尚处于崛起未竟的关键节点,在涉外争端中,尤其要谨言慎行,勿逞一时之快。当前北京当政者理应埋首求治,增加社会和谐度,致力于国力再上一个台阶,到时再议。

倘若中国有所躁进、膨胀,则难免会面对“请君入瓮”的尴尬局面。凡在今日中国高调力主躁进、膨胀者,较之中法战争前清流主战者巨擘张佩纶之流,犹弗如也。

 

强化联盟美战略借力使力

时至今日,毋庸讳言,至少在多位华府战略家心目中,关于美中两国迟早将迈入“老大、老二”争斗不休的局面的评估已经变成主宰双边关系的主旋律了,而且陷入历史怪圈而不能自拔。这一情况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于中国战略界。

既然华府作出了战略评估,则针对未来情势演变的趋势,不如趁早制定对策,并付诸行动。“防患于未然,消祸于未形”,此之谓也。当前华府面对国际格局的重大调整和国内外经济局面的严峻挑战,在贯彻“亚太再平衡”战略时加大了力度,其原因盖出于此。这在最近奥巴马总统访问亚洲四国时的所作所为,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美国迭经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以后,斫丧元气,综合国力的相对优势已经今非昔比。既然美国要贯彻亚太再平衡,在亚洲重整旗鼓,自须拨出大笔经济资源,才能号令四方。可是此刻美国巨鹰尚需疗伤,无法大斗小升地四处散财,这样做未免伤筋动骨了,而亚太再平衡又刻不容缓,不得已乃强调“巧实力”,亦即巧妙地结合运用软、硬实力。这是华府因应国力相对下挫的不二法门。

美国在中国崛起的关键节点,正在逐步将战略重点移向亚太地区。依据“花钱少,收效大”的原则,最佳方案不外乎一是强化原有的美日韩联盟体系;二是整合与中国周边国家如菲律宾、越南等国的关系,犹如借力使力,隔山打牛;三是将新锐军力投射到亚太地区,加强吓阻中国莽撞的实体力量。

近年中国周边危机四伏,罡风阵阵,风源盖出于美国运用的“巧实力”。美国在外交上纵横捭阖之余,中国顿感周边压力陡增。但凡中国打算往外在西太平洋施展手脚之际,动辄感到碍手碍脚,一道无形的高墙仿佛在面前矗立着。

美国既要贯彻再平衡战略,则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自是题中应有之义。美国防长哈格尔去年6月在新加坡举行的香格里拉对话中发表主题讲话时强调,美国将继续落实上年宣布的亚太战略,美国空军将在亚洲保持60%的海外军机和飞行员的比例,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也将在亚洲发挥先前的作用,并将优先把包括定向能激光武器在内的最先进的武器系统部署到亚洲。

前防长帕内塔前年在香格里拉会议上宣布,至2020年美国将在亚太地区部署60%的海军力量,增派八艘军舰。哈格尔是在帕内塔宣布的往亚太地区增兵的基础上作此宣示的。他还表示,美国军力聚焦于亚太地区并不局限于对照世界其他地区的相对减少而已,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开支的绝对数,在必要时也会增加。至此,局面已经相当明朗化了,亦即美国海、陆、空、陆战队四大军种的作战部署将持续向亚太地区倾斜。

 

美军协防钓岛如城狐社鼠

既然美国业已把亚太再平衡作为应付本世纪重大挑战的大战略,则日本已经跃身为美国最主要的盟国,殆无疑问。奥巴马访日是这次亚洲行的重头戏。

奥巴马访问日本期间,就美国对中日钓鱼岛争端的立场作出了表态。4月24日,在日美首脑会谈后共同举行的记者会上,奥巴马表示,《日美安保条约》第五条涵盖日本政府管辖下的任何地方——包括“尖阁列岛”(中国称钓鱼岛)。次日上午奥巴马离开日本时,美日两国发布了联合声明,用文字形式明确《日美安保条约》第五条适用于钓鱼岛。

加上奥巴马啓程访问亚洲前,在21日接受日本《读卖新闻》采访时,首次明确《日美安保条约》第五条适用于钓鱼岛,则是奥巴马连日来第三次表明已经把钓鱼岛列入美日协防的范畴。如今奥巴马加大了对安倍给予支撑的力度,当然安倍会胆气益壮。前述奥巴马三度表态中,尤其以美日联合声明爲关键。

一旦美方的承诺由个人言辞变爲官方文字,而且是以美日联合声明的形式体现出来,则白纸黑字,美国防卫钓鱼岛就具有了法律效力。可以设想,今后在钓鱼岛争端激化之日,日本就拥有更有力的理由以要求美国确保承诺的有效性,在军事上介入日中的冲突。无怪乎安倍要在25日发表谈话指出,日美联合声明是一个“划时代的声明”了。

实际上,奥巴马的表态并没有改变美国政府在钓鱼岛争端中的既定立场。近年美国高官迭次就钓鱼岛争端正式表态,指出《日美安保条约》第五条适用于钓鱼岛,因为它正在日本政府管辖之下。这次不过是由奥巴马以总统之尊出面重弹老调,并没有新意,只是“新瓶装老酒”罢了。

况且,近日美国高官屡次以“有争议的领土”称呼钓鱼岛。这一新动向对反複强调钓鱼岛主权不存在任何争议的安倍政府也是一种敲打的方式。

安倍让奥巴马亲自出面,承诺将在钓鱼岛争端中支持日本,当然安倍自己也要作出相应的承诺。估计安倍已经作出承诺,不在钓鱼岛海域主动向中国挑战,如果日本要在钓鱼岛海空域对中国舰船或飞机採取非例行的行动,必须事先通报美国,获得美国同意,才可以付诸实施。

美国总统承诺将与日本协防钓鱼岛,则日本对钓鱼岛的管治,犹如城狐社鼠,令中国在采取反制行动时,投鼠忌器,三思而行。这是新的动态。

 

日本受挫核武装必循之途

今日国际政治中,强权即公理(Mightisright)的法则依然有效。如果一国力量不足,在国际争端中,饶你有苏秦、张仪之雄辩口才,也是白说,无济于事。

近年安倍政府在钓鱼岛争端上的立场益趋强硬,国人义愤填膺,纷纷逞口舌之便,群起而攻之。说到底,无非得一个“讲”字而已。

另外,中国战略界强调,在规划谋略时,必须做到换位思考。可是,在涉及同日本、菲律宾等国的争端中,囿于民族情感,许多中国战略家就把这一条规则置诸脑后了。环顾中国历朝知名的战略家,岂有如此之辈?《孙子·谋攻篇》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又说“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换位思考一下,笔者认为,假如钓鱼岛争端失控,可能成为日本走上核武装道路的触媒。国人冷静体会以后会省悟,这种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

设若中日两国在钓鱼岛争端中酿成海空域的军事冲突,或者美国对日本遭遇到的困境作壁上观,或者中国侥幸获胜,则日本举国若痴若狂,必然全面检讨以往的国防战略,不容置疑。即如印度军政界对1962年边界战争中铩羽而归,怀恨在心,此等心结迄今未结,略见一斑矣。

一旦日本整军备战,不外乎遵循常规扩军或走上核武装两条途径。日本人口不足中国十分之一,又是高度老龄化的社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0年5月10日公布的2010年《世界保健统计》报告,日本人的平均寿命为83岁,与欧洲小国圣马力诺并列,是世卫组织193个正式成员中最长寿的国家。按照各国中位数年龄列表(2010年估计数):日本男性为42.9岁,中国男性为34.5岁。据此,可以推算,日本适龄参军的男性大约仅中国的十四分之一。何况,常规扩军的天文数字的费用远远超出制造核弹乃至核导弹部队成军所需的费用,而日本需要对付的中国又是一个核大国。论及有效性,常规威慑与核威慑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

君不见,印度、巴基斯坦是一对宿怨,过去印巴两国在南亚爆发了三次大规模的战争,而在1998年两国相继成功地试爆核弹以后,16年过去了,两国经历过异常尖锐的武装对峙,却没有爆发过一次军事冲突。何以如此?均拜恐怖的核威慑所赐。

遵循常理,日本在军事受挫以后,要对付中国这一核大国,不扩军则已,要扩军,一定走上核武装的道路。这一前景,令人不寒而栗,却不容置疑。

 

釜底抽薪剥夺日核弹藉口

美国亚太战略的实施,简言之,是“平衡术”的巧妙运用罢了。美国对华政策是“防”,而对日政策何尝没有“防”的含意?驻日美军的功能不仅是应对亚洲大陆强国,而且对日本军国主义也不失为牵制的杠杆。不然,前苏联解体之日,中国远非如今日之强大,美国是一超独大,为何华府没有把驻日美军撤回去呢?又如美国“借给”日本331公斤钚,年代久矣,美方同日方交涉,要求索还这批钚,也有多年了。为何最近美方加大了索还的力度,并向媒体泄露,迫使日方面临国际舆论的压力呢?

平心而论,美日联合声明中关于协防钓鱼岛的条款,寓有剥夺日本走上核武装道路的用意。若换一个角度,此声明不失歪打正着,替中国消除了一个隐患。

诚如上述,钓鱼岛争端失控,日本在军事上受挫,促使东京作出制造核武器的政治决定,以其国力、科技和核燃料储量之多,恰似一位日本高官所言,一年即可造出数百枚核弹。届时美国也无从制止。设若如此,则东北亚政治格局丕变矣,其后果是中国不可承受之重。日后作历史总结时,应当归于北京战略规划不臧所致,为了“几块大石头”,最终中国在崛起的历程中面临惊世巨变。

美国不希望钓鱼岛争端激化而趋于失控,基点之一,就是立足于避免核冲突或者维护核不扩散体制的考量。质言之,中国反躬自问,也应该将上述因素纳入考量之中,该因素的考量确是战略性的,而“几块大石头”的考量仅是战术性的,应该从属于战略性的考量。另外,中国如何才能真正崛起,这才是涉及大战略的顶层设计,应该被置于这两层考量之上。

钓鱼岛争端被“冻结”之日,即中国埋头厚植综合国力之时。在争端被“冻结”的阶段,中日矛盾无由激化,日本右翼势力图谋研发核导弹的计划被腰斩,不啻胎死腹中。此即“阴干”其核计划的方略。

日本国民性崇尚权威,有一个特点:“打胜你是你爷爷,被你打败是你孙子”。六七年以后,中国国力再上一个台阶,日本即会放弃走上核武装的想法。这层评估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

 

淡定心态经风雨坐观其变

美日联合声明中涉及钓鱼岛的条款,显示了以美日为一方而以中国为另一方的隐性对峙。然而,此刻中国本无派兵占领钓鱼岛的计划。只要中国保持淡定心态,对钓鱼岛迟早归于中国管辖抱有自信心,则美日协防钓鱼岛之决议无从付诸实施,形同虚设。

况且,一旦中日在钓鱼岛海空域爆发军事冲突,美军究竟是否会对日军提供直接的军事支援,在何时提供以及以何种方式提供,均是未知数。4月24日,在美日共同举行的记者会上,奥巴马在回答“中国若对钓鱼岛采取军事行动,美军是否会直接参与”的提问时称:“这是一个很难的问题,我恐怕无法回答。”他还说:“并不是所有的武力冲突,都需要美军参与。”可见,在美日协防钓鱼岛的问题上,仍存在若干玄机,届时却不容回避。

对中国而言,只要中日两国就钓鱼岛主权引起的争端长期存在,并在国际社会中形成钓鱼岛主权确实存在着争议的一个印象,相对以往四十年以来钓鱼岛由日本独家控制的史实,已经是阶段性胜利了。其余则不妨等待中国综合国力再上一个台阶以后,从容图之。

总之,中国改革开放发轫,三四十年以来,弹指一挥间。至今中国迭经坎坷,国势益盛,这与美国对华持有的开放态度不无关系。当年邓小平指出,开放首先是对美国开放,功效之大,可谓一针见血。即使在今日对待日本政策上,美中两国也存在着不少的共同点,譬如遏制日本军国主义以及历史修正主义的泛滥成灾,防范日本走上核武装的道路,等等。

鉴此,中美应该求同存异,在缔造新型大国关系的过程中,尽量多看到积极性、建设性层面的因素,务求做到肯定共同点,澄清疑虑点,消除分歧点。假如在中国崛起的关键节点,最终美国起到“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作用,则是亲者痛、仇者快的局面,在新世纪成为中华民族之殇。

篇幅有限,行文至此为止,容后再议。

    进入专题: 亚太再平衡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大国关系与国际格局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6498.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