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铭葆:邓小平对“以党治国”思想的批判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7035 次 更新时间:2008-06-04 19:10

进入专题: 邓小平   以党治国  

叶铭葆  

1941年4月15日,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第129师政治委员的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北方局出版的《党的生活》第35期上,发表了《党与抗日民主政权》的文章(见《邓小平文选》第一卷)。文章从理顺党政关系,建设民主政权入手,旗帜鲜明地提出“反对‘以党治国’的观念”。今天重温这篇文章,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党的领导,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以党治国”思想的主要表现

抗日战争中期,在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普遍建立了“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政权。“在组织形式上,无论行政机关或民意机关,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或少于三分之一,进步势力占三分之一,中间势力占三分之一。”邓小平认为,“三三制政权的实质是民主”,“这不仅是今天敌后抗战的最好政权形式,而且是将来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所应采取的政权形式。”在这个政权形式中,共产党处于领导地位,也可以说是执政党。由于对党的领导缺乏正确的认识,因而在一些人中产生了“以党治国”的思想。邓小平指出,“党提出三三制的政策之后,在我们晋冀豫区,曾遭受到党内一部分人的抵抗,这也是忽视民主和‘以党治国’的观念在作怪。最近虽有不少转变,但彻底纠正这种错误观念,还需要一个教育与斗争的过程。”“几年来,‘以党治国’的思想曾统治了某些区域,甚至有些区域的领导同志还长期存在着这种顽固的思想。”其主要表现是:

1.在党与人民的关系上,实行包办代替。“这些同志尚简单避复杂,主要是他们自己不相信自己的主张正确,怕见人,怕通不过,以为一切问题只要党员占多数,一举手皆迎刃而解。殊不知这是麻痹党腐化党的使党脱离群众的最好办法。”“这些同志误解了党的优势,以为党员包办就是绝对优势,不了解真正的优势要表现在群众拥护上。把优势建筑在权力上是靠不住的。‘一二九’北平学生运动时,宋哲元用了自己的权力——军队、监狱、警察、大刀、水龙去对付革命的学生,试问我们能说当时的优势是在宋哲元手上吗?这当然是说不通的。过去我们有些高唱优势的同志,以为共产党员占多数了,天下是我们的了,因而可以为所欲为了,于是许多过左的错误由之而生,中间分子对我不满,进步分子非常不安,群众对党的舆论也不好。除了阿Q主义者,谁能说党已经有了优势!”

2.在党与政府的关系上,“党权高于一切”。“这些同志误解了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解释为‘党权高于一切’,遇事干涉政府工作,随便改变上级政府法令;不经过行政手续,随便调动在政权中工作的干部;有些地方没有党的通知,政府法令行不通,形成政权系统中的混乱现象。”“结果非党干部称党为‘最高当局’(这是最严酷的讽刺,不幸竟有人闻之沾沾自喜!),有的消极不敢讲话,有的脱离我们以至反对我们,进步分子则反为我忧虑。结果群众认为政府是不中用的,一切要决定于共产党。于是要钱的是共产党,要粮的是共产党,政府一切法令都是共产党的法令,政府一切错误都是共产党的错误,政府没有威信,党也脱离了群众。这实在是最大的蠢笨!”

3.在党员与群众的关系上,“党员高于一切”。“党员可以为非作歹,党员犯法可以宽恕。”由于奉行“党权高于一切”,“结果党的各级指导机关日趋麻木,不细心地去研究政策,忙于事务上的干涉政权,放松了政治领导。结果党员‘因党而骄’,在政权中工作的党员自高自大,盛气凌人,自以为是,看不起非党员,自己可以不守法,不遵守政权的纪律和秩序。甚有少数党员自成一帮,消极怠工,贪污腐化,互相包庇。于是投机分子混入党内,从各方面来破坏党。”

二、“以党治国”思想产生的根源

为什么一部分共产党员的头脑中会有“以党治国”的思想,而且顽固地长期存在?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同时又指出,意识形态作为上层建筑,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不会随着旧的经济基础的改变而消失。身处新时代的人们,身上仍然存有旧时代的痕迹。因此,分析“以党治国”思想产生的根源,就需要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邓小平着重指出了两个方面的原因。

1.皇权专制传统的影响。邓小平指出:“假如说中国是一个半封建的缺乏民主的国家,则反映到党内的是:共产党员一般缺乏民主的习惯,缺乏民主政治斗争的常识与锻炼。”在中国历史上,自从秦始皇废封建,立郡县,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以来,一直实行的是皇权专制独裁统治,人民被剥夺了民主权利,自然也就难以养成民主的习惯,更谈不上民主政治斗争的常识与锻炼。“五四运动”虽然举起了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但由于实际掌权的是各派军阀,只是把皇权专制变成了军阀专制,因而民权、民主仍然只是一张画饼。生活在这一时代的共产党人,难免受到专制思想的影响,这是毫不奇怪的。

2.国民党一党专政思想的影响。邓小平指出:“假如说西欧共产党带有若干社会民主党的不良传统,则中国党或多或少带有一些国民党的不良传统。某些同志的‘以党治国’的观念,就是国民党恶劣传统反映到我们党内的具体表现。”“我们反对国民党以党治国的一党专政,我们尤要反对国民党的遗毒传播到我们党内来。”

中国近代以来,孙中山先生创建的中国国民党,高举三民主义的旗帜,曾经起过革命的进步作用。但是,自从蒋介石上台以后,极力推行一个主义、一个党、一个领袖的思想,实行以党治国,一党专政,个人独裁。正如周恩来在《论中国的法西斯主义——新专制主义》一文中所指出的,“蒋介石的国家观,是伪托民族国家或全民政治之名,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一党专政之实,更确切地说,是新专制主义的个人独裁,是法西斯主义的特务统治。他之所以走到这一步,就是因为他愈觉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之软弱无力,他就愈不敢采用资产阶级的民主方法,甚至连一党的专政也不敢采用,而愈要采用恐怖的手段,实行特务的统治和个人的独裁。”“蒋介石口中的民权主义,实是党权高于一切,早就没有民权。各级参议会、新县制等,都是粉饰门面的欺人摆设。进一步说,连党权也不是,还是军权高于一切,特务高于一切吧!”(《周恩来选集》上卷,第147,149页)抗日战争时期,正处于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由于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双方人员交往多,信息流通快,使得国民党一党专政,以党治国的思想,对共产党人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党对政权的领导主要是指导与监督

邓小平反对“以党治国”的思想,但这并不意味着他认为治国不需要政党。现代政治是政党政治,作为执政党,党可以领导政权和国家,问题是如何领导。围绕执政党如何执政的问题,邓小平从正面作出了回答。他指出:“然则党对抗日民主政权的正确领导原则是什么呢?是指导与监督政策。这就是说,党对政权要实现指导的责任,使党的主张能够经过政权去实行,党对政权要实现监督的责任,使政权真正合乎抗日的民主的统一战线的原则。党的领导责任是放在政治原则上,而不是包办,不是遇事干涉,不是党权高于一切。这是与‘以党治国’完全相反的政策。”

邓小平关于正确处理党政关系的思想,来自他对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也与他对东西方政党政治成败得失的研究有关。他在《党与抗日民主政权》一文中提出的基本思想,几十年来一直没有放弃。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中,邓小平就政治体制改革作出一系列指示,重申反对以党代政,强调实行党政分开,提出了“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的著名论点。今天,我们要完成好中共十七大提出的“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战略任务,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非常有必要深入学习研究邓小平关于党政关系的重要思想,结合新的实际,加以继承和发展。相信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够把邓小平同志开创的改革大业不断推向前进。

(2008年5月30日)

    进入专题: 邓小平   以党治国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读史札记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9062.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