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福:建交三十周年的中韩关系:成果、机遇与挑战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262 次 更新时间:2022-05-29 01:17

进入专题: 中韩关系  

李春福  


【摘要】建交三十年来,中韩关系取得了全方位的快速发展。但近年两国关系跌宕起伏,表明其中限制性因素也在不断演进。尤其是在美国加大对华战略打压、半岛核问题更趋复杂的态势下,中韩关系与韩美关系的零和性日趋凸显。安全问题泛化到经济、人文领域,中韩关系面临新的挑战。回顾与总结中韩关系三十年发展经验,剖析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管控限制性因素,巩固和拓宽积极因素,具有重要意义。两国宜进一步突出政治关系的引领作用,加强战略互信,妥善处理"第三方因素",确保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行稳致远。

【关键词】中韩关系;三十周年;成就;限制性因素;机遇与挑战


2022年8月24日是中韩建交三十周年纪念日,两国关系将迎来而立之年。中韩关系在三十年间取得了全方位快速发展,各领域交流合作成果丰硕。但同时,受“萨德”问题、中美关系等影响,近年中韩关系跌宕起伏,表明其中限制性因素不断演进,且外溢到经济、人文等领域,制约着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文在寅政府执政后,中韩关系虽逐渐走出“萨德”阴影,但双方政治互信缺失及国民相互认知恶化等问题仍然存在。因此,回顾与总结中韩关系三十年的发展经验,剖析两国关系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管控限制性因素,巩固和拓宽积极因素,进而确保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行稳致远,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交以来中韩关系发展成就

1992年8月24日,中韩两国超越历史局限性,发表联合声明,正式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联合声明中阐述,中韩根据《联合国宪章》原则,在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原则的基础上发展持久的睦邻合作关系。在之后的三十年间,中韩关系基本遵循上述原则,在政治、经济、安全、社会、人文交流等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政治外交领域,以中韩首脑外交为代表的高层交往频繁。两国关系大体五年跃升一个新台阶:1998年,从建交初期的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发展到“面向21世纪的合作伙伴关系”;2003年,进一步提升为“全面合作伙伴关系”;2008年,进而升格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14年7月,两国发表联合声明,旨在不断充实丰富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内涵。2017年文在寅政府执政后,韩国将中韩关系、对华政策的目标设定为“恢复信任,发展实质性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意味着中韩关系已经超越简单双边关系层次,两国可以共同探讨地区及世界范围的多边问题、战略性中长期合作问题。

在区域及安全领域,中韩作为搬不走的重要近邻,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首先,两国在维护朝鲜半岛和平与稳定方面有重要共识,都致力于和平共处。以此为抓手,中韩关系不断取得进展。对于半岛无核化问题,两国都主张通过对话以和平方式解决分歧。例如,美朝关系陷入僵局时,中韩与朝美斡旋,共同推动六方会谈达成“9·19共同声明”,不仅维护了朝鲜半岛及东北亚地区和平,也加深了中韩关系。其次,中韩在地区与重大国际事务上立场接近,双方携手共同推动区域合作,同时也加深了两国合作。中韩紧密合作,构建东亚“10+3”合作框架及东亚自贸区,进而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英文缩写RCEP)的签署做出了贡献。韩国已加入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英文缩写AIIB),积极对接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也支持韩方提出的“新北方政策”。

在经济领域,中韩两国经济贸易互补性较强。三十年来,双边贸易实现跨越式增长。现今,中韩互为重要贸易伙伴。中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最大出口市场和最大进口来源国、最大海外投资对象国,同时也是韩国最大的贸易顺差国。韩国则是中国最大进口来源国、第三大出口市场、第三大贸易伙伴国。据中国官方统计,以新冠疫情发生前2019年底为基准,两国贸易规模从1992年建交时的63亿美元,增长到2019年的2845.4亿美元,增长了近45倍。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状况下,中韩贸易总额达到2852.6亿美元,较上年增长0.3%,实现逆势正增长。目前,中韩自由贸易协定实施已五年。两国进口零关税商品已经超过55%,远远超出最初的20.1%。两国相互投资突破1000亿美元。中韩自由贸易协定已进入第二阶段谈判,焦点逐步转向开放服务市场、加强投资者保护等高质量问题。2013年后中韩贸易大体稳定,中国对韩贸易依赖度为5.5%左右,韩国对华贸易依赖度为23%左右,两国已经互为重要贸易伙伴。

在社会人文领域,两国间交流合作日益深化。中韩同属儒家文化圈,“韩流”在中国民众中广受欢迎,韩国人也喜欢中国传统文化。这是两国人文交流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建交后,两国人员往来从1992年的13万人次,增加到疫情前2019年的1037万,增长了近80倍。中韩两国还互为留学生最大来源国,近几年双方均保持在7万人左右。此外,双方各有百万人在对方国家工作、学习、生活。中国是韩国最大的入境旅游客源地;韩国则成为中国游客最受欢迎的十大旅游目的地国家之一。截至2019年1月底,两国主要城市之间已有40多条定期客运航线,每周有超过1023次航班往返。双边关系大幅提升,实实在在地造福了两国和两国人民。

在建交后的三十年中,中韩双边合作不仅在经济、社会、文化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政治外交、安全和军事方面也取得了进展,堪称国际关系史上的奇迹。中韩两国从相互隔绝到密切交流,从彼此生疏到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主要得益于两国相互尊重、聚焦合作以及致力和平,尤其受益于两国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政治友好对中韩关系发挥了引领作用。2014年7月,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后首次访问韩国,也是对一国单独进行国事访问,凸显了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对发展中韩关系的重视。自2013年以来,韩国政府将对华外交置于仅次于美国的重要地位。朴槿惠就任总统第一年就选择访问中国,顺序仅次于美国,优先于日本。2015年9月,朴槿惠不顾美国反对,赴华出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两国关系达到历史最好时期。

二、中韩关系发展中的限制性因素

三十年来,中韩关系取得长足发展。虽然在这一过程中两国也曾出现分歧,但并未严重影响双方关系发展。建交后,两国间逐步确立了包括外交、安全、国防、国策研究机构等四个领域的全方位战略对话机制,但在核心安全领域仍缺乏深入沟通与合作。2016年“萨德”问题爆发,使中韩关系遭受严重冲击。

2016年以前,一度呈全方位发展势头的中韩关系,因韩国执意部署美国“萨德”反导系统而全面倒退。两国关系从“蜜月期”迅速陷入低潮。“萨德”问题有很深的美国背景,该问题目前仍在进行时,且今后可能持续影响中韩关系。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有几个考量。一是应对朝鲜核开发,加入美国的全球导弹防御系统。韩国认为,来自朝鲜的安全威胁攸关韩国生死存亡。为了生存,韩国只能牺牲经济和外交利益。二是侥幸心理和愿望思维作怪,认为中国会顾及当时较好的中韩关系,不会对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采取强硬的反制措施。三是出于赌气心理。朴槿惠政府在朝鲜进行第四轮核试验后决定部署“萨德”反导系统,是针对中国对朝“制裁和施压不积极”的应对。朴槿惠政府采用了先部署,后向中国说明的策略。

中方对“萨德”问题的态度非常坚决。一是驻韩美军部署“萨德”反导系统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战略利益,必须予以坚决反对。二是忧虑同意部署“萨德”反导系统,意味着韩国放弃自金大中总统以来奉行的“不参与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立场,会引发东亚地区产生多米诺效应。三是认为“萨德”反导系统并不能切实保障韩国安全,但可视为韩国放弃平衡外交,选边美国,韩国要为执意部署付出代价。

在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前一周,韩国总理访华,一直回避问题,严重损害了两国间的政治信任。中方屡次重申,“萨德”问题攸关中国的核心利益,但韩方对此认识不够清醒,执意部署。事后,韩方也没有通过正式渠道做出明确、令人信服的解释和说明。“萨德”问题凸显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脆弱性,因此中韩关系陷入历史最低点。

“萨德”问题的核心在于美国对中韩关系采取“楔子战略”,持续分化和离间作用初步得逞。美国在拉拢韩国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英文缩写TPP)、阻止韩国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经济手段影响有限的情况下,通过推动美韩同盟转型,维持韩国对美国的安全需求。“萨德”入韩是美国打入中韩之间破坏双方关系的一个“楔子”。因此,“萨德”问题表面上归咎于朝核问题,而实质在于美国对中国的牵制。正如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王毅在2016年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指出的,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韩国欲借助“萨德”反导系统对付朝鲜,而美国主要是为了遏制中国。美国推动“萨德”入韩,直接导致中韩关系恶化,同时加剧了朝鲜半岛局势的复杂性,也加大了相关国家的安全困境。

细数两国关系,各领域发展相当不平衡。相较于经贸、社会文化、人文交流方面成绩斐然,中韩政治外交、军事安全领域的合作深度却十分有限,发展速度也比较缓慢。两国虽然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大框架,但合作内容抽象,关键领域的合作基础仍薄弱,具体实践过程缺乏可操作性。例如,李明博政府上台伊始,中韩关系就提升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但随着朝韩关系恶化,中韩在政治、军事、安全上建立的对话机制变得有名无实。朴槿惠政府执政前期实行对华友好政策,在中美间推行均衡外交,但后半期却选择对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决定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使中韩关系遭受巨大冲击。围绕核心安全领域,中韩双方缺乏深入的沟通与合作。朴槿惠政府初期,两国所确立的外交、安全、国防、国策研究机构等四个领域的全方位战略对话机制也未能有效发挥作用。

三、中韩关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17年5月1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与韩国总统文在寅通电话时强调,“双方应该牢记中韩两国建交的初心,希望韩国新政府重视中方有关重大关切,采取实际行动推动两国关系健康平稳发展”。中方强调,双方要重温建交初心、相互尊重彼此重大关切,意味着希望韩国新政府以实际行动改善中韩关系,当然包括“萨德”问题的妥善处理。

文在寅政府执政后,中韩关系开始逐渐恢复。2017年10月30日,时任韩国外长康京和在出席韩国国会外交统一委员会外交部国政监查时,对于“萨德”问题提出“三不一限”承诺,即韩国不加入美国反导体系,韩美日安全合作不会发展为三方军事同盟,不考虑追加部署“萨德”系统,并保证韩国不会威胁中国的战略安全利益。次日,中韩共同发布了双方就发展两国关系等进行沟通的消息稿,同意推动各领域交流合作早日回到正常发展轨道。

2017年12月底,韩国总统文在寅访华。因“萨德”问题陷入低谷的中韩关系出现回暖态势。2018年,朝鲜半岛局势转圜,为进一步改善中韩关系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尤其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习近平主席与文在寅总统先后三次通话,相互慰问。面对疫情的挑战,两国守望相助,率先取得防控疫情的阶段性成果。两国及时成立联防联控合作机制,率先开通重要人员往来的“快捷通道”,进行富有成效地合作,实现了抗疫合作与友好关系齐头并进。据中方统计,2020年中韩贸易总额达到2852.6亿美元,较上年增长0.3%,实现逆势正增长。

2022年,中韩关系进入而立之年,三十年间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与任何两国关系一样,也面临相关障碍和挑战。当前,两国都有加深合作的强烈愿望,也需克服日益复杂的外部因素干扰。尤其是过去在“求同存异”原则下搁置的一些分歧,可能与新问题交织在一起,制约两国关系深入发展。

第一,政治关系的引领作用在减退。中韩国情不同,政治制度、价值观等方面不尽相同。回顾历史,两国只有彼此尊重各自制度和核心利益,才能确保双边关系健康快速发展。历届韩国政府在涉台、涉疆、涉藏等问题上尊重中国核心利益。现今这一惯例正悄悄被打破,开始动摇两国关系根基。2021年5月,韩美首脑发表联合声明,首次提及台湾、南海等涉及中国内政和主权的问题。文在寅政府对华政策立场松动,势必影响两国关系健康发展。

第二,在美国加大对华战略打压,以及朝核问题复杂的态势下,中韩关系与美韩关系零和性凸显。韩国平衡外交正遭受挑战。中韩虽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但相适应的实际合作却仍存在很大局限性。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仍处于初级阶段。中方认为,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韩美同盟可以并行,可以形成互补性的“建设性并立”。而近年来,中韩一直未能有效解决制约双边关系的“安全短板”问题。美韩同盟越来越掣肘中韩关系发展。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面临重大挑战。

第三,安全问题不断泛化到经济、人文领域。当下,中韩关系重要特点是安全问题和经贸关系的“分裂状态”,要切实促进经济与安全合作的“双轨并进”。两国经贸关系受外部环境影响日趋敏感,其中“竞争性”因素逐渐加大,传统“压舱石”作用正被削弱。另外,美国的干扰作用正在提高中韩关系的不确定性,导致两国政治互信进一步弱化,进而两国国民相互认知进一步恶化。

四、结语

回顾和总结中韩建交三十年来的发展历程,两国关系在各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就,也凸显双边关系发展中的不平衡,即两国关系越来越呈现经贸、社会领域合作密切,但军事、安全领域缺乏实质性合作的矛盾。传统的“安美经中”模式已经不符合中韩关系进一步深入发展的需要。若不能解决深层制约中韩关系发展的“安全短板”问题,势必也会影响经济、人文等优势领域,两国关系将面临新的挑战。

当下国际形势错综复杂,朝鲜半岛局势正经历深刻变化。中韩互为重要近邻和合作伙伴,进一步加强友好合作关系顺应时势,合乎双方民心,符合两国根本利益。首先,两国应深化安全、军事领域的实质性合作,切实加强战略互信。其次,两国应增进共识,拓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层次。尤其要强化和挖掘两国在经贸领域、半岛问题,疫情等议题上的合作,切实发挥潜在优势性因素。最后,两国要妥善处理好影响双边关系的核心敏感议题,尤其是“美国因素”和“半岛因素”等第三方因素,积极致力于地区和平与稳定。中韩两国要进一步丰富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内涵,从而使双边关系行稳致远。


李春福,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

原载于2022年第1期《东北亚学刊》(双月刊)


    进入专题: 中韩关系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中国外交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4231.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