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孝德:县域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独特优势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91 次 更新时间:2022-05-12 21:48

进入专题: ​县域   生态文明  

张孝德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要“有序发展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城”“发展适宜产业和清洁能源,为保护修复生态环境、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提供支撑”。

县域作为中国统筹治理乡村社会的基层行政组织,具有生态文明建设诸多禀赋优势,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场域,也是决定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重要因素。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中国县域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从生态文明建设看县域发展,其恰恰具有城市不具有的诸多优势与独特的功能。

县域是生态环境治理的主阵地,对中国的碳中和具有独特功能和贡献

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是中央提出环境治理的总目标。随着时间推移,可以发现其中难度最大、也最重要的是净土保卫战。治理空气和水污染源头和区域主要集中在城市和工业领域,而净土治理主要集中在县域内的农村和农业领域。土地污染治理涉及面广,而作为治理主体的乡村高度分散,由此增加了净土保卫战的难度。土壤治理比空气和水要难得多,因为造成土地污染的农药化肥,不可能像治理空气和水那样,通过关停并转来解决。农药和化肥与粮食安全、食品安全交织在一起,不可一停了之。集国家环境安全、粮食安全、食品安全为一体的土壤治理,是中国未来环境治理难点和重点领域。

县域是中国未来生态环境治理的重点区、难点区,同时中国县域生态环境治理一旦取得重大突破,也将成为对中国生态环境治理的最大贡献区。县域拥有具有固碳功能的森林、草原、农业、湿地,是达成碳中和的重要区域。美国航天局卫星数据表明,全球从2000年到2017年新增的绿化面积中,约1/4来自中国,贡献比例居全球首位。分析显示,中国的贡献中42%来自植树造林,32%来自集约农业。从这个角度看,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担负中国碳中和的重要功能。

县域具有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的优势,未来许多县域可以实现生活能源的自给自足

以光伏发电、生物能源、地热能、风能为主的新能源,所具有分布式、在地化、清洁化的特性,决定了越是人口分布密度低的地方,人均可利用的新能源量越大。新能源这种特性使人口分布密度低的县域具有城市不具备的优势。新能源在县域农村发展的优势,在当代中国已经成为一种现实。随着新能源技术创新和使用成本的下降,未来中国许多县域有可能实现生活能源的自给自足,甚至许多县域还会成为能源输出县。这将使工业文明时代城市向农村输入能源的方向实现逆转。

县域是落地“两山”理论、生态经济发展的主阵地

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预示着以自然为资源的新经济形态,将引领生态文明时代发生一场深刻的新经济革命。支持未来绿色经济的青山绿水资源主要在县域。浙江安吉、德清作为践行“两山”理论的先行县,所实现的县域绿色经济的示范效应,展现出中国未来县域绿色经济的广阔前景。如果说城市是中国高质量制造业的重地,那么县域将会成为中国高质量绿色经济发展主阵地。从目前发展趋势看,未来有六类生态产业是县域发展优势产业,即生态有机农业、生态旅游业、乡村手工业、乡村农副产品加工业、新能源产业、健康养老服务业。

乡村生活方式是适应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的生活方式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的生态文明必须坚持的五项原则中,指出要“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要从根上解决当代人类遇到的环境污染问题,需要从生活方式变革开始。中国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要从根上解决污染的文明建设之路。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节俭、低碳、健康的生活方式,成本最低、最容易实现的区域不在城市,而在县域内的乡村。被高度商业化运行的城市,是一个到处都充溢着刺激消费欲望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倡导低碳消费的生活方式成本很高。然而乡村生活,却是一种自然的节俭、低碳的生活。对这种自然的低碳、节俭、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行引导改善,就是生态文明建设所需要的生活方式。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不是城市化率越高越好,恰恰是有一定比例的乡村更重要。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随着乡村生态环境和发展环境的改善,中国乡村社会的低碳生活将会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县域蕴含着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的文化优势和文化资源,将会成为生态文明时代的新文化、新思想、新哲学的发源地

生态文明建设是基于中国智慧的中国方案。人类遇到的由于工业文明引发的诸多危机,追根溯源是支持工业文明的文化与哲学的危机。天人对立的自然观,两元对立的哲学思维,是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物质与精神、城市与乡村等诸多失衡的深层原因。要从根上医治工业文明病,需要哲学和文化革命。在这种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正是基于中国智慧的思想。生态文明所需要的这种古老智慧,恰恰蕴含在中华五千年文化之中,而中华文化的根在乡村。这正是“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的历史根据。从这个意义上看,县域发展和乡村振兴承担着中华文化复兴的伟大使命。未来县域内的乡村将是中国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新哲学、新文化的发祥地。


作者: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部教授  张孝德


    进入专题: ​县域   生态文明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专题研究 > 生态文明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3553.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人民论坛,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