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公众号|微博|手机版

(18)[宋]朱熹集注,陈戍国标点:《四书集注》,长沙,岳麓书社,2004年,第404页。
(19)杨伯峻:《孟子译注》,第219页。
(20)金耀基:《中国民本思想史》,台北,“商务印书馆”,1993年,第8—9页。
(21)张分田:《民本思想与中国古代统治思想》(下),第743页。
(22)蒋礼鸿:《商君书锥指》,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84页。
(23)《六韬》,《百子全书》二,第1086页。
(24)《汉书》卷八五《谷永传》,第3467页。
(25)《吕氏春秋》,《百子全书》三,第2637页。
(26)张纯一:《晏子春秋校注》,《诸子集成》4,第186页。
(27)[清]孙诒让:《墨子间诂》,《诸子集成》4,第26—27页。
(28)李振宏:《两汉时期的社会公正思想》,《东岳论丛》2005年第3期;《先秦时期“社会公正”思想探析》,《广东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
(29)《六韬·武韬·发启》,《百子全书》二,第1092页。
(30)《六韬·武韬·顺启》,《百子全书》二,第1094页。
(31)[清]孙诒让:《墨子间诂》,《诸子集成》4,第40—41页。
(32)[三国魏]何晏注,[宋]邢昺疏:《论语注疏》,《十三经注疏》标点本,第77页。
(33)[三国魏]何晏注,[宋]邢昺疏:《论语注疏》,《十三经注疏》标点本,第77页。
(34)程树德:《论语集释》第2册,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361页。
(35)[宋]朱熹集注,陈戍国标点:《四书集注》,第95页。
(36)程树德:《论语集释》第2册,第362页。
(37)李振宏《“禅让说”思潮何以在战国时代勃兴——兼及中国原始民主思想之盛衰》。
(38)《汉书》卷七五《眭弘传》,第3154页。
(39)《汉书》卷七七《盖宽饶传》,第3247页。
(40)《汉书》卷三六《楚元王传附刘向传》,第1950—1951页。
(41)《吕氏春秋》,《百子全书》三,第2759页。
(42)《汉书》卷七二《鲍宣传》,第3089—3090页。
(43)《汉书》卷八六《王嘉传》载:“诏书罢菀,而以赐贤二千余顷,均田之制从此堕坏。”第3496页。
(44)《汉书》卷九三《佞幸·董贤传》,第3733—3734页。
(45)李振宏:《“禅让说”思潮何以在战国时代勃兴——兼及中国原始民主思想之盛衰》。
(46)《春秋左传正义》,[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1958页。
(47)杨伯峻:《孟子译注》,第251—252页。
(48)熊十力:《原儒》,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8、116页。
(49)高亨:《周易古经今注》(重订本),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165页。
(50)金景芳、吕绍纲:《周易全解》,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9页。
(51)[清]王先谦撰,沈啸寰、王星贤点校:《荀子集解》,第214页。
(52)[宋]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朱子语类》,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364页。
(53)金耀基:《中国民本思想史》,第9—10页。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学术 > 历史学 > 中国古代史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129869.html 文章来源:《中国史研究》202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