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公众号|微博|手机版

道德与家风传承。《易传·文言传·坤文言》所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并非迷信思想。《了凡四训·积善之方》中讲到,“昔颜氏将以女妻叔梁纥,而历叙其祖宗积德之长,逆知其子孙必有兴者”,千秋圣人孔子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不是偶然的,是家风熏陶、家道传承的结果。家道、家风在传承过程中已经牢牢刻印在子子孙孙的头脑中,在关键时刻能够发挥出价值威力。在家庭中,留给后代子孙最重要的遗产应当是无形的“家道”。据此,家族源远流长,虽百世亦不衰。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修德,会持续影响到我们自身所在家族的延续和光大。道德的价值,在益于社会和国家的同时,亦会使家族生生不息、兴旺不已。
道德与人生不朽。在《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所载的人生“三不朽”中,立德被排在第一位。立功、立言需要机遇和外在条件,而唯有立德,则人人可以做到。普通的社会大众或许“外得于人”(谓外王事业)做得不一定到位,但“内得于己”(内圣)附加的条件比较少,经过主观努力是一定可以成就的。在立言、立功中,也只有弥漫着德性的光环、贯穿着道德的境界,才能更恒久、更长远。把“身后留什么”这一问题想清楚了,知道什么能够留下、什么是带不走的,可以激励个体生命释放出无比巨大的能量,拼搏奋进,建功立业。
(原文刊载于《前线》2021年第11期,作者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学术 > 哲学 > 中国哲学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129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