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卓红: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新”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42 次 更新时间:2021-09-07 16:25

进入专题: 中国式现代化  

刘卓红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承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确立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新道路,为全人类文明的进步贡献了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把民族命运同社会主义道路相结合,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开辟的历史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在各种救亡图存的方案因其自身的局限性而宣告破产后,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自此,中国人民追寻民族复兴的梦想有了新的希望。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始终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明确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革命方向。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不仅意味着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实现,同时也奠定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基础。

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同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始终命运相连。一百多年现代化发展的曲折历程也证明了只有把社会主义同现代化结合才是唯一正确的道路。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到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历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在吸取一系列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弄清楚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完成了从工业化向四个现代化的转变;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立足基本国情,逐步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也在经历曲折发展之后进入到高速发展时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首先,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证明了发展现代化必须立足本国国情。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正是立足于这一基本国情。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赋予了现代化发展鲜明的中国话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明确的布局和规划,提供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具体目标,同时也建立起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表达。习近平总书记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这其实就是在用中国话语向世界展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成就。再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定了现代化发展的中国标准。我国一直将国家富强与人民幸福相结合,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因而,缩小贫富差距,让人民在国家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价值准则。同时,这一准则是历史的、具体的,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从解决温饱问题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式现代化的标准表现为在综合国力增长的基础上消除绝对贫困;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式现代化的标准表现为在综合国力增长的基础上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基本内涵

首先,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新”,在于其在提高社会主义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不断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在一定时期的集中表现,而每个时期出现的社会主要矛盾是钳制整个社会发展进程的关键所在。在我国,当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如何满足和保障广大人民的发展要求就成为发展的最大问题。纵观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发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发生变化,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以及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每一次变化都指向人民对于社会主义发展水平的要求,因此,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问题从本质上说就是发展的问题,只有立足于不断提高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水平,才能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才能持续不断地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表明,继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根本遵循依然是通过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达到化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目标。

其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新”,在于其始终将坚持党的领导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相统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离不开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的发挥。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是中国人民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的一切成就都源于中国人民的不懈奋斗。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坚持党的领导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有机统一的。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明确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方向,方向的确立根植于人民的发展要求,而人民主体地位的彰显则表现为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中国人民上下一心所迸发出的凝聚力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这种有机统一意味着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首要要求不是权威与服从,而是人民的信任与选择,是人民在党发挥举旗定向作用下形成历史合力。正是这种有机统一,我国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任何时候都始终强调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任何想把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分割开来、对立起来的企图,都是绝不会得逞的!9500多万中国共产党人不答应!14亿多中国人民也不答应!”

最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新”,在于其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重要方面。回顾人类现代化的总体进程可以发现,现代化的推进往往表现在人对自然的“胜利”。但正如恩格斯所言,“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当生态环境问题成为人类持续推进现代化进程的阻碍,甚至威胁人类自身的生活与生存时,反思人与自然关系成为一个重要议题。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动力在于处理好人民的发展要求与现实发展实际的矛盾,因而也必然要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面对国内和全球范围内日渐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应运而生,这一理念强调人与自然是一种生命共同体的关系,而不是一种主体与客体的绝对对立,人类文明的进步不仅不能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反而应该促进自然环境与人的生产生活共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一系列支持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的政策制度落地实施,美丽中国建设助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有着鲜明的大历史逻辑

人类新文明是在现有的以及可预见的未来人类可以达到的生产力水平的前提条件下,与以往在发展中表现为人与世界对立的现代文明不同的一种进步趋向,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方向。18世纪工业革命的开启促成传统与现代的分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意味着现代文明的确立。但是,现代文明的发展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扩张,呈现出人与世界矛盾对立的特征。这一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与自然的对立,人对自然的掠夺式开发及其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困扰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二是人与社会的对立,现代文明的建立源于人类活动社会性联系的强化,被社会化大生产组织起来的人类劳动构成现代文明发展的基础,但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社会化劳动成为实现私有资本积累与增殖的手段,人在社会化的生产劳动中越来越感受到剥削和压迫,人与社会的疏离感加剧;三是人与人的对立,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原子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个人的“独善其身”远比“兼济天下”更为现实,外在的自然法的约束比内在的道德的约束更为有力。换言之,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现代文明本质上是一种剥削式文明。面对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弊病,人类需要探寻现代文明发展的新路,马克思由此指出,“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活的劳动只是增殖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的手段。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髙工人的生活的一种手段”。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制度下,对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追求及其实现,将逐步弥合人与世界之间的对立。因此可以说,在现有的生产力发展条件下,社会主义文明是现代文明发展的新形态。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发展在吸收资本主义现代化有益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推动着人类现代文明的发展。综上所述,人类新文明决不是推翻现代文明的未来文明,而是力图消除现有西方现代文明中存在的人与世界的矛盾和对立、承继社会主义文明基本特点的现代文明,其在本质上依然属于现代文明形态,是现代文明的更高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不断向前推进之时,也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一种大历史观叙事。所谓大历史观,就是要“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所以能够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有着鲜明的大历史逻辑。

从“历史长河”的时间维度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之路有着深厚历史文化传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中华民族必然能够开拓文明发展新形态。中华民族能够历经几千年的沧桑风雨而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能够以一种兼容并蓄的心态面对文明的冲突,在与不同民族的文明交往中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中华民族虽然在向现代文明转变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不少的挫折和磨难,但也在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下大踏步地赶上了世界文明发展的潮流,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奋斗实践表明:一个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大国以一种新型的、没有剥削和压迫的方式融入并促进现代文明的发展之路,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之路,也是现代文明发展新道路。

从“时代大潮”的问题维度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之路符合人类历史发展的总体方向和当代要求。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种种问题打破了关于资本主义理想社会的“神话”之时,人类社会发展向何方去就成为一个重大的时代问题。资本主义必将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所取代,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对大时代问题的正确解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给定的大时代发展方向,又突出强调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具体实践问题。对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时代课题的回答,不仅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也展现了社会主义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从“全球风云”的现实维度来看,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必将有大的历史作为,在人类文明进步中贡献重要力量。近代以来,我国曾由于各种原因错过历史发展机遇而造成落后挨打的局面。现在,赶上世界发展步伐的中国不仅能为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也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能力参与到国际事务中去。更重要的是,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把中国的发展同世界的发展紧密结合。这意味着中国不会再次错过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机遇,将于变局中开创新局,为世界文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历史趋势与历史现实的具体统一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历史趋势与历史现实的具体统一,其不是文明发展的完成时,而是进行时。

首先,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所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强调的是共享发展成果。一是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成果必将惠及全体中国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本遵循。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我国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这兑现了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承诺。二是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成果也将惠及世界各国人民。“国强必霸”是对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概括,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同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在文化传统上讲求美美与共,立足合作共赢,在理念与现实上坚持普惠发展,拒绝零和博弈,希望以中国的发展为世界的发展提供新机遇,以中国的发展促进世界的进步。

其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所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强调的是开放包容。随着全球化发展的深入,民族国家的历史转变为世界的历史,世界各国在各个领域的交流联系日益紧密,任何国家的现代化进程都离不开同世界各国的交往合作,同时,任何国家的发展都不能以牺牲其他国家的发展利益为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积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欢迎一切有益的建议和善意的批评,但我们绝不接受‘教师爷’般颐指气使的说教。”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以开放的态度同世界各国开展平等的交流合作,积极借鉴其他国家现代化发展的有益经验,同时也以尊重包容的心态对待其他国家的发展利益。可以说,开放包容、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倡导的文明准则。

最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所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强调的是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如前所述,当今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发展都是在世界历史背景下实践的,各国在各个领域形成的密切交往关系让各国的命运相互交织。与此同时,全球性气候变化、世界公共卫生安全、恐怖主义威胁等全球性问题成为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共同挑战。全球性问题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解决全球性问题事关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因而,就当今世界各国的现代化道路选择而言,独善其身是行不通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倡导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处理和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基本准则,强调维护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把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同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是科学且正确的。


(作者为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进入专题: 中国式现代化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8428.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人民论坛,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