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正威:准确把握中国之治的关键和根本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18 次 更新时间:2021-07-26 22:19

进入专题: 中国治理  

朱正威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展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和纲领性文献。当前,中国人民正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征程中必须坚持的“九个必须”,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方向,为迈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建党百年的重大历史节点,回顾过往经验的现实意义在于如何从过去的成功走向新的成功。在这些闪烁着真理光芒的丰富经验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对我们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势,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也是中国之治得以成功的关键和根本。

彰显中国之治的制度优势,坚持党的核心领导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华民族近代以来180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100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都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和现实不断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对近现代中国而言,中国共产党其诞生和发展同民族的命运深刻关联在一起,她自身的历史进程为现代国家建设与民族复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等不同历史阶段的伟大成就。这些伟大成就印证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昭示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以及特有的精神属性,铸就了其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领导地位的历史必然。因此,对于当代中国而言,“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是领导一切的”。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并不存在特殊的政党利益,她在漫长的革命与建设进程中形成了扎根中国社会的“领导”属性,在社会变迁和国家治理实践中形成了日益健全的领导力量。这种政党建设和发展的方式,根本区别于利益集团博弈下的“执政—在野”逻辑,她以漫长历史实践形成的“使命型政党”逻辑,对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提供了坚强的领导作用。理解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制度体系和治理方略,是其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窗口。因此,党的领导是民族复兴的首要政治前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障。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的关键,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和维护党的核心领导地位。

完善和创新党的领导方式,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

坚持党的领导原则要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相结合。不断完善和创新党的领导方式,对于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九个必须”揭示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内容上,新的征程,需要回应“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等时代命题。这些内容体现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是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及“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高度定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轮廓。这些内容为加强和改进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提供了目标和遵循。在具体的领导方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上述表述均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自身建设和国家治理等领域的新要求、新部署,取得了显著的治理效能。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艰苦探索中,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民族复兴的光明大道。“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自己的路”。完善和创新党的领导方式,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的高度,正是共产党人在新的百年目标中需要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在完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方式中明确百年政党的成功经验与时代任务。

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话语体系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实践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70余年的发展历程,为人类治理文明贡献了丰富的实践方案。就实践而言,这意味着我们应当根据自身鲜活的社会实践来理解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毛泽东曾指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说,判断中国道路的是非成败,只能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效能为依据,而非少数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偏见。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鲜明地阐述了中华文明的悠久传统和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复兴探索的独特经验。这些思想启发新征程的中国共产党人,要更加旗帜鲜明地立足中国实践,大胆探索回应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体制机制,不断在日益开放的环境中升华出高品质的治理文明。

同时,要更加重视中国话语在民族复兴进程中的重要意义,这也是对“理论反哺实践”的高度重视。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的“颐指气使”,正是在话语权层面对中国使绊。伴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世界体系中主导地位的形成,西方发达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在知识生产和国际舆论中长期占据强势地位。一方面,随着中国经验日益推出新的事实,这套话语体系的解释力越发捉襟见肘;但另一方面,大量鲜活的中国实践与中国故事在话语权转化层面还存在较大空间,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理论建设亟待提升,从而在知识与理论供给层面取得同实践发展相匹配的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说,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就是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中,不断地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总结、提炼为更多富有人类共同价值的概念、理论和方案,实现中国话语体系层面的知识飞跃,为民族复兴提供更具解释力和引领性的叙事逻辑。因此,在新征程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必须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实事求是地把社会实践作为事业成败的重要标准。尤为重要的是,要把话语权建设提升到新的高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提供更多富有话语竞争力和传播效应的理论产品。

【本文作者为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吴佳对本文有重要贡献】



    进入专题: 中国治理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公共政策与治理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7718.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人民论坛,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