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春堡:数字经济,“十四五”发展新引擎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286 次 更新时间:2020-12-31 21:26

进入专题: 数字经济   十四五  

邵春堡 (进入专栏)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

当前,全球经济越来越呈现数字化的特征,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以数字化生产力为主要标志的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数字经济已成为“十四五”及未来更长一段时期,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筑就了中国制造的辉煌和机遇。未来,工业制造不会被数字经济简单取代,我们仍需用数字经济带动制造业继续攀升

发展数字经济,首先要夯实数字科技这个重要基础,在不断的技术创新中为数字化发展持续赋能。

要紧紧抓住数字科技产业化这个生力军,锻造先进的互联网产业、电信产业、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业、电子信息制造业。在此基础上,以数字作为新的材料,以智能作为新的技术,以网络作为新的基础设施,融合一产、二产和三产,通过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赋能经济领域原有的庞大产业,形成数字经济的主力军。

推动高可靠、低时延、广覆盖、大连接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形成高融合的数字经济技术体系;毫不放松地攻克数字智能科技上的短板,在AI芯片、智能传感器等比较薄弱的领域,特别是在高端芯片领域狠下功夫,摆脱高端芯片进口的严重依赖;推动数字科技面向高智力、高竞争、高速度,在核心关键要素上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占据创新制高点,突破技术瓶颈,为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持续赋能。

其次要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上世纪提出的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既造就了中国制造,又促进了数字技术创新和数字产业化优势,带来今天的辉煌和机遇。但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仍未达到高附加值的程度,工业制造也不能被数字经济简单取代,因此我们仍要用数字经济带动制造业继续攀升。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既是创新,又是调整。

融合要为实体经济输入智能。在已有机械化、自动化武装的制造业基础上,赋予其智能化,放大其价值。在数字经济与家电、纺织、电子等领域已有的融合基础上,加大与采矿、化工、有色金属及燃气等细分行业的融合,尤其要深化与骨干制造业的融合。基于5G技术,以关键制造环节智能化为核心,以端到端数据流为基础、以网络互联为支撑,将智能技术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用智能武装起来的工业制造,可缩短产品研制周期、降低资源能源消耗、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

融合在于激活参与组合的数据要素,增强要素结构配置的灵活性,摆脱地理、交通、人才、能源等传统要素的限制,依托信息网络、平台应用和数据资源,利用各地各企业闲置的设备、技术、人才和资本来组织生产,促进数据流通交易和数据红利全面释放,使产业生态更加健康和可持续。

融合要形成规模效应。纵向形成数字经济的不同产业链,横向形成不同产业的规模集聚。在以数字科技为基础的设施建设和全产业链布局基础上,实现产业全要素、全流程、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转型与融合创新,从而构建数字驱动、智能主导的数字经济高融合生产体系。

最后,立足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多角度提升数字经济的整体质量和竞争优势。

提升数字智能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打造数字智能的优质品牌,要从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着手,从整体上提升数字经济质量。

在保持电商和数字消费繁荣的同时,增强智能制造的实力。我们既要重视数字经济基础指数,更要关注数字产业指数。在传统制造业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中,分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优化生产流程参数,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研判,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在保持数字经济广度渗透的基础上,分析和衡量地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状况,针对数字经济的地区差异和城乡数字鸿沟,提高数字经济在薄弱地区和行业的渗透力度,提升整体数字经济的优质占比。


站在全局和长远角度,放大互联网的连接优势,鼓励各方数据开放共享,创新“走出去”的多元架构方式,深化数字经济的全球合作

数字经济的跨地域、多元化发展趋势及个性化特征,形成人类社会、物理世界、信息空间的三元结构,深刻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布局和总体架构,需要我们创新“走出去”的多元架构方式,站在全局和长远角度,放大互联网的连接优势,鼓励各方数据开放共享,全力构筑自由畅通的国际数字经济平台和网络,促进各国数字经济领域的政策协调、数字要素的流动和利用,通过优化产业链、供应链,深化数字经济的全球合作。

在数字经济的国际开放合作中,应积极参与改进和完善国际合作的协调机制,努力消除数字贫困和数字鸿沟,推动全球数字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加快数字化发展,需要安全加持。

理念上,要认识数字经济面临的安全挑战,在核心数据防范、关键业务保护、信息高效运营方面,树立数据安全、网络安全、业务安全的理念,加强风控机制建设和风险防范。

技术上,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通过5G、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新技术设施,夯实数字经济安全稳定发展的基础,提升数字经济安全的技术保障能力。

合作上,应在全球数字治理中,秉持多边主义、兼顾安全发展、坚守公平正义,促进数字经济的国际合作和安全发展。

监管上,破除制约数据应用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强数据安全的综合治理,完善数据监管治理标准程序规范,健全数字规则,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保护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

应进一步完善平台企业垄断认定、数据收集使用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规范。通过数据立法,明确数据所有权、使用权、处理权、控制权、收益权等各种权利的种类和属性,明确数据拥有者的相关权责,明确企业采集和独享使用的数据边界,明确数据在使用和流通中的提供者和使用者的责权利,同时建立健全涉及数据的政策和标准,保障数据采集、流通、使用的合法和规范,保护国家数据、企业数据和个人信息。


数字经济发展呼唤数字化治理,而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探索和实践新的治理方式,也将积极地反作用于数字经济发展

数字经济是加快数字化发展的基础,必然会影响和延伸到社会和文化领域。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数字经济带动数字社会和数字文化建设。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带动数字经济向社会和文化领域延伸,通过数字产品、数字化服务及其数字共享平台,在社会、文化、教育各方面广泛运用,使社会到处呈现数字化应用场景,形成与数字经济匹配的崭新社会形态。

教育方面,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方式正向规范发展,网上趋于严密的教学组织和管理,正在衔接中小学课堂教学,有利取缔被逼补习、变相补习,解决补习泛滥导致的学习负担过重等问题。医疗方面,远程医疗把高质量医疗资源的效用扩展到最大,部分解决了农村边远地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劳动就业方面,通过构建人力资源的网络共享平台,促进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文化方面,数字化发展启发和孕育着文化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文化在线上跨行业、跨要素的融合发展。

数字经济发展呼唤数字化治理。数字科技在新型经济形态中,不仅是创造财富和价值的先进生产力,像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又辅助参与到生产、服务、贸易等经济活动的监管、规划和决策中,使数字技术又体现出生产关系的属性。

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带来的新业态、新行业、新岗位,需要相应的职业道德、工作规则和法规法律予以规范和治理,新的行业和岗位产生的决策、规划、管理、监督和安全等工作和职能,需要纳入新的治理范围。因此,需要用数字技术改造传统的经济社会的理念体制、运行程序、基础设施、具体功能,在经济社会的数字化形态基础上,探索和实践新的治理方式,确立数字治理格局,运用数字治理方式,开发以数字技术、数字要素、数字资源为基础的新型治理工具,加强宏观经济治理数据库等建设,提升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手段辅助治理能力。企业的数字监管和以政府为主的社会数字化治理,将积极地反作用于数字经济发展,使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治理相互协调、共同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数字中国建设。


邵春堡,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

来源:大众日报


进入 邵春堡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数字经济   十四五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发展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4130.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