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公众号|微博|手机版

四、边境地区是实践“一带一路”倡议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空间桥梁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边境地区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真正把边境地区打造成“一带一路”的区域中心和战略要点,要转变把边境地区视为“边缘”的传统思维模式,树立边境地区特殊的中心意识。要以国家整体建设的思维谋划边境地区的发展,形成适合国家战略要求的发展定位和规划。
我们在经济上强调以沿边开放城市为核心,以开放口岸为支点,连接各相关国家一类口岸枢纽,将通道经济转化为沿边经济、口岸经济和城市互联经济。在笔者看来,这些口岸城市已经具有全球城市(globalcity)的雏形,它们与北京、上海、伦敦、东京、纽约等有着不同的特点。边境地区全球城市的出现,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从人类学角度来看,在经济联动的背景下,社会文化要素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从人类学边界研究传统的转型中我们看出,在有形的自然空间和物理空间的背后非常重要的是社会文化空间,是以人为出发点的区域社会文化网络。守边固土,核心的问题是人的问题。而沿边重点口岸、边境城市、边境经济合作区等人的活动空间,是人类学关于交错地带研究的重点。在跨界区域有很多交错地带,如中缅、中老、中越边境等等。跨民族跨区域的人口流动、物资流动、信息传播等形成了边境地区交错地带的活力。在某种意义上,这些区域已经具备“跨区域社会体系”的特点。
创新对外交流模式并加强其向周边国家的文化表达与传播能力建设,将会有效地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可以说边疆地区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是由我国各民族文化共同组成的“多元一体”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有机融合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社会主义祖国的自豪感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认同感,维护国家安全、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
最后,笔者要强调的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边境地区是重要的一环。中华民族共同体就是不同民族共享中华文化的共同体,具有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整体性。边境地区的不同民族,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中重要的成员。从历史到现在,边疆各民族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注:参考文献从略。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学术 > 社会学 > 民族学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121706.html 文章来源:《西北民族研究》202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