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公众号|微博|手机版

[26]朱恒鹏,“管制的内生性及其后果:以医药价格管制为例”,《世界经济》,2011年第7期,第64-90页。
[27] 何芬华、力晓蓉,“中国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历程的文献研究:1999—2010”,《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1年第4期,第64-70页。
[28] 康赞亮、刘海云、向锦,“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信息经济学分析”,《中国卫生经济》,2006年第12期(总第286期),第80-82页。
[29]刘桂林,“省级集中招标采购降低药价和减轻药费负担的效果研究”,《中国卫生经济》,2012年第6期(总第352期),第23-24页。
[30]Melitta
Jakab, Alexander S. Preker, and April Harding, “The Missing Link? Hospital
Reform in Transition Economies,” in Alexander S. Preker and April Harding
(eds.), Innovations in Health Service Delivery: The Corporatization of Public
Hospitals. Washington, DC: The World Bank, 2003, pp. 227-228.
[31]Michael
R. Reich (ed.),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for Public Health. Cambridge, MA.:
Harvard Center for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Studies, 2002.
[32]郝兰兰,“红头文件:国家发改委鼓励医疗等领域开展PPP模式”,健康界(网站)报道,2014年12月5日,http://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20141205/content-464974.html
[33]周子君,“公立医院改革:去行政化”,《医院管理论坛》,第31卷第2期(2014年2月),第3页。
[34]
Mancur Olson, Power and Prosperity: Outgrowing Communist and Capitalist Dictatorship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35]
Neil Gilbert and Barbara Gilbert, The Enabling State. New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另参见顾昕,“能促型国家的角色:事业单位的改革与非营利组织的转型”,《河北学刊》2005年第1 期,第11-17页。
[36]葛延风、贡森等著,《中国医改:问题·根源·出路》,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年。
[37]余晖主编,《一个独立智库笔下的新医改(下册)》,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4年,第46-92、408-412页。
[38]Robin
D.C Gauld, “A Survey of the Hong Kong Health Sector: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Vol. 47, Issue 7 (1998), pp. 927–939.
[39]余晖主编,《一个独立智库笔下的新医改(下册)》,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4年,第58-59页。
[40]余晖主编,《一个独立智库笔下的新医改(下册)》,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4年,第61-64页。
[41]李卫平、黄二丹,“公立医院法人化治理改革实践──浙江东阳市人民医院的法人治理结构”,《卫生经济研究》2010年8期(总第277期),第5-8页。
[42]梁铭会、李敬伟、王霞、郑雪倩、迟宝兰、邓利强,“我国部分公立医院治理结构改革实例”,《中国医院》,2007年5月第11卷第5期,第11-14页。
[43]李卫平、黄二丹,“以‘管办分开’理顺公立医院治理结构——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公立医院治理改革剖析”,《卫生经济研究》,2010年7期(总第276期),第5-7页。
[44]该文件文本,参见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7/25/content_5213256.htm
[45]该文件的文本,参见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ztzl/ygzt/content_1661148.htm
[46]张海通,“多点执业只是‘解放’医生的第一步”,《医药经济报》,2010年12月27日D06版。
[47]周小园、尹爱田,“医师多点执业利益相关者分析”,《中国卫生经济》,第34卷第6期(2015年6月),第48-51页。
[48]胡梦含、方鹏骞、李群芳、柳俊,“深圳市推行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的制约因素分析”,《医学与社会》,第25卷第2期(2012年2月),第53-55页。
[49]何思长、张瑞华、孙渤星、陈瑜,“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的认知调查与分析”,《卫生经济研究》,2015年第2期,第17-21页。
[50]徐虹、刘春华,“医生‘走穴’合法化:尴尬与困局——我省医生多点执业试点调查”,《四川日报》,2015年4月30日第5版。
[51]该文件文本,参见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6/15/content_9845.htm
[52]该法规的文本,参见国家卫计委官网:http://www.nhfpc.gov.cn/yzygj/s3576/201703/3f8de749eebd4a1ebf1961c78ad4be7e.shtml
[53]陈飞扬,“五名医生集体出走体制!2017成自由执业元年”,“看医界”微信公众号(2017年5月3日),该报道文本可参见搜狐:http://www.sohu.com/a/138120431_456062
[54]张志坚主编,《当代中国的人事管理》(下),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年,第487-488页。
[55]蔡江南,“取消编制解放医生”,《中国卫生》,2015年第7期,第32-33页。
[56]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事业单位管理加快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的通知(2015年5月14日),参见《北京日报》2015年5月19日第3版(要闻∙时政)
[57]周哲、焦建,“深圳公立医院去编制化突围”,《财经》2015年10月13日,参见财经网:http://yuanchuang.caijing.com.cn/2015/1013/3983101.shtml。
[58]相关报道,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官方网站:http://www.scio.gov.cn/xwfbh/gbwxwfbh/xwfbh/rlzyhshbzb/Document/1484989/1484989.htm
[59]张雪、黄海,“公立医院去编制化的难点与对策”,《医学与社会》第30卷第4期,第43-45转55页。
[60]朱恒鹏、昝馨、向辉,“财政补偿体制演变与公立医院去行政化改革”,《经济学动态》,2014年第12期,第61-71页。
[61]顾昕,“公共财政转型与政府卫生筹资责任的回归”,《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第119-136页。
[62]顾昕:“收支两条线:公立医疗机构的行政化之路”,《中国卫生经济》,2008年第1期,第14-16页。
[63]余晖主编,《一个独立智库笔下的新医改(下册)》,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4年,第127-128页。
[64]朱恒鹏,“四地县域医改比较”,《中国医院院长》,2012年Z1期,第84-85页。
[6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2009年3月17日),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2-13,16页。
[66]胡善联,“怎样看重庆的调价风波”,《中国卫生》,2015年第5期,第43-44页。
[67]顾昕,“行政调价:摁了葫芦起了瓢”,《中国卫生》,2015年第5期,第45-46页。
[68]该文件文本参见国家发改委的官网:http://www.ndrc.gov.cn/gzdt/201607/t20160706_810596.html
[69]顾昕,“医改如何变‘药改’”,《中国药店》2012年第5期,第36页。
[70]岳经纶、王春晓,“堵还是疏:公立医院逐利机制之破除──基于广东省县级公立医院实施药品零差率效果分析”,《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69卷第2期(2016年3月),第29-38页。
[71]王霞,“医药分开催生药房外包需求”,《医药经济报》,2012年9月12日第4版。
[72]顾昕,“把激励机制搞对:应实行药品公共定价制度”,《经济观察报》,2014年12月15日第16版;顾昕,“剖析药品公共定价制度”,《中国医院院长》,2015年第6期,第86-88页。
[7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2009年3月17日),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7页。
[7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2009年3月17日),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7页。
[75]顾昕,《新医改的公益性路径》,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7-13页。
[76]叶煜荣、宋莉萍,“平价医院与价值规律”,《中国卫生经济》,2006年第4期,第7-8页
[77]张琳楠,“每区县设1所‘平价医院’”,《汕头日报》,2015年12月2日,第1版。
[78]廖新波,“‘平价医院’为何走不下去?”,《南方日报》,2015年1月13日,第B02版。
[79]伍仞、黄穗,“后年各区都要有平价医院”,《广州日报》,2013年9月2日,第4版。
[80]刘涌,“子长县‘平价医院’模式初探:政府把公立医院养起来”,《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11月24日,第8版。
[81]武洁,“平价医院为何走到尽头”,《健康报》,2015年1月15日,第2版。
[82]郭凤林、顾昕,“激励结构与整合医疗的制度性条件:兼论中国医联体建设中的政策思维模式”,《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第5期(第27卷第5期),第12-18转32页。
[83]“陈竺:公立医院改革一言难尽涉及深层次体制问题”,参见凤凰网的报道,http://finance.ifeng.com/news/20101224/3111290.shtml
[84]顾昕,“中国福利国家的重建:增进市场、激活社会、创新政府”,《中国公共政策评论》第11卷(2017年1月),第1-17页。
(本文发表于《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第19卷第5期),第465-477页。)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学术 > 政治学 > 公共政策与治理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107867.html 文章来源:微信公号“顾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