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美国人怎样开发科学的娱乐功能

——关于《〈生活大爆炸〉之科学揭秘》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775 次 更新时间:2017-02-05 10:25

进入专题: 科学的娱乐功能   科学传播  

江晓原 (进入专栏)  

看美国人怎样开发科学的娱乐功能——关于《〈生活大爆炸〉之科学揭秘》


□ 江晓原  ■ 刘 兵



  □ 你一贯在接受时尚作品时比我思想解放,包容性也比我好。那个美剧《生活大爆炸》(The Big Bang Theory),是我们这里许多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喜欢看的,他们多次向我推荐此剧,我努力看了三集,实在看不下去,主要是那些笑料对我毫无作用,我觉得它们根本就没有什么好笑的地方。现在这本《〈生活大爆炸〉科学揭秘》,我看完全就是为该剧的粉丝们准备的,不过既然你建议谈谈此书,我就找了一本来看——这书我倒还看得下去。不过我真正感兴趣的是最后一章(第七章):“A到Z,照亮暗物质”,这一章长达60余页,是《生活大爆炸》剧中的名词解释,因为涉及大量科幻小说、科幻电影、奇幻文学和流行艺术,我这才看出一点感觉来了。


    ■ 科幻影视一直是你近年突出关注的东西,而且你一直鼓吹科学的娱乐化。但《生活大爆炸》却是一个有趣的例外,你一直说看不下去。我想讨论为一下其中的原因,应该是件挺好玩的事。

    确实,这部美剧在青年学生等群体中影响巨大。在大学中,不仅理工科学生,连众多文科学生也对之非常熟悉。我就记得在数次坐火车或飞机时,看到旁边的人用电脑看片,那片子就是这部连续剧。我甚曾想带学生就此做篇学位论文,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做成。前不久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参加那里的科学传播专业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答辩,倒还真是有学生做了类似的论文。对这样一部在青年人中很有影响的连续剧,进行科学传播的研究,肯定是有学术意义的。

    你觉得此剧的笑料对你并非有趣,这我可以理解,也许这种情景喜剧的类型本身就不在你的欣赏之列。其实,我也一样,但《生活大爆炸》却是少有的例外(这甚至让我联想起好几年前我们曾就对周星驰的电影的评价而存在的分歧和争论)。而且,我觉得如果不管它的类型如何,仅就其内容来说,也还是颇为符合你所倡导的科学娱乐化的要求的,而且实现得非常彻底,为什么还不能形成对你的吸引力呢?


  □ 照常理,我应该是可以喜欢该剧的,因为说句大话,第七章名词解释中提到的科幻小说和科幻电影,竟然没有一部是我不知道的,剧中提到的科幻电影,我更是几乎每一部都看过,其中有多部我还发表过影评。而且我知道,许多喜欢看该剧的年轻人,对剧中涉及的不少幻想作品并不熟悉——本书第七章就是为这样的人准备的。不熟悉这些幻想作品的人还能够喜欢该剧,看来我之所以无法欣赏该剧,是个人的审美趣味不同之故。

  如你所说,我一直主张开发科学的娱乐功能,而本书第七章表明,《生活大爆炸》非常努力地实践着这一主张。而且这个努力是成功的。对这一点我当然持赞赏态度。

  本书中说,《生活大爆炸》剧组专门聘请了一位科学专家,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天文系教授,他的职责是检查剧本,以及“和制片人、剧本作者、演员、服装设计师等沟通,以便确保科学细节的准确性”,每集录制时他也到场,好随时解决临时冒出来的科学问题。如果真是这样,那这种态度比我们这里拍摄“科普节目”还要严肃认真得多,但从我勉强看过的三集(并不是第一季的前三集)来看,该剧没有任何“科普”的味道。我们这里那些爱看该剧的年轻人,也不是因为能够从剧中获得“科学知识”才喜欢它的。事实上,不少喜欢该剧的文科学生对剧中所涉及的许多科学术语和科幻作品并不理解。


  ■ 你提到的看此剧的知识背景问题,还只涉及科幻小说和电影之类。其实我原来曾想过的倒是,剧中许多的幽默笑点,经常与物理知识,甚至是相当高深的物理知识有关,那么,这又需要观众具备什么样的科学基础,才会真正领会其中的幽默呢?我曾想让学生就受众在不同物理知识背景下在何种程度上能理解科学幽默做一调查并写文章,这样应该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广大青少年在热爱这个剧的同时理解了多少基于科学的笑点。

  但吊诡之处在于,那些显然并未具备相应的物理学知识(按此剧涉及的物理学,恐怕至少也得大学以上,甚至物理专业的学生才能基本理解吧)的青少年,却依然如此狂热地喜爱和追捧此剧,以至于连此书这样的粉丝手册都出版了并译成了中文。这其中的道理,确实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你能否设想出一些解释呢?


  □ 我倒是问过几个研究生,他们究竟为何喜欢该剧,答案言人人殊。其中比较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个学生说,她喜欢剧中所透出的“学院气息”。这个答案让我颇出意外,也可见人们喜欢该剧的原因可以多样化到何种程度。

  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我认为是“笑点”。我注意到,喜欢该剧的学生通常都不反感那些笑点,尽管也有学生认为“可能美国人的笑点比较低”。而另一方面,我估计很少有年长的人喜欢该剧——除了你之外,我没有遇到这样的同龄人。所以我的一个重要猜想是:随着年龄增长,笑点会随之升高。这似乎可以这样解释:年长必然阅历丰富,阅历丰富当然就会对许多事情见怪不怪,笑点自然也就升高了。结果就导致我的那种感觉——认为剧中那些笑料毫无可笑之处,甚至相当低俗。


    ■ 一般地讲,我也不喜欢美国的情景喜剧,但《生活大爆炸》确实是个例外。反思一下,我觉得,还是能够在一些地方感觉到颇有味道的基于科学调侃的幽默。

    你注意到不同的人对此剧感兴趣的理由各不相同,也许,并无必要非得找到一个统一的原因,但众多的人喜欢它,而它又在内容上那么与“科学”相关,这也就够了,就已经足以成为广义上的科学传播中的一种成功作品了。

载2013年6月7日《文汇读书周报》

南腔北调(129)


进入 江晓原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科学的娱乐功能   科学传播  

本文责编:jiangxiaoyua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历史学 > 历史学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3023.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