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式
范式(paradigm)指的是一个共同体成员所共享的信仰、价值、技术等等的集合,这个概念和理论是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Thomas,Kuhn) 提出并在《科学革命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1962)中系统阐述的。它指常规科学所赖以运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是从事某一科学的研究者群体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范式概念是库恩范式理论的核心,而范式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理论体系。库恩指出:“按既定的用法,范式就是一种公认的模型或模式。”“我采用这个术语是想说明,在科学实际活动中某些被公认的范例——包括定律、理论、应用以及仪器设备统统在内的范例——为某种科学研究传统的出现提供了模型。”在库恩看来,范式是一种对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本承诺,是科学家集团所共同接受的一组假说、理论、准则和方法的总和,这些东西在心理上形成科学家的共同信念。
最新文章
- 徐勇:以中国事实为基点的范式建构2022-05-21
- 李忠夏:宪法功能转型的社会机理与中国模式2022-04-07
- 吴晓求:通向未来的崎岖之路2021-12-13
- 袁艳:中国媒介物质性研究的学术图景及其反思2021-08-07
- 范恒山:中国经济学研究范式的偏差与矫正2021-06-27
- 高鸿钧:法范式与合法性:哈贝马斯法现代性理论评析2021-06-27
- 刘胜湘:中国学派还是美国范式——世界政治的关系理论研究2021-05-03
- 王铭铭:“家园”何以成为方法?2021-01-20
- 季卫东:为了二十一世纪的制度范式创新2020-11-11
- 陈明:霸王道杂之:中华帝国的政治架构与文化精神2020-11-09
- 朱碧波 张会龙:文明国家:中华国家范式的一种理论阐释2020-08-15
- 杨光斌:作为世界政治思维框架的文明范式——历史政治学视野的《文明的2020-08-06
- 杨瑞龙: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经济学研究范式的演变与创新2020-08-03
- 曹远征:疫情冲击可能改变世界经济范式2020-04-16
- 陈淳:从考古学理论方法进展谈古史重建2020-02-03
- 余盛峰:人工智能时代的范式转移与法律变革2020-01-28
- 李斌:有关郭沫若的五个流言及真伪2019-12-08
- 王宁:美感穿插实践与日常生活的美感化2019-11-15
- 李细珠:改革开放40年来晚清政治史研究的基本路向2019-10-02
- 江天雨:西方对中国政策制定过程的研究范式转换及其政治意义2019-08-27
- 周大鸣 张超:如何理解中国:民族走廊研究的历史与现实意义2019-06-29
- 陈潭:第三方治理:理论范式与实践逻辑2019-05-29
- 黄有光:经济学何去何从?2019-04-30
- 梁工:欧洲近代圣经研究范式转型回眸2019-01-21
- 王海东:道、认同与善治:治理范式略论2018-08-02
- 高鸿钧:法律移植:隐喻、范式与全球化时代的新趋向 2018-05-06
- 高鸿钧:比较法研究的反思2018-05-06
- 任江:从普遍到个别: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新兴权利范式论2018-02-25
- 单丽卿:治理转型中的社会建设:中央政策与地方实践2018-01-17
- 韩东屏:哲学没有也不需要范式2017-12-27
- 刘业进:迈向经济学的“交换范式”2017-07-12
- 张维为:合法性范式:中国历久弥新的智慧2017-04-04
- 杨雪冬:当代中国政治研究:生活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2017-03-14
- 季卫东:法律议论的社会科学研究新范式2016-10-01
- 孙玮:为了重建的反思:传播研究的范式创新2016-04-22
- 朱汉国:创建新范式——五四时期学术转型的特征及意义2016-03-28
- 黄旦:新报刊史的书写——范式的变更2016-03-24
- 周宪:文学理论范式:现代和后现代的转换2015-12-17
- 韩东晖:西方近代早期哲学史研究范式的转变2015-12-09
- 李荣海:哲学范式:由理论“独白”到功能性理解2015-12-09
- 张彦:当代西方价值排序理论的范式演进2015-12-09
- 赵万里 奚彦辉:范式转换期科学家的认知失调及其平衡策略2015-12-09
- 贺来:“现代性”的建构2015-12-07
- 王维佳:中国对外传播的范式转变2015-11-28
- 童玉芬:经济学研究范式的阶段性特征2015-11-28
- 唐伟胜:范式与层面:国外叙事学研究综述2015-09-30
- 郑戈:达玛什卡的比较司法制度研究2015-08-25
- 李涛:“就近入学”政策背后的社会学观察2015-08-24
- 张应强:高等教育学的学科范式冲突与超越之路 2015-08-10
- 尚永亮:《离骚》的象喻范式与文化内蕴2015-08-07
- 屈茂辉、匡凯:传统法学的几何学范式论析2015-07-30
- 郑江涛:试论我国犯罪原因研究的范式问题2015-07-23
- 文军:社会学理论的核心主题及其古典传统的创新2015-06-28
- 文军:论社会学理论范式的危机及其整合2015-06-28
- 徐连明 文军:论社会学视域中的意识形态研究*2015-06-28
- 陈映芳:在范式与经验之间——我们如何接近问题2015-06-05
- 李涛:中国教育公平亟待深度范式转型2015-05-26
- 卡罗瑟斯:“民主转型范式”的终结2015-04-20
- 胡晓明:陈寅恪与钱钟书:一个隐含的诗学范式之争2015-03-19
- 雷磊:法教义学的基本立场2015-03-04
- 季卫东:风险社会与法学范式的转换2015-02-15
- 米健:现时法学学术期刊的范式作用2015-01-21
- 张文显:后现代方法与法学研究范式的转向2015-01-16
- 张文显 于宁:当代中国法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从阶级斗争范式到权利2015-01-16
- 沈阳:在改革双轨论范式中探索中国国家治理体系2015-01-03
- 唐世平:社会科学的基础范式2014-12-24
- 李金铨:传播研究的典范与认同2014-11-12
- 陈晓平:贝叶斯检验与库恩范式2014-09-25
- 唐代兴:伦理本体性:文学研究的真正基础2014-09-24
- 张旭霞 张振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区划研究的范式变迁2014-06-20
- 赵旭东:中国民族研究的困境及其范式转换——基于文化转型语境2014-05-22
- 姚中秋:重建中国政治思想史范式2014-04-11
- 宁稼雨:中国叙事文化学与中国学术体系重建2013-08-06
- 宁稼雨:重建“中体西用”中国体系学术研究范式2013-07-16
- 时亮:黄宗羲法政思想研究之“自由”范式论要2013-07-13
- 秋风:儒家宪政论之学术范式意义(代引言)2013-07-13
- 维尔纳·杨:德国的国家范式和行政改革2013-06-07
- 徐学鹿:商法的范式变革——析资本经营与营利2013-05-14
- 方朝晖:从《毛诗》风教看中国研究的范式危机2013-04-10
- 戴木才 彭隆辉:政治正当性解释范式的演化历程2013-01-11
- 吕世伦 程波:理论法学的前提性问题解读2012-07-27
- 林利民:未来5—10年亚太地缘政治变局与中国2012-07-26
- 苗连营 郑磊:宪法学的知识转型与方法综合2012-05-03
- 李涛 姚俊:建构面向2012-02-04
- 郑永年:中国能否提供文化新范式?2011-12-14
- 侯佳儒:环境法兴起及其法学意义:三个隐喻2011-12-10
- 季卫东:宪政的新范式2011-12-06
- 阮思余 王金红:被治理者的政治:一个新理论范式的建构与阐释2011-11-30
- 周晓虹: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若干问题2011-11-30
- 贾根良:新政治经济学——范式革命与异端的综合 2011-11-22
- 沈岿:重构行政主体范式的尝试2011-11-16
- 陈刚:范式转换与民主协商:争议性公共议题的媒介表达与社会参与2011-08-15
- 何中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范式”概念辨析2011-07-31
- 孙亮:实践本体论的悖谬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转型2011-07-17
- 张曙光: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和分析方法2011-03-30
- 樊纲:“苏联范式”批判 2010-11-24
- 姜明安:完善软法机制,推进社会公共治理创新2010-11-05
- 郑杭生 费菲: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整合困境的透析兼谈社会互构论的理论2010-10-08
- 马敏:如何理解史学研究中的“范式转换”2010-07-09
- 彭玉生:“洋八股”与社会科学规范2010-06-19
- 吉奥乔·阿甘本:什么是范式?2010-06-19
- 北大经济研究中心:危机困惑与范式反思――经济学理论十大课题2010-03-20
- 赵慧:思想张力中的人文寻求2010-03-08
- 刘擎:建构纯粹的“中国范式”是否可能2009-10-28
- 干春松:“中国哲学学科范式创新的四个角度 2009-07-08
- 孙亮:“两种范式”梳理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演进逻辑的合法性2009-05-18
- 孙亮: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转型中若干问题2009-05-11
- 秦平、郭齐勇:中国哲学研究30年的反思2008-12-19
- 韩连庆:现象学运动中的新科学哲学2008-12-08
- 陈向阳:范式转换与传统“近代”“现代”概念检讨200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