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
如果现实的长期目标是国家富强(且不论重建过去的价值体系和精神宫殿,这对知青群体已不可能了),那么,从“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意义上看,知青群体是当代社会中承担这一重任最合格、素质最高的一群人。一个群体,一个民族的磨难本身就是创造未来的最大启动资源。一个伟大的民族、群体不是在苦难中灭亡,便是从苦难中崛起。也许在辉煌到来时,人们仍觉得这代人所付出的代价太大,但对一个优秀的民族来说,既然灾难已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就应该最大限度地从中汲取孕育未来辉煌的养料。也许历史将证明,知青群体以整整一代青春的代价,把一个醉迷的民族唤醒,跟上世界历史的步伐,以精神远征的悲壮失败,换回了一个跃向高度物质文明所必要的历史动力。(相关专题:文革博物馆)
最新文章
- 陈剑:插队吃鸡轶事2022-12-04
- 马岭:1977年的广西农村缩影,一个知青的社会调查2022-05-05
- 郑谦:知青史研究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2020-07-25
- 金大陆 金光耀:中国知青研究的历史学转轨(2008—2018)2020-06-02
- 海闻:黑土地的回忆:我的青春与梦想2019-02-15
- 定宜庄:知青集体编写回忆录的特点和发展过程2018-11-01
- 夏中义:论知青叙事的两种文学记忆——兼及陶东风的文化批评伦理2018-10-29
- 胡献忠: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动员结构变迁考察2018-09-20
- 秦晖:“山竹”期间追忆“五二风灾”2018-09-18
- 郭齐勇:永久的悔与无尽的念2018-08-06
- 智效民:棺材院和好汉锹2018-06-29
- 智效民:上山下乡运动的序幕2018-06-29
- 智效民:赫鲁晓夫对中国上山下乡的影响——上山下乡50周年祭之四2018-06-26
- 智效民:牛棚再教育2018-06-22
- 智效民:黄奴岁月2018-06-22
- 赵鼎新:那段难忘的知青岁月2018-05-24
- 秦晖:盲流少年奇遇记2018-02-23
- 史啸虎:知青杂记之七2018-01-10
- 史啸虎:知青杂记之六——以食为天2018-01-05
- 史啸虎:知青杂记之五——山乡男人2017-12-27
- 习近平:我是黄土地的儿子2017-12-27
- 史啸虎:知青杂记之四——人与自然2017-12-20
- 史啸虎:知青杂记之三 ——广佛庵2017-12-14
- 陈意新:老知青与农村文革--安徽省祁门县大坦公社的文革运动,1962017-12-10
- 史啸虎:知青杂记——山乡女人2017-12-07
- 史啸虎:知青杂记——厕所革命2017-11-30
- 金雁:插队的日子2017-09-20
- 秦晖:我们当年为什么“积极”?2017-09-18
- 秦晖:我们与当年的传教士2017-09-15
- 史啸虎:一座回乡知青的坟2017-04-21
- 陶海粟:“为群众做实事是习近平始终不渝的信念”——习近平的七年知青2017-03-14
-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2017-02-14
- 潘鸣啸:《失落的一代》第七章 上山下乡运动阴影下的80年代2016-05-27
- 潘鸣啸:《失落的一代》第五章 大规模的群众运动(1968—19762016-05-27
- 潘鸣啸:《失落的一代》第三章 社会经济动机2016-05-27
- 郑戈:知青时代或许正在终结,但知青态度仍在延续2016-03-30
- 张志恒:一个老三届人的反思2015-12-26
- 潘鸣啸:“我也是‘老三届’”2015-12-26
- 朱维毅:“老上海”知青在兵团告御状2015-12-08
- 项飙:中国社会科学“知青时代”的终结2015-12-05
- 闻黎明:《我曾经的名字叫知青》序2015-07-26
- 伍小戈:四十年后再谈知青2015-06-01
- 陈秉安:长沙知青大逃亡2015-04-22
- 樊星:“知青族”的旗帜2015-03-09
- 王克明:怀念史铁生:野草斜阳清平川 2015-01-04
- 徐箫:用“大数据”研究知青史2014-12-25
- 谢祥京:一位老知青的自白2014-12-23
- 邓晓芒:对知青50周年的历史与哲学反思2014-11-30
- 周恩锡:一个知青带队干部的直白(三)——记念知青上山下乡运动45周2013-11-25
- 牛鸿寅:远山的震撼2013-11-20
- 牛鸿寅:夜宿上马村2013-11-20
- 牛鸿寅:不速风雪客2013-11-20
- 牛鸿寅:毛家山印象2013-11-20
- 牛鸿寅:望家乡路漫漫2013-11-20
- 牛鸿寅:大侠王龙江2013-11-20
- 牛鸿寅:棋人,奇人?2013-11-20
- 牛鸿寅:山村记事2013-11-20
- 陶东风:知青是一个什么样的共同体?2013-11-02
- 徐贲:我40年前的一位知青亡友2013-10-15
- 丁东:知青经历和一代人的价值取向2013-05-17
- 韩少功:打给知青文学的问号2013-04-16
- 郑佳明:那段知青岁月的意义——《枝柳之歌》序言2013-04-08
- 周恩锡:一个知青带队干部的直白(二)2013-03-18
- 周恩锡:一个知青带队干部的直白2012-12-05
- 何亮亮:十八大后中国进入“知青治国”的时代2012-12-01
- 周大伟:有关“知青”的记忆和思考2012-08-18
- 潘鸣啸:不要因自己的怀念,就歪曲上山下乡运动的事实2012-08-12
- 李伯勇:一个知青的十年精神史2012-07-28
- 黄纪苏:白没白活的青青岁月——看电视剧《知青》2012-07-27
- 米鹤都:“青春无悔”与知青情结2012-07-26
- 秦晓鹰:“知青”情结影响中国未来2012-07-24
- 陶东风:如此表现知青是为了回避反思历史——我看电视剧《知青》的误区2012-07-22
- 秦晖:知青运动中的“民族命运与个人使命”(下)2012-07-19
- 徐贲:什么是《知青》“激情岁月”的激情?2012-07-10
- 秦晖:知青运动中的“民族命运与个人使命”(上)2012-07-09
- 田沈生:知青:一个苍凉的名词2012-07-07
- 景凯旋:赞美苦难是一种虚妄2012-07-03
- 徐贲:电视剧《知青》带来什么样的记忆?2012-06-21
- 耶子:敬告梁晓声我们还活着2012-06-18
- 许珍芳: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原因探析2012-05-31
- 李克军:知青运动的历史回顾:2012-05-30
- 刘亚秋:“青春无悔”:一个社会记忆的建构过程2012-05-30
- 曹惠英:考察过去,映射现在──文革时期知青题材与红卫兵写作研究2012-05-30
- 潘鸣啸:上山下乡运动再评价2012-05-30
- 邱新睦:“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研究综述 2012-05-30
- 任国庆:沉痛的“使命”──回顾“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2012-05-30
- 傅书华:心灵的迷狂——张承志批判2012-05-30
- 谢轶群:知青——自我安慰的“青春无悔”2012-05-02
- 王力坚:文革中的知青地下歌曲2012-04-07
- 祝东力:“红卫兵-知青一代”的前世今生2011-02-25
- 谢泳:知青的最后辉煌2010-10-08
- 张鸣:知青运动与知青群体2010-05-26
- 张鸣:贱民背上出身的魔咒2010-05-08
- 刘亚秋:知青苦难与乡村城市间关系研究* 2009-02-21
- 史啸虎:也晒它几首知青诗——纪念中国知青运动四十周年2008-12-11
- 田沈生:中年知青的感悟——读邓贤《中国知青终结》2008-05-01
- 陈行之:谁呵护了我们的青春2008-03-22
- 陈意新:从下放到下岗1968-19982007-07-06
- 日常仪式化行为:以知青为例的研究2007-01-06
- 杨东平:新知青文化2006-09-04
- 王汉生 刘亚秋:社会记忆及其建构——一项关于知青集体记忆的研究2006-08-31
- 郑光路:我的知青岁月2005-05-18
- 吴琦幸:知青回山村——精壮年少都不见,一片老弱病残身2004-08-23
- 倪乐雄:知青——“东方的十字军”2004-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