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选
美国实行总统制,根据现行的美国宪法第22修正案,美国总统任期4年,可以连任一届。美国总统选举过程主要包括预选、各党召开全国代表大会确定总统候选人、总统候选人竞选、全国选举、选举人团投票表决和当选总统就职。美国总统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同时是美国行政部门的最高领袖与三军统帅。
最新文章
- 庞金友:无法摆脱的撕裂:美国大选背后的价值冲突与观念歧异2022-08-15
- 朱文莉:咫尺天涯——美国与21世纪进步时代的开启2022-01-08
- 李燕:大国关系及美国大选对全球局势的影响:俄罗斯智库与媒体看法2021-04-14
- 杨楠:美国选举安全问题2021-03-25
- 余智:如何看待中美民众在美国大选问题上的分裂?2021-03-05
- 余智:中国民众为何对美国大选存在诸多认知误区?2021-03-05
- 余智:美国的“左右之争”是“正邪之争”吗?2021-03-05
- 余智:如何认识“利益集团”、“深层政府”与“华盛顿沼泽”?2021-03-05
- 余智:美国是否发生了严重体制危机或宪政危机?2021-03-05
- 余智:2020美国大选中是否存在大规模舞弊?2021-03-05
- 余智:答美联社记者问:美国大选与中美关系2021-03-05
- 达巍 周武华:回到未来-2020年美国大选与中美关系的机遇2021-01-27
- 孙哲:中国对美战略的演进∶模式及挑战2021-01-26
- 时殷弘:近昔与未来:总统竞选期间与其后的美国对华态势2021-01-15
- 秦晖:美国大选答客难——“蓝左”与“红右”2020-12-30
- 刘卫东:2020年美国大选后的国内政治与前景2020-12-17
- 周忠菲:美国大选后的美国对台政策走向2020-12-12
- 谢韬:2020年总统选举与美国的政治衰败2020-12-12
- 田飞龙:特朗普主义、拜登时代与中美关系的回调预期2020-12-03
- 刘瑜:论美国政治中的民粹主义2020-11-03
- 陈行之:最终还是由“喜欢不喜欢”所决定2020-10-30
- 谢韬:美国政治百年大变局与2020年大选2020-09-28
- 钱满素:尊重反对派2020-03-09
- 何亚非:美国大选年对中国的挑战2020-02-17
- 黄亚生: 如果选举不能修补崩溃的共识,美国就应该一分为二2018-11-08
- 伍国:谁选了特朗普?——在美国“铁锈带”的观察2018-04-25
- 陈兵:美国大选民调是怎么失准的?2016-11-21
- 夏庆杰:特朗普现象对中国有什么警示?2016-11-17
- 王海东:特朗普逆袭,重燃美国梦2016-11-14
- 王元丰:总统大选凸显美国民主危机2016-11-12
- 张萌:今夜的美国大选没有输家2016-11-10
- 于滨:选战之后的美国:握手言和还是揭竿而起?2016-11-09
- 田飞龙:特朗普能终结美国的自由民主吗?2016-11-09
- 朱文莉:若特朗普出现在美国政府舞台,后果将不堪设想2016-11-07
- 朱文莉:戏·梦初选——特朗普和桑德斯的够崛起2016-04-23
- 程东金:“特朗普现象”与美国的保守主义政治2016-04-10
- 秦朔:特朗普活剧、孤立悲情与世界的挑战2016-04-08
- 吴谦立:美国大选为啥会“窝里斗”2016-03-25
- 游天龙:如何“优雅”地“干涉“美国政治2016-01-03
- 刁大明:2016年美国大选前瞻2016-01-03
- 林垚:权力结构的语境 2015-12-31
- 林垚:希拉里的竞选启动广告与社会观念的变迁 2015-12-31
- 金灿荣:PNTR及相关问题2015-06-12
- 金灿荣:从大选透视美国政治文化2015-06-12
- 金灿荣:大选后的美国政局与政策走向①2015-06-12
- 于滨:希拉里刚参选,中国却早已躺枪2015-04-13
- 储昭根:奥巴马并非赢在“十月惊奇”2012-11-15
- 沧木生:马克吐温的竞选2012-11-12
- Bill Frezza:美国人民选择奥巴马带领大家走向毁灭之路2012-11-08
- 徐贲:美国的竞选与金钱2012-11-08
- 朱继东:“金钱选举”:美国式民主不是世界的标杆2012-11-07
- 风青杨:美国大选的“金钱政治”有何价值?2012-11-06
- 陈世和:美国总统大选中的中国魅影2012-11-06
- 张铁志:美国大选中的阶级战争2012-11-05
- 徐贲:“选民访谈”与“幸福调查”2012-11-03
- 王栋:美国的选举功能障碍2012-11-01
- 谭中:如何评估美国下届总统的对华政策?2012-10-31
- 謇言:罗姆尼若当选将是史上最亲华总统2012-10-31
- 谭中:美国在“转调”与“萧条”关头寻出路2012-10-24
- 乔新生:如何减少美国大选中的中国因素?2012-10-17
- 徐贲:金钱不是美国选民的唯一“自我利益”2012-10-14
- 谭中:美国总统选战短兵相接、罗姆尼亮点显露2012-10-08
- 薛涌:“减税刺激经济”是个谎言2012-09-19
- 徐贲:美国人的选举投票和“入党”2012-09-19
- 吉迪恩拉赫曼:美国共和党的致命伤 2012-08-30
- 戴维·布鲁克斯:史上最无趣的美国大选2012-08-07
- ROSS DOUTHAT:恐惧:自由主义的另一副面孔2012-05-23
- 迈克尔·斯宾塞:能源赤字2012-04-23
- 何帆 冯维江:大选诸国保守势力或将共振2012-04-01
- 谭中:美国大选年民主共和两党对华政策亮相2012-03-19
- 薛涌:“避孕党”与“伟哥党”——美国总统选举外一章2012-03-17
- 徐贲:美国大选中的“公正”价值2012-02-10
- 徐贲:美国大选中有“两条路线斗争”吗2012-02-10
- 薛涌:罗姆尼能否改变美国的极端主义政治2011-11-09
- 王建勋:重要的不是奥巴马而是制度2010-11-05
- 于滨:大选之后美国对外政策走向2009-06-12
- 郜书锴:新闻界从奥巴马竞选成功学点什么2009-05-27
- 狄马:今夜为谁流泪2009-05-16
- 顾肃:美国党代会:推销政治理念的Party 2009-04-23
- 陈子明:从奥巴马当选谈起——民主政体的“试验—纠错”机制2009-04-08
- 奥巴马就职演说全文(中英文)2009-01-21
- 戴开元:大卫 vs. 歌利亚:奥巴马为何获胜?2008-12-08
- 谢国忠:重大事情即将发生2008-11-27
- 何兴强:游说·利益集团·美国大选2008-11-20
- 孔诰烽:奥巴马左翼「真面目」2008-11-17
- 阮思余:“奥巴马新政”拷问美国总统权力2008-11-12
- 贝淡宁:奥巴马与中国2008-11-12
- 储建国:走向新的共和——奥巴马当选的意义2008-11-11
- 林沛理:反思民主的愚蠢:全世界同尝美国选举苦果2008-11-11
- 吴稼祥:一个失败者的欢欣2008-11-11
- 许忠明:穿越肤色问鼎白宫的历史阶梯——黑人民权运动2008-11-11
- 杨永欣:“奥巴马粉丝” 的浪漫情怀 2008-11-08
- 刘俊祥:克鲁格曼早已设计好了美国民主党的上台和奥巴马的当选2008-11-07
- 徐贲:美国大选中的公民社会2008-11-07
- 弗兰克·菲雷迪:奥巴马和“沉默的多数”战略的失败2008-11-06
- 丁学良:奥巴马当选与毛泽东的预言2008-11-06
- 薛涌:最大的美国梦就是奥巴马式的奇迹2008-11-06
- 刘松萝:从马丁路德金到奥巴马,渐进的40年2008-11-06
- 叶匡政:奥巴马胜出是人类观念的一次革命2008-11-05
- 焦建:转折年代的黑人总统2008-11-05
- 奥巴马胜选感言(中英文对照)2008-11-05
- 袁晓明:奥巴马当选真能改善黑人生活吗2008-11-05
- 王荣军:美国大选与中美贸易摩擦2008-11-05
- 张小劲:总统大选与轻喜剧电影2008-11-05
- 张小劲:移民投票的“观”与“闻”2008-11-04
- 关中人:麦凯恩能笑到最后吗?2008-11-04
- 沈睿:奥巴马的意义2008-11-04
- 徐家良:恋爱政治:选举中的信息对称2008-11-04
- 吴稼祥:奥巴马赢不了2008-11-04
- 巴拉克·奥巴马:我们热爱的美国——2008年6月30日在密苏里州独2008-11-03
- 张鸣:黑色风暴吹袭下的玻璃天花板 2008-11-03
- 刘亚伟:奥巴马对华政策的“三把刀” 2008-11-03
- 张小劲:美国的大选好看也好“玩” 2008-11-03
- 张小劲:从佩林的发型师和服饰谈起2008-11-03
- 周兆呈:“冷热之间”看美国大选 2008-11-03
- 康少华:论美国08年大选与未来其国运之关系2008-11-03
- 胡祖庶:天平会倾向奥巴马吗?2008-11-02
- 麦凯恩奥巴马各主要问题政策立场对比2008-10-25
- 美国的总统选举制度2008-10-25
- 美国大选选举团制度的沿革与争议2008-10-25
- 戴开元:奥巴马VS.马凯恩:两条路线的决战2008-10-25
- 梁文道:奥巴马的胜利是修辞学的胜利2008-10-23
- 约瑟夫·S·奈:危机中的美国大选2008-10-19
- 韩进:对美国总统竞选人的笔迹分析2008-10-09
- 陈少明:橄榄型政治及其他2008-09-24
- 沈睿:希拉里代表美国女性走的漫长的旅程2008-09-09
- 沈睿:希拉里的困境:美国六十年代左翼被迫退出历史舞台2008-09-09
- 沈睿:希拉里为什么失败?2008-09-08
- 沈睿:种族、性别、年龄:美国新一代人的政治2008-09-08
- 沈睿:奥巴马所代表的:改变,未来和希望2008-09-07
- 刘擎:奥巴马的“继续革命”2008-09-06
- 吴旭:“布什后”中美关系走向不容乐观2008-07-18
- 郭王:大选昭示美国“走向分裂”2008-07-10
- 吴稼祥:美国真的会进入“奥巴马时代”吗?2008-06-10
- 林达:奥巴马的历史性纪录2008-06-08
- 王希:希拉里究竟落后在何处2008-06-04
- 郭可为:奥巴马需要闯过希拉里的“三道关”2008-05-12
- 龚小夏:民主党内的“阶级斗争”2008-05-09
- 储昭根:希拉里奥巴马的瑜亮情结2008-05-04
- 储昭根:希拉里的“最后”奋战2008-04-23
- 袁伟时:2008大选,美国变迁的标记2008-04-18
- 储昭根:希拉里与奥巴马之初选“生死决”2008-03-31
- 刘瑜:麦凯恩是谁?2008-03-03
- 陈有为:奥巴马崛起并非靠花言巧语2008-02-28
- 巴拉克·奥巴马:今晚,此刻,我们相信2008-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