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问题
微信扫码订阅 推送实时更新
所谓南海问题,指的是南海周边的6国7方,即中国大陆和台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和菲律宾,在南海岛礁归属和海域划分上存在分歧和争端。南海问题是中国在海上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也是一个长期困扰中国发展,制约中国走向海洋的重大安全问题。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南沙群岛总共有230多个岛屿、沙洲和礁滩,面积比较大、在涨潮时仍能露出水面的有11个岛和5个沙洲,但这些条件比较好的地方都不在中国大陆的实际控制下,除了太平岛由中国台湾控制,其他都被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侵占。此外,还有一些大国或明或暗地插手和涉足。中国对南海地区领土争端的方针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东盟各国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相关专题:南海仲裁案 ]
编辑推荐
- 中国坚持通过谈判解决中国与菲律宾在南海的有关争议2021-01-16
最新文章
- 胡波 艾雪颖:美军南海军事行动的政治化——以“闯岛”式“航行自由行2023-02-22
- 吴士存:南海局势演变将聚焦“三大领域”2022-12-30
- 王胜:美国南海政策中的法律手段、政治意涵与中国的应对2022-12-30
- 金永明 崔婷:美国南海政策的演变特征与成效评估(2009—20222022-12-07
- 黄盛璋:南海诸岛历来是中国领土的历史证据2022-09-30
- 邢广梅:中国拥有南海诸岛主权考2022-09-27
- 李国强:南海历史研究中的若干问题———对越南学术观点的分析与回应2022-09-11
- 吴士存:《南海各方行为宣言》20年:回顾与思考2022-08-18
- 吴士存:以更务实态度推进南海合作2022-07-29
- 成汉平:从特朗普到拜登:南海问题“泛国际化”及其影响2022-05-29
- 郑永年:如何应对美国世界“两极化”战略下的南海问题2022-05-17
- 丁铎 钟卉:共同抵御外部风险,维护南海和平稳定2022-05-04
- 吴士存:南海总体平稳,但也须防“生乱”风险2022-04-22
- 李国强:中国拥有南海诸岛主权的历史事实无可争辩2022-03-31
- 李英 瞿彬彬:关于南海主权问题的国际法思考2022-03-31
- 孔庆江:解决南海争端的“双轨思路”2022-03-31
- 吴士存:十字路口的抉择:美南海“新政”将使周边国家陷入进退两难的困2022-03-30
- 吴士存:美国寻找南海“新代理人”2022-03-29
- 吴士存:历史是南海国际话语权的“根”2022-03-26
- 刘衡:海权再分配视角下的美欧对华战略协调与欧盟南海政策变迁2022-03-17
- 张良福:南海安全形势的现状、展望与应对2022-01-26
- 吴士存:2022年南海作为继续“稳”字当先2022-01-20
- 吴士存:今年南海形势有何新看点,中国需要感知什么2022-01-07
- 姚云竹:南海海上安全形势——企稳却又难安2021-12-24
- 王道征:印太视域下日越南海合作及其对华影响2021-12-24
- 钟飞腾:理解美国南海政策转变的三个维度2021-11-24
- 吴士存:面对搅局者,合作为何是实现南海长治久安的唯一选择?2021-10-09
- 吴士存:南海,可成海洋命运共同体“试验田”2021-09-15
- 傅梦孜 陈子楠:拜登政府南海政策的调整方向与限度2021-09-04
- 吴士存:谨防美国搅动南海由“治”及“乱”2021-08-09
- 吴士存:英“南海新政”欲重温殖民旧梦2021-07-27
- 吴士存:南海“仲裁裁决”是怎样走入垃圾堆的?2021-07-13
- 吴士存:当前南海形势的几个特点及发展趋势2021-07-11
- 吴士存:破解中国东盟关系中的“南海困局”2021-06-18
- 刘瑞阳:再论中国南海主张的代表权问题2021-06-17
- 杨毅:南海,树欲静但风不止2021-06-04
- 杨毅:扎牢南海和平稳定之锚2021-06-04
- 杨毅:奉劝美方莫在南海莽撞2021-06-04
- 杨超:菲律宾政治集团在南海问题上的共识、分歧及成因2021-05-22
- 吴士存:以区域多边主义推进南海合作2021-05-12
- 傅崐成:美国的政策转向与南海形势新动向2021-04-28
- 傅莹:亚洲和平问题——中国的黄岩岛与2012年的黄岩岛事件2021-03-15
- 金永明:美国的南海问题政策解析及前景展望2021-03-11
- 吴士存:关于构建南海新安全秩序的思考2021-03-03
- 吴士存:南海缘何再度成为大国角逐的舞台2021-03-01
- 朱清秀:印太视阈下日本的南海政策2021-02-14
- 吴士存:“后疫情时代”的南海形势及中国的应对之道2021-02-01
- 胡波:拜登政府的南海政策2021-01-15
- 曾勇:美国的南海攻势与中国的政策选择2020-12-10
- 吴士存:全球海洋治理的未来及中国的选择2020-10-28
- 李理:美国南海政策从“超然”到“干涉”的转变2020-09-18
- 沈海涛 刘玉丽:日本在南海问题上的对华政策新调整2020-03-12
- 李聆群:南海问题与大变局中的海上挑战2020-01-01
- 牟文富:断续线与南海总体空间秩序2019-12-22
- 王传剑 王新龙:理性看待俄罗斯的南中国海政策2019-11-30
- 蔡 亮:南海问题:中日深层次结构性战略矛盾的第四表象探析2019-11-17
- 柳兴洪:越南在南海问题上的舆论宣传2019-08-13
- 吴士存 陈相秒:中美南海博弈:利益、冲突与动因2019-07-18
- 朱锋:“印太战略”阴影下的南海大国较量2018-10-19
- 周士新:试论建构南海地区秩序的行为准则2018-10-14
- 李东屹:南海问题中的国际话语逻辑:基于对美国智库文献的分析2018-10-03
- 魏玲:理解东亚安全和南海问题2018-09-03
- 朱锋:我国海洋强国战略进程中的美国因素:以南海为例——习近平新时代2018-08-11
- 刘若楠:应对南海危机:东盟“自我修复” 的措施及限度2018-07-13
- 胡志勇:南海问题已成为中美关系最重大问题2018-06-05
- 吴士存:从当前南海形势看海上规则和秩序建设的紧迫性2018-05-26
- 黄凤志 罗肖:关于中国引领南海战略态势的新思考2018-05-19
- 刘丹:南海问题与加拿大的对华政策2018-05-14
- 李理:南海是21世纪地缘政治的主战场——美国“亚太”到“印太”政策2018-03-05
- 査道炯:南海地区功能性合作:中国的视角2018-02-02
- 王光厚:中美南海博弈与 “一带一路” 倡议在东盟的推进2018-01-10
- 左希迎:南海秩序的新常态及其未来走向2017-12-26
- 郑永年:特朗普与南中国海问题2017-03-29
- 王逸舟:2016中国外交得与失2016-12-29
- 王历荣:中国应对南海海洋权益争端中的国内动员2016-09-17
- 王灵桂:南海问题中十个不容改变的基本事实2016-08-04
- jackyjin:南海资源有多丰富?2016-07-14
- 崔天凯:中国有权坚决拒绝南海仲裁案2016-07-14
- 葛维宝:法律途径解决南海问题的限度2016-07-13
- 乔良演讲预告:从南海危机看中美博弈及走势2016-07-13
- 郑永年 莫道明:我们该如何面对南海仲裁结果2016-07-13
- 鞠海龙:南海问题面面观2016-07-12
- 何佳伟:南海仲裁案管辖权和程序问题系列研究报告序言2016-07-12
- 王江雨:“南海仲裁案”的法律分析与政治得失2016-07-12
- 安刚:南海仲裁案之后,中国该怎么办?2016-07-12
- 戴旭:非法仲裁闹剧及南海问题的本质2016-07-12
- 张蕴岭: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战略选择2016-07-11
- 史啸虎:中美在南海问题上急需达成共识2016-06-07
- 赵阳 龚洪烈:美国国会对中国南海岛礁建设的反应2016-05-18
- 王江雨:维护中国在南海的国家利益:实力与国际法缺一不可2016-05-06
- 郑志华:地图与海疆——全球化时代南海秩序的迷思2016-05-03
- 朱锋:警惕南海局势演变的新动向与新挑战2016-04-30
- 郑永年 杨丽君:中美在南海问题上陷入“安全困境”2016-04-29
- 郑永年:中国化解南海僵局不必操之过急2016-04-26
- 罗伯特·卡普兰:南海会变成亚洲火药桶吗?2016-04-26
- 马英九28日登上太平岛发表讲话全文2016-01-29
- 郑永年:南海危机下,中国要怎样处理和印度的关系2015-11-10
- 郑永年:中国应理性处理南中国海问题2015-10-12
- 薛理泰:南中国海酝酿一场军事危机2015-08-14
- 熊玠:美国在中国南海之行为在国际法上纯属无风起浪2015-08-02
- 王毅:中国对南沙的主权要求没有扩大,也绝不会缩小2015-06-29
- 薛理泰:南海争端风源何在?2015-06-25
- 于时语:“九段线”的历史机会2015-06-11
- 约瑟夫·奈:避免南中国海冲突2015-06-11
- 苗中泉 时殷弘:南海没有所谓“C型”包围圈2015-06-08
- 金灿荣:南海问题症结在哪2015-06-04
- 薛力:中国应加快调整南海政策2015-04-28
- 薛力:中国对南海问题“双轨思路”显现2014-12-08
- 朱锋:“双轨思路”是处理南海争议的最佳途径2014-12-04
- 李国强:南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政策调适2014-11-26
- 张建:双轨思路缓和南海紧张局势2014-08-15
- 郑泽民:美国在南海又要搞什么新花样?2014-08-12
- 薛力:中国应在缓和南海争端上有所作为2014-08-11
- 周琪:美国的南海政策缘何趋于强硬2014-08-08
- 胡志勇:美国介入使南海争端更趋复杂化2014-07-20
- 胡志勇:美国介入使南海争端更趋复杂化2014-07-16
- 何帆:南海为何对中国如此重要2014-07-01
- 郑泽民:中国南海政策改变了吗?2014-05-15
- 吴士存 李国强等:南海情势与两岸合作方向2014-05-03
- 丁咚:中国捍卫主权可能拿南海开刀2014-04-27
- 张迎春:菲律宾提“诉状”如意算盘是什么?2014-04-21
- 邵峰:认识和解决南海问题的五个视角2014-04-09
- 文扬:“九段线”不在联合国海洋法框架内2014-04-09
- “精心设计”的菲律宾状告中国2014-04-03
- 傅崑成:南海U形疆界线的法律性质2014-04-01
- 郁志荣:南海问题突破口——厘清“断续国界线”2014-04-01
- 朱锋:美国的“南中国海新政”会带来转机吗?2014-03-05
- 中越南海对峙 危险的冲突2014-02-13
- 中国强化对南中国海的领土主张2014-01-13
- 詹姆斯·霍姆斯:中国在南海采用“小棒外交”策略2014-01-11
- 郑泽民:暗流涌动 考验中国南海外交2014-01-07
- 薛力:越南为什么调整南中国海政策?2013-11-30
- 张迎春:“南海行为准则”给中国念紧箍咒?2013-09-05
- 杨彦春:“南海问题”与中国的“软实力”外交2013-08-06
- 薛理泰:美菲在南中国海军演昭示着什么?2013-07-15
- 自然资源并非中国周边海域紧张的主要因素2013-05-06
- 中国海军进入马来西亚附近争议水域2013-03-29
- 陈桂清:台当局南海政策的演变脉络及特点2013-01-18
- 时殷弘:南海争议与中国战略2012-12-25
- 刘怡达:中国解决岛屿争议:法律手段,外交手段;孰优孰劣?2012-11-30
- 贾古玛:南中国海争议:探索共同开发的途径2012-11-06
- 郭震远:台湾当局应对东海、南海局势的政策分析2012-10-28
- 丁力:领海之争与大国崛起2012-09-11
- 彭念:印度已有南海战略 借此遏制中国2012-09-10
- 余永胜:中国也有权利建海外军事基地 2012-09-10
- 苏浩:南海问题不会成为战略僵局2012-09-03
- 陈有容:美会对日伸出援手吗?2012-08-30
- 萧琴筝:想用区域一体化解决领海争端太幼稚2012-08-26
- 梁崇:中国民族主义兴起:向左走,向右走?2012-08-20
- 包道格:险滩:美国在南中国海的政策2012-08-16
- 罗援:南海乱局,美国是幕后推手2012-08-15
- 胡志勇:印越联手搅浑南海 暴露动机2012-08-14
- 戴旭:九千渔船出征 南海和平在望2012-08-11
- 王建民:两岸南海政策主张与合作问题2012-08-06
- 李洁宇:南海主权争端复杂性成因分析2012-07-29
- 袁鹏:插手海洋争端,美国别走火入魔2012-07-29
- 吴迪:南中国海问题新转机2012-07-16
- 张文木:在钓鱼岛赢得尊严 才能在南海赢得尊重2012-07-12
- 王湘穗:中国地缘战略须陆海均衡2012-06-29
- 和静钧:南海建市 中越开战2012-06-25
- 薛理泰:在南海如何落实俄中战略合作?2012-06-15
- 庞中英:南海冲突呼唤我国外交转型2012-05-30
- 孟令伟:黄岩岛事件警示——中国要尽早确立收复南海主权的战略2012-05-29
- 吕付春:解决海疆争端应参考俄罗斯的强硬政策2012-05-29
- 乔良: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和军事战略调整之我见2012-05-25
- 丁力:从南海僵局看外交战略2012-05-25
- 戴旭:应尽快建立南海建设兵团2012-05-24
- 吴非:南海问题勿蹈前苏联覆辙2012-05-23
- 时殷弘 徐进:南海问题究竟“难”在哪里2012-05-20
- 张立伟:中国在南海不必过于韬晦2012-05-20
- 薛理泰:黄岩岛争端幕后的大国博弈2012-05-20
- James Holmes:菲律宾与中国谈判是缓兵之计?2012-05-19
- 南海自古属中国:“九段线”由来揭秘2012-05-16
- Brendan Taylor:华盛顿若因南海问题与北京交恶不值2012-05-16
- 孙兴杰:中国如何重构南海秩序2012-05-14
- 博采:上兵伐谋 不战而屈人之兵2012-05-14
- 毕殿龙:南海并非中菲决胜的唯一战场2012-05-14
- 彭嘉文:中国为什么不对菲律宾动武2012-05-09
- 刘苏里:南海困局,中国的选择空间局促2012-05-08
- 中国在南海的小棒外交2012-05-04
- 国际危机组:北京在南海问题上的两难2012-05-04
- 戴旭:南海风云,勇敢者的游戏2012-04-25
- 薛理泰:中国战略远胜过菲律宾2012-04-23
- 薛理泰:黄岩岛争端 时间在中国一边2012-04-23
- 泉野:中国捍卫南海主权势在必行2012-04-20
- 丁咚:中菲南海对峙真有那么危险?2012-04-13
- 曾九平:菲越要在南海自残 中国不必理会2012-04-01
- 李国强:南海问题多边化是伪命题2012-03-01
- 王逸舟:主权纠纷8/10在海洋 应教挑衅国感受中国威严2012-02-20
- 毛剑杰:纸上谈疆——南海断续国界线的形成2012-02-14
- 南海告急:中国非出手不可?2012-02-09
- 皇金:战略报告:美国亚太领导力关键在南海2012-01-15
- 禔靖:美南海战略报告建言强势合纵遏华2012-01-12
- 戴旭:歼灭南海来犯之舰:2012军事潜在冲突2011-12-29
- 储昭根:南海挑战考验中国生存底线2011-12-15
- 储昭根:美国卷入南海,中国怎么办?2011-12-14
- 基辛格:中国缺乏战略眼光2011-12-12
- 陈虎:战时中国南海不应该存在所谓航海自由2011-12-12
- 秦宏:大国之仁与小国之智2011-11-26
- 宋晓军:南海紧张只是美国闹剧2011-11-25
- 美卷入南海 中国应硬到让他怕2011-11-25
- 张文木:深入理解邓小平的海洋战略2011-11-23
- 温家宝:外部势力不应以任何借口介入南海2011-11-18
- 褚浩:南海战略赛局中的大国博弈2011-11-17
- 张殿成:南海争端,中国不应继续忍让 2011-11-16
- 毕殿龙:中国南海问题的扬汤止沸与釜底抽薪2011-11-01
- 秦家聪:滥用历史?2011-10-27
- 郑永年:南海已输掉 中国活在梦中2011-10-23
- 张文木:南海外交乱局隐藏重大危机2011-10-18
- 印度拒绝中方对印企在南海争议海域开采抗议2011-10-15
- 郑永年:中美关系和亚洲安全困境2011-10-11
- 薛理泰:从白皮书看南中国海风云2011-10-09
- 南海遭群狼蚕食 中国成抗议大国2011-09-26
- 俞泽:定南海,非其时2011-09-07
- 马志刚:小议南海问题2011-08-29
- 薛理泰:中方何以不对拜登谈南中国海问题?2011-08-24
- 中国为何不对拜登谈南海问题?2011-08-24
- 陈祥:菲律宾蚕食南海60年:"民间行为"成探路石2011-08-21
- 薛理泰:俄国才是中国在南中国海的大患2011-08-16
- 郑永年:南中国海问题与中国亚细安关系2011-08-16
- 张忆南 曹杨:透视越南的海空力量建设2011-08-15
- 杨芳:南中国海纠纷——中国为何采取务实立场2011-08-12
- 薛理泰:打破南海僵局须有创新思维2011-08-11
- 史啸虎:时下中国最大的南海战略——开发南海2011-08-07
- Ian Storey:南中国海:危险地带的强硬角力2011-08-03
- 南海问题争端始末:“复杂之海”其实并不复杂2011-08-02
- 李峥:南海问题是一次“大国考验”2011-08-02
- 钟声:没有一个好环境就不可能解决南海问题2011-08-02
- 资源共同开发双赢 请还南海一泓清水!2011-08-02
- 储昭根:中国需要做好南海“老大哥”2011-08-02
- 李国强:中国南海诸岛主权的形成及南海问题的由来 2011-08-01
- 周慧来:如何解读中美在南中国海问题上的分歧?2011-07-28
- 南海外交完败 中国不能被“和平主义”绑架2011-07-27
- 张云:南中国海问题,核心利益与包容性外交2011-07-26
- 庞中英:南海问题需准备非外交手段2011-07-21
- 赵可金:美国像是第三世界新领袖2011-07-18
- 汪铮:南沙海域划界不可能有共识2011-07-18
- 汪铮:解决南中国海僵局需要新思维2011-07-14
- 薛理泰:南中国海争执“和为贵” 2011-07-14
- 孟照繁:英阿福岛之争对南海争端的借鉴意义2011-07-14
- 《外交政策》:南海的格鲁吉亚态势2011-07-13
- 越南在南海疯狂采油 中国迟迟不敢动手2011-07-13
- 周北北:美日澳联合抗中 鼓动南海问题国际化2011-07-12
- 南海真相:还没有国家对有争议的南海腹地采油2011-07-12
- 郑永年:南海问题: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2011-07-12
- Jessica Brown:东盟希望美国勿缺席南海纠纷谈判2011-07-05
- 乌元春:从越南国家性格看中越南海争端2011-07-04
- 魏真励:中越各取所需,南海暂无战事2011-07-01
- 吴建民:南海争端,中国克制是种自信2011-07-01
- 东辰:南海,不是“战”与“和”的选择题 2011-07-01
- 刘中民:“和平崛起”不是维护南海权益的“紧箍咒”2011-07-01
- 国际法:中国有权随时武力收回被占岛2011-07-01
- 赵楚:南海的战略时间在中国一边2011-06-30
- 马坤:南沙群岛主权纠纷祸根是怎样种下的2011-06-30
- 陈庆鸿:南沙群岛是中国领土不容置疑2011-06-29
- 南海宣言被挑战的十年2011-06-28
- 中国宣布与越南就南海问题达成协议2011-06-28
- 蒯辙元:南海问题中的中国因素2011-06-26
- 杨希雨:南海问题中的三个层次矛盾2011-06-23
- 薛理泰:中国崛起的新挑战2011-06-23
- 刘斯路:南中国海维权的两个策略2011-06-23
- 毕殿龙:中国在南海为何怒而不威、大而不强?2011-06-23
- 陆一:南海中国需“不战而屈人之兵”2011-06-23
- 王传剑:美国的南中国海政策2010-11-22
- 郑永年:南海之争的理性选择2010-09-09
- 薛理泰:南海:利之所系,焉能不争?2010-09-08
- 薛理泰:南中国海角逐蓄势待发2010-09-08
- 薛涌:十五年后的南中国海2010-08-26
- 贺凯:除了“核心利益”,更应强调“共同利益”2010-08-24
- 韩咏红:南中国海为何成为“核心利益”?2010-08-24
- 戴旭:海洋:对一个国家意味着什么?2010-08-22
- 郑永年:中国的“后院”为什么频频着火?2010-08-17
- 杨毅:是中国反应过度,还是美国无端指责?2010-08-16
- 陈小茹:美国拉越韩搞军演意在近距离震慑中国2010-08-16
- 林志桂:南中国海争端国际化与杨洁篪的驳斥2010-08-13
- 杨毅:频繁军演折射出的美国战略焦虑2010-08-13
- 杨毅:破解中美关系的“安全困境”2010-08-13
- 南海变局中国难绕开2010-08-12
- 杨毅:美越两国各怀鬼胎,图谋不能得逞2010-08-12
- 田一枫:中美关系走向新的“拐点” 南海博弈中国面两难抉择2010-08-11
- 中国海洋专属经济区太小 南海成命脉2010-08-11
- 刘澜昌:中国收复失土的机遇期2010-08-11
- 一娴:美国和东协齐舞,中国四面受敌?2010-08-11
- 刘澜昌:稳台避美斗越 抢南海主动权2010-08-11
- 薛理泰:南中国海死结何处获解?2010-08-09
- 英国《金融时报》社评:中国的南海战略 2010-08-09
- 商汉:南海已成为阻挡中国崛起无法回避的门槛2010-08-02
- 程刚:南海,世界最复杂的海2010-08-02
- 孟祥青:善良愿望不能被利用 解决南海问题需新思维2010-08-02
- 张召忠:海洋主权 不需礼让2010-08-02
- 邱震海:南海冲突将长期化 中国不能袖手旁观2010-08-02
- 陈虎:美国介入南海争端不是来做"和平鸽" 2010-08-02
- 陈虎:搅浑南海能摸鱼?2010-08-02
- 警惕外来势力插手南海问题2010-08-02
- 庞中英:南海问题,不妨换个思路2010-08-02
- 路阳:“南海问题多边解决”是伪命题2010-07-27
- 黄敏:“冷战”与“主权”:中美南海对峙的媒体框架分析2010-01-12
- 吴稼祥:南海阴云遮翳东北亚上空2009-04-15
- 郑永年:中国不能做“沉默的羔羊”2009-03-29
- 庄礼伟:南中国海对策应服从战略大局2009-03-18
- 蒙克:南海之争与民族主义2009-03-18
- 张开城:从南海问题看海洋政治社会2009-03-17
- 何亮亮:中国维护南海主权应先礼后兵2009-03-17
- 邱震海:南海争端的战略与战术视角2009-03-13
- 吴稼祥:中国南海主权不宜长期“搁置”2009-03-10
- 刘中民:冷战后东南亚国家南海政策的发展动向与中国的对策思考2008-12-31
- 刘中民 滕桂青: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南海问题研究综述2007-01-09
- 南雁:钓鱼岛、南海诸岛“有争议”的秘密2005-03-06
- 由国际法角度再论南海军机擦撞事件2001-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