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
(京津冀,京津冀一体化)
京津冀协同发展,核心是京津冀三地作为一个整体协同发展,要以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其改革重点,一是推动要素市场一体化改革,包括推进金融市场一体化、土地要素市场一体化、技术和信息市场一体化等;二是构建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包括建立行政管理协同机制等;三是加快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目前主要问题是三地市场壁垒仍然存在,京津冀统一要素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协同发展还存在诸多体制机制障碍。京津冀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不仅在于硬件,更在于软件。
编辑推荐
- 蔡奇: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2017-11-21
最新文章
- 刘磊:绿色金融撬动京津冀协同2022-09-07
- 陈文玲:携手落实大战略 高质量发展格局正在形成2022-03-16
- 刘勇 陶梦真:京津冀文脉的历史涵养与“大京派”文学的时代建构2021-02-26
- 肖金成:建设新区 破解环首都圈发展之惑2021-01-27
- 肖金成 李娟 马燕坤:京津冀城市群的功能定位与合作2021-01-27
- 叶振宇等:“十四五”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形势与思路2021-01-19
- 颜晓峰: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思维2019-02-18
- 陈剑:北京再造——即将进入全面实施阶段2018-09-29
- 辜胜阻:加快建立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2018-07-31
- 蔡奇: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2018-04-11
- 张波:统筹协调京津冀跨域城乡发展2018-03-01
- 杨开忠:京津冀区域人才一体化的战略选择2017-12-28
- 赵新峰: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雄安新区新型合作治理架构探析2017-10-21
- 贾康:京津冀协同发展需高水平顶层规划供给2017-06-15
- 杨志云 毛寿龙:制度环境、激励约束与区域政府间合作——京津冀协同发2017-05-23
- 宋彪:首都产业疏解的政府责任2016-12-28
- 赵可金:京津冀对接:推动河北经济转型和国际产能合作2016-01-01
- 李佐军、韦文怡:解决京津冀雾霾须建立多层次联防联控机制2015-12-01
- 常修泽:“新四沿”战略: 打开区域发展大格局2015-09-08
- 刘士林:通州副中心 解铃还须系铃人2015-08-25
- 越泽明:帝都大城市圈的东京样板 京津冀一体化的日本启示2015-05-06
- 邵宇:京津冀打造新三极 2015-04-09
- 京津冀“新首都圈”人口调控战略方向和路径选择2015-04-09
- 陈建国:以合作治理的现代化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2015-01-29
- 郑新立: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2015-01-08
- 李佐军 韦文怡:解决京津冀雾霾须建立多层次联防联控机制2014-12-13
- 陈剑:推进京津冀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2014-11-19
- 贾康:不能简单以市场试错替代顶层规划2014-11-05
- 徐蔚冰:临空经济将推动城市实现发展转型 2014-10-27
- 张耀军:京津冀崛起十大挑战2014-05-07
- 田飞龙:京津冀一体化的法律之维 2014-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