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的目标是:在现代多样化的社会中,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通识教育是英文“general education”或"liberal education"的译名,也有学者把它译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通才教育”等等。通识教育本身源于19世纪,当时有不少欧美学者有感于现代大学的学术分科太过专门、知识被严重割裂,于是创造出通识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能独立思考、且对不同的学科有所认识,以至能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完全、完整的人。自从20世纪,通识教育已广泛成为欧美大学的必修科目。
最新文章
- 渠敬东:通识教育、经典与经验2022-10-13
- 阎步克:你希望选课的学生如何学习这门课呢?2022-09-18
- 绍兴“元培峰会”通告2021-07-16
- 李猛:经典阅读、通识教育与美好生活2020-11-11
- 甘阳:古典学和中国学术共同体2020-01-01
- 任军锋:建立以经典文本为核心的教学—学术共同体2019-05-23
- 张信刚:现代大国与智力构建2018-08-07
- 李猛:只会浏览,不算读书2017-12-21
- 林杰:通识教育通向何方2016-11-02
- 李曼丽 汪永铨:关于“通识教育”概念内涵的讨论 2016-09-11
- 郭道晖:改进教育要着眼于培养通才和公民2015-11-20
- 刘东:自由与传统的会通 ——重读《西南联合大学国文选》2015-08-17
- 李猛:人文教育要让学生明白,做一个好人难且值得2015-05-30
- 渠敬东:通识教育值得讨论的几个问题 2015-05-29
- 贺祖斌:通识教育在台湾2015-03-05
- 尼可拉斯·德克斯:公立大学的理想主义过去与未来2015-02-19
- 渠敬东:社会科学越来越美国化的危机2014-12-15
- 吕世辰李昂 :对社会学作为高等院校通识课的思考2014-10-07
- 徐贲:美国的“通识教育”与“人文教育”2014-09-10
- 易涤非:通识教育、媒体责任与美国意识形态建设2014-07-29
- 田飞龙:通识教育的文明承诺2013-09-02
- 第二届北航通识教育年会“通识教育与文明复兴”简明议程2013-04-19
- 高全喜:通识教育的理想与现实2012-08-27
- 甘阳:独立思考从接触原典开始2012-08-14
- 甘阳:大学通识教育的纲与目2012-07-14
- 陈来:朱子的学术思想与现代通识教育2011-03-28
- 杜维明:人文学与知识社会——兼谈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 2011-01-10
- 刘东:全球化时代通识教育的困境2010-08-11
- 邱瑞贤、徐静:中山大学喧嚣背后试水通识教育2009-10-08
- 甘阳:中国通识教育的务实之道2009-09-06
- 张隆溪:中西文化与通识教育2009-06-23
- 施志高:通识教育:通俗化还是教化2009-06-01
- 第三届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讲习班招生启事2009-05-20
- 许倬云:通识教育设计纲要2009-05-06
- 第二届文化素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讲习班招生启事2008-06-02
- 朱苏力:通识教育不是培养“小资”2007-12-28
- 李曼丽: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理念及制度的构建反思:1995~20052007-01-25
- 甘阳:通识教育在中国大学是否可能2006-09-23
- 甘阳:中国大学的通识教育之路2006-07-14
- 甘阳:大学通识教育的两个中心环节2006-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