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教育
法学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传授法律知识、训练法律思维、培养合格法律专业人才为内容的教育活动。法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要针对中国的社会发展需求,培养更多的合格的法律人。法学教育还一定要注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包括对于中国社会、中华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最新文章
- 王健:指导新时代中国法学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2023-03-07
- 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2023-02-27
- 胡铭:数字法学:定位、范畴与方法——兼论面向数智未来的法学教育2022-06-03
- 尤陈俊:法学继受对法学研究及法学教育的连锁影响——以德国法教义学在2022-05-26
- 徐显明:中国法学教育要向“新法学”转变2021-06-11
- 徐显明:新文科建设与卓越法治人才培养2021-01-17
- 王进文:理想法学教育与良善法律人之治——批判、比较、建构2019-05-23
- 徐显明等: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中国法学教育2018-10-31
- 莫纪宏:法学教育贵在严格的逻辑训练2018-09-20
- 方流芳:揭开《哈佛法律评论》的面纱2016-04-01
- 侯猛:精英法学院的形成与转型:个案研究2016-03-28
- 郑成良 李学尧:论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的衔接2015-10-13
- 毛剑杰:消失的一代法学精英2015-09-03
- 郑成良:东吴法学百年纪念致辞2015-09-03
- 孙少石:对“社科法学”的一个反思2015-07-08
- 童之伟:说说我们华政刚卸任的书记和校长2015-07-03
- 白晟:潘汉典和他的“法治中国”梦2015-06-10
- 黉门对话:法律治理与法学教育:跨学科视角 2015-06-04
- 徐建:中国律师学科教育之探索2015-02-05
- 郑贤君:实践品质:美国宪法教学的目标导向2015-02-05
- 斯伟江:律师的口才很重要吗?2015-01-30
- 常安 孙森森:法律硕士(法学)培养模式探析2015-01-25
- 米健:现今台港澳法学教育的若干问题 2015-01-20
- 刘晗:耶鲁法律教育小记 2015-01-18
- 侯猛 :中国法学院的社会科学:前景何在?2015-01-18
- 陈兴良:法律图书的演变 2015-01-15
- 王淑霞、梁小尹:我国法学教育面临国际化挑战的思考2015-01-15
- 吴春岐:聆听华人世界法学泰斗的声音——王泽鉴教授访谈录2014-12-22
- 对话冯象:法学如何重新出发2014-12-18
- 王泽鉴:请求权基础:法学方法与民法发展2014-12-16
- 李晟:实践视角下的社科法学:以法教义学为对照2014-11-27
- 田文昌:中国法学教育之痛2014-11-11
- 石佳友:法学教育的新挑战及其应对2014-08-17
- 葛云松:法学教育的理想2014-06-07
- 王利明:法学教育的使命2014-05-20
- 张文显:曾宪义与中国法学教育(下)2014-02-16
- 张文显:曾宪义与中国法学教育(上)2014-02-16
- 周赟: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2014-01-17
- 季卫东:中国法学教育改革的理念和路径2013-06-26
- 肖金明:考问中国法学教育:问题与对策2013-03-12
- 周大伟:“批发”研究生的季节2012-06-21
- 韩大元:法学教育的公益性及社会责任2012-06-20
- 冀祥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教育模式的基本特征2012-05-16
- 朱苏力:追问法学教育承担的历史使命2011-12-26
- 冯象:在熊中为熊 在鸟中为鸟2011-11-24
- 秦前红:法科研究生教育之弊2011-11-23
- 秦前红:为什么大学争办法学院? 2011-11-22
- 周大伟:佟柔先生和中国法学教育2010-09-07
- 方流芳:追问法学教育2010-09-07
- 韩大元:律师教育与法学教育2010-05-11
- 冯象:“在熊中为熊,在鸟中为鸟”——漫谈法学教育2009-12-11
- 易继明:中国法学教育的三次转型(1949―2009年)2009-09-23
- 龙卫球:江平先生的法学教育之路2008-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