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身份
公民身份(citizenship),又称公民资格,作为一个政治概念,最早是由T.H.马歇尔在写于1949年《公民资格与社会阶级》一文中提出,他把公民身份划分为三重权利类型,即公民权利、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每一重权利都是在前一重权利类型基础之上出现的。在马歇尔看来,公民身份问题从本质上讲在于如何保证每个人被作为完整而平等的社会成员来对待。要保证这种意义上的成员资格,就必须不断增加公民权利。马歇尔具有开创性的公民身份理论研究被视为是对西方福利国家实践所做出的最具影响力的政治学阐释。虽然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期由于行为主义研究范式的盛行,公民资格理论并未受到更多人的青睐。但在80年代中后期及至90年代,“公民资格却成了思想家在所有政治领域的‘行话’”。(威尔金里卡,2004)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权主义、环保主义、多元文化主义等意识形态的兴起为思考公民资格提供了新的视角。
最新文章
- 刘敏 包智明:公民身份与全球化时代的族群关系——南非排外暴力问题的2020-03-31
- 郭峻赫 黄梦晓:全球公民身份:一个古典共和主义的阐释2019-12-11
- 田飞龙:居住证改革彰显“一国两制”国家理性2018-08-19
- 斯蒂芬·格罗斯比:民族主义中的公民身份与神话传说2017-10-16
- 郑贤君:基本义务的共和品性:罗马精神的复兴2016-09-02
- 罗大蒙 张芸:公民特质、国家治理与“好公民”培育:中国国家治理现代2016-02-19
- 罗大蒙 徐晓宗:从“身份”到“契约”:当代中国农民公民身份的缺失与2016-01-28
- 黄佩璇 黎汉基:移民、疆界与公民身份——以戴维·米勒的观点为讨论中2015-11-20
- 肖滨:两种公民身份与国家认同的双元结构2015-08-30
- 庞金友:身份、差异与认同 2015-06-28
- 商红日:公民概念与公民身份理论——兼及中国公民身份问题的思考2015-05-16
- 赵秀玲:从“村民”到“公民”的路径及其选择2015-03-20
- 徐贲:“我们”是谁?——论文化批评中的共同体身份认同问题 2015-03-06
- 张宇 刘伟忠:公民身份认同——政策协商对话中的社会粘合基础2015-03-06
- 沈阳:公民身份-权利的基督教伦理基础2014-12-20
- 郭忠华:用公民身份权利来破解改革的困局2014-11-16
- 刘训练:自由主义公民身份理论的演进2014-11-03
- 刘训练:古典共和主义公民身份理论的兴衰2014-11-03
- 庞金友:族群身份与国家认同:多元文化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当代论争2014-09-03
- 当代政治哲学前沿:多元立场、公民身份与全球视野2013-06-12
- 冯玉军:全球化时代的“公民身份”困境2012-08-09
- 恩靳·艾辛:东方社会的公民身份2011-10-21
- 杨小敏:论迁徙自由权与国家主权和公民身份的共生关系2011-10-10
- 石龙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公民身份”的变迁2011-07-19
- 俞可平:新移民运动、公民身份与制度变迁2010-03-08
- 蔡英文:公民身份的多重性——政治观念史的阐述2008-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