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义
民族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文化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认同自身的为一个团体的稳定共同体。民族主义,亦称国族主义或国家主义,为包含民族、种族、与国家三种认同在内的意识形态,主张以民族为人类群体生活之“基本单位”,以作为形塑特定文化与政治主张之理念基础。具体的说,其主张为:民族为“国家存续之唯一合法基础”,以及“各民族有自决建国之权”。民族主义亦特指民族独立运动之意识型态,即以民族之名义作出文化与政治主张,;民族主义也同时被称为凝聚民族共同体的学说。
最新文章
- 郑大华:论清末革命派和立宪派在“民族建国”理论上的分歧与争论2023-01-17
- 崔志海:晚清革命史和民族主义叙事体系再思考2023-01-09
- 庞金友:大变局与小趋势:21 世纪美国保守主义的发展前景2022-12-04
- 黎相宜 陶雨馨:民族主义叙事框架下的“做阶层”——新加坡华工阶层实2022-07-05
- 王世达:印度教民族主义强势崛起及其影响2022-05-24
- 李峥:全球新一轮技术民族主义及其影响2022-05-24
- 王广涛:反美主义的历史与现实——以日本反美主义为中心的考察2022-05-15
- 张三南:陈独秀民族主义思想发展历程述析2022-03-24
- 杨念群:晚清时期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学术流变——“同化论”“根基论”2022-03-07
- 王莉:现代奥林匹克与西方民族主义2022-02-10
- 刘培功:网络非理性民族主义的特征、危害与价值引导2022-01-15
- 高景柱:评民族主义与全球正义之争2022-01-11
- 毛克疾:印度新一轮对华强硬政策的内政根源及其影响2022-01-05
- 罗志田:知人与论世:郭嵩焘与近代中国的转折时代2021-12-02
- 程广云:意识形态型政党到政社一体化国家——重新认识和评价列宁的政治2021-11-23
- 盛邦和:刘师培的中、西观与文化民族主义2021-08-30
- 刘海龙:像爱护爱豆一样爱国:新媒体与“粉丝民族主义”的诞生2021-08-22
- 金观涛:现代社会第二个层面的建立: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2021-06-29
- 彭国翔:化解“民族主义”、“爱国主义”与“世界主义”的纠结 —— 2021-04-26
- 王玉柱:发展阶段、技术民族主义与全球化格局调整——兼论大国政治驱动2021-03-25
- 杨伯江:当前日本社会思潮与“新民族主义”2021-01-23
- 里亚格林菲尔德:民族主义的起源及其在日本与中国跨文明的传播2020-12-24
- 颜景高:中国民族主义的三重考量2020-10-27
- 杨起予:民本意识与马克思主义:五四前后李大钊思想的解读2020-07-17
- 金观涛 刘青峰:从“天下”“万国”到“世界”——晚清民族主义形成的2020-06-23
- 蔡裕明:疫情后中美关系 需医疗民族主义2020-05-19
- 孔元:美国当代保守主义的民族主义转向2020-04-13
- 秦晖:什么是正常的民族主义2020-01-29
- 方维保:茅盾的民族主义与《子夜》的叙述伦理2019-12-08
- 秦晖:“一日总统”沃罗申2019-12-05
- 郑永年:中国真的会被围堵吗?2019-11-24
- 马得勇 陆屹洲:信息接触、威权人格、意识形态与网络民族主义——中国2019-11-20
- 马红邑:民族主义思潮的两个来源及其影响2019-11-17
- 刘博文 方长平:周边国家民族主义新态势与中国外交的挑战2019-11-07
- 杨念群:近百年来清代思想文化研究范式的形成与转换2019-09-05
- 刘浦江:元明革命的民族主义想像2019-07-25
- 杨奎松:我们应该怎样爱国?2019-07-23
- 赵轩:右翼文艺改造国民性的一次尝试2019-07-20
- 桑兵: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孙中山对新文化派的回应2019-06-29
- 马德普:跳出西方“民族国家”的话语窠臼2019-06-15
- 贾磊磊:电影,作为一种文化表述的民族性呈现2019-05-05
- 王锐:锻造“政治民族”2019-04-10
- 张莉:民族主义与民粹主义:意识形态的构建还是政治策略的选择2018-12-25
- 秦晖:万灵节墓园内的民意测验2018-12-22
- 兰德尔· 施韦勒:新古典现实主义与中美关系的未来2018-12-17
- 赵普光:文学与历史的纠缠2018-11-29
- 孙晓娅 李扬: “鹦鹉救火”:抗战时期胡适的和战观辨析※2018-11-28
- 贺照田:当信仰遭遇危机——陈映真20世纪80年代的思想涌流析论(一2018-11-12
- 王联:移民问题与欧洲认同的“多样统一”2018-11-01
- 葛兆光:当“暹罗”改名“泰国”2018-10-31
- 金雁:焦虑的俄罗斯2018-10-27
- 张淑娟: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形塑与修正2018-10-24
- 张锐:中国近现代国家建构的双重逻辑:启蒙与民族主义2018-09-06
- 庞中英:“经济民族主义”大冲击或来临,全球经济面对双重挑战2018-07-17
- 王人博:民族主义在近世中国何以成为一个问题?2018-06-29
- 郑永年:中美科技民族主义之间的冲突2018-05-26
- 潘祥辉:“祖国母亲”:一种政治隐喻的传播及溯源2018-02-20
- 葛兆光:“中国”意识在宋代的凸显——关于近世民族主义思想的一个远源2018-02-03
- 田飞龙:圣诞正义与文化民族主义2017-12-25
- 陈蕴茜:日常生活中殖民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冲突——以中国近代公园为中心2017-12-19
- 斯蒂芬·格罗斯比:民族主义中的公民身份与神话传说2017-10-16
- 田飞龙:治理秩序的扩展与异化2017-09-02
- 晓光:关于日本民族主义的断想2017-08-24
- 刘致平:梁启超的国家主义思想与晚清的中国认同问题2017-08-10
- 殷之光:国际主义时刻2017-07-26
- 任剑涛:民族主义在理论上并没有得到好的阐述2017-07-26
- 汪晖:世纪的诞生——20世纪中国的历史位置(之一)2017-07-25
- 吴强 任剑涛:全球化时代的新民族主义浪潮2017-07-25
- 潘祥辉:民族主义与道德主义:儒家文化圈与东亚媒体的传播特质浅析2017-04-17
- 张灏:关于中国近代史上民族主义的几点省思2017-03-26
- 袁刚 孙宇辰:中国百年社会主义思潮与实践2017-03-16
- 黄克武:民族主义的再发现2017-02-16
- 李扬帆:未完成的国家2017-02-16
- 郑永年:中国的选择和民族主义议程何去何从?2017-01-04
- 郑永年:民族主义运动的真正面目是血与火的较量2016-12-30
- 关凯:历史书写中的民族主义与国家建构2016-12-01
- 酒井直树:美式强权和平的终结与自闭式民族主义2016-11-21
- 彭谦 张娟:极端民族主义的特性及危害刍议2016-11-09
- 郝志东:从中国到英美:也谈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2016-10-31
- 冯玮:日本走向极端民族主义的三个阶段2016-09-20
- 许良英 安琪:民族主义与反西化的舆论导向2016-08-17
- 郑永年:经济上的互相依赖,会减少国家间的冲突吗?2016-08-10
- 公方彬:成熟理性的民族不会推崇暴力2016-07-23
- 吴建民:警惕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2016-07-20
- 姚大力:“新清史”之争背后的民族主义2016-04-17
- 张志强:超越民族主义:“多元一体”的清代中国2016-04-08
- 章永乐:四海之内皆兄弟2016-03-02
- 方朝晖:文化保守主义是如何被民族主义绑架的?2016-03-01
- 关凯:“民族问题”和民族主义2016-02-02
- 李帆:辛亥革命时期的“夷夏之辨”和民族国家认同2016-01-29
- 李帆:民族主义与国际认同之间2016-01-29
- 关凯:表情包“大战”之后,民族主义的理论知识也该更新了2016-01-27
- 沈成飞 郭文亮:对外和平与对内认同2016-01-26
- 梁雪村:错置的议题:西方中国民族主义研究的得与失2016-01-18
- 何村:抗战时期民族主义视阈下的国民党党营报纸大众化2016-01-10
- 王柯:中国民族主义的形成与近代中日关系2015-12-25
- 王柯:民族主义的发酵:近代中日对抗心理是如何形成的?2015-12-25
- 朱联璧:安德森之后:如何看待民族主义?2015-12-20
- 许纪霖:现代中国的家国天下与自我认同2015-12-09
- 韩爱勇 韩保江:亚洲悖论的根源2015-11-28
- 施爱东:龙与图腾的耦合:学术救亡的知识生产2015-11-19
- 刘波:不确定的中东2015-11-05
- 葛兆光:中国是现代民族国家和传统帝国的混合体2015-11-03
- 王涛:中华法系研究的后现代话语检视2015-09-11
- 朱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断想2015-09-07
- 关凯:纠结的“反日”2015-09-05
- 韩戍:中国知识分子眼中的纳粹奥运会 ——以储安平的奥运系列报道为例2015-08-02
- 沈成飞 郭文亮:对外和平与对内认同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发展流变与2015-07-25
- 李健 杜兴军: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差异、对立、融合与过2015-07-24
- 彭念:民族主义、本土主义与暴力政治2015-07-14
- 王立新:华盛顿体系与中国国民革命:二十年代中美关系新探2015-06-30
- 王立新: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与抵制美货运动2015-06-30
- 舒国滢:欧洲人文主义法学的方法论与知识谱系2015-04-27
- 樊星:九十年代的思想裂变2015-03-10
- 汪丁丁:有智慧的地方没有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2015-03-09
- 该中国墨学登场了(八)——外一篇:顾如:儒家加民族主义等于文化沙文2015-03-04
- 李工真:德国现代化进程与威廉时代的德意志民族主义2015-02-06
- 王鹏辉:边疆、民族与梁启超“新中国”的建构2015-01-22
- 樊星:当代文学与“新民族精神”的建构2015-01-21
- 贺桂梅:“当代文学”的构造及其合法性依据2015-01-16
- 魏朝勇: 民族主义的政治正当——陈铨的政治抱负与文学理念2014-12-13
- 田飞龙:国家公祭日重建历史认同2014-12-10
- 郑永年:中国民粹性民族主义的危害2014-12-07
- 干春松:民族主义与现代中国的政治秩序2014-11-27
- 查雯:族群冲突理论在西方的兴起、发展及局限2014-09-27
- 王柯:日本为什么总是中国民族主义发酵的温床?2014-09-07
- 周锡瑞:谈近代以来中国民族主义思潮2014-08-27
- 靳薇:勿让两种极端化民族主义撕裂新疆2014-08-24
- 吕玉新:文明史鉴:日本国学影响下的极端民族主义滥觞2014-08-24
- 马立诚:东亚民族主义飙升:中日和解之难2014-06-23
- 程映虹:泰国马克思主义左翼如何变成民族主义右翼2014-06-21
- 程雪阳:民族主义、国家认同与公民爱国2014-05-25
- 许纪霖:以新天下主义对冲极端民族主义2014-05-11
- 斯坦凡·贝格尔:民族历史的权力:19—20世纪欧洲的民族历史编纂2014-03-18
- 日本民族主义抬头2014-03-05
- 陈孔立:“台湾文化民族主义”的建构2014-02-23
- 李月军:从传统帝国到民族国家——近代中国国家转型的战争逻辑2014-02-19
- 杨晖:民族的主义和主义的民族——两岸分裂根源的政治学解析2014-02-17
- 马凯硕:和平崛起还是新的冷战?——纵容国内民族主义势力,中国将付出2014-02-10
- 高全喜:试论当代中国民族主义问题之无解2014-02-07
- 邓丽兰:顶层设计的迷思——略论近代以来中国思想界的“强有力政府”论2014-02-03
- 骑虎难下 民族主义正绑架东亚局势2014-01-08
- 郑熙文:中国梦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梦2013-09-27
- 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2013-09-24
- 马立诚:用民族主义的武器时要认识到双刃性2013-09-19
- 郭洋:近代中国与民族主义2013-09-15
- 张灏:关于中国近代史上民族主义的几点省思2013-08-14
- 戴海斌:从“政治口号”到“口号政治”2013-07-09
- 祖国霞 蔡志栋:格林菲尔德谈民族主义与国家“心灵”2013-07-08
- 归泳涛:东亚民族主义勃兴与中国周边关系的转型2013-06-18
- 袁伟时:民族主义思想威胁已变为现实危害2013-05-11
- 任剑涛:钓鱼岛事件与中国民族主义2013-03-12
- 袁伟时:民族主义恶性大发作!2013-01-24
- 瞿宛文:台湾经济奇迹的中国背景──超克分断体制经济史的盲点2013-01-19
- 高全喜:驯化民族主义2013-01-18
- 袁先欣:语音、国语与民族主义:从五四时期的国语统一论争谈起2013-01-03
- 李河:东亚国家的文化民族主义与中华文明圈的解构2012-11-19
- 时殷弘:普遍主义、特殊主义和民族主义——在当代世界的当代中国涵义2012-11-05
- 李曦珍 高红霞:西方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透视2012-10-22
- 郑永年:民族主义与中日关系的未来2012-10-02
- 郑永年:民族主义与中国的前途2012-09-27
- 中青报冰点特稿:拐点2012-09-19
- 莱亚·格林菲尔德:民族主义与恐怖主义2012-09-18
- 殷辂:从民族主义走向中华主义2012-09-18
- 刘小彪:学者新论:一位记者眼中的中国民族主义2012-09-18
- 萧功秦:高调民族主义非中国之福——第二次中日战争的历史会不会重演?2012-09-12
- 王柯:“民族”,一个来自日本的误会2012-08-27
- 郑永年:亚洲民族主义与区域安全2012-08-23
- 梁崇:中国民族主义兴起:向左走,向右走?2012-08-20
- 左小刀:《环球时报》的“爱国”之道2012-07-24
- 何仁勇:何必把加藤嘉一当做民族主义情绪发泄口2012-06-13
- 邱道隆:中国的民族主义与执政党转型2012-05-18
- 戴旭:中国只有爱国主义不存在狭隘民族主义2012-05-05
- 朱智勇:超越鸦片战争2012-03-22
- 秦晖:民国历史的不同面相(五)2012-02-19
- 季剑青:民族主义能否成为我们的思想资源?2012-02-07
- 萧功秦:民族主义是否构成对人文价值重建的挑战2012-01-10
- 贝淡宁:论儒家民族主义——对批评的回应2012-01-04
- 张广昭:被民族主义制约的中国外交2011-12-26
- 王志立:根源与演进: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研究2011-12-07
- 季明举:民族主义话语及其表述实质2011-12-07
- 慕唯仁:中国民族主义、国家主义与弱国联盟2011-12-06
- 朱毓朝:民族国家,民族主义与国际政治2011-11-27
- 罗伯特·罗斯:中国的民族主义及其不满情绪2011-11-19
- 冼岩:自由主义为什么敌视民族主义?2011-11-17
- 周濂:自由民族主义之“薄”与儒家民族主义之“弱”2011-11-03
- 唐文明:从儒家拯救民族主义2011-11-03
- 安靖如:儒家民族主义与混合政体2011-11-03
- 陈奎德:失踪的“宪法之父”——张君劢2011-09-01
- 唐启华:狭隘民族主义与外交政策2011-08-17
- 吴毅峰:方正县不方正2011-08-12
- 张淳:民族主义与宽容,以及公民言论2011-08-09
- 石龙洪:方正县碑:民族主义走向何方?2011-08-09
- 联合早报社论:中国须防民族主义失控2011-08-09
- 贝淡宁:儒家与民族主义能否相容?2011-06-30
- 程映虹:当代中国的种族主义言说2011-04-24
- 陈来:关于民族主义2011-03-28
- 李安山:非洲民族主义研究述评2011-03-20
- 王军:网络民族主义、市民社会与中国外交2011-03-10
- 李竞恒:衣冠的背影:清末民初政治思潮与实践中的“汉衣冠”想象2011-02-27
- 时嵩巍:中国网络民族主义个案研究——以6.9圣战为例2011-01-19
- 吕新雨:中国民族主义的“内”与“外”2011-01-19
- 许纪霖:共和爱国主义与文化民族主义2011-01-13
- 杜赞奇:民族主义已丧失了进步和解放功能2010-12-19
- 赵军:“天下为公”与世纪之交的中国民族主义2010-11-25
- 石中: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民族主义”2010-11-25
- 马立诚:压弯的树枝:狂飙突进的民族主义2010-11-20
- 刘擎:西方学术视野中的当代中国精神生活2010-11-04
- 萧功秦:远离虚骄的民族主义2010-08-24
- 白永瑞:中韩民族主义对抗的解决之道2010-08-03
- 许纪霖:普世文明,还是中国价值?2010-06-04
- 徐贲:萨伊德、《东方主义》和后殖民批评2010-04-24
- 许知远:收音机到互联网2010-03-19
- 王小波:警惕狭隘民族主义的蛊惑宣传 2010-03-07
- 程雪阳:联邦制应否基于民族政治自治?2010-02-21
- 金观涛 刘青峰:中国民族主义的起源2010-02-09
- 沈旭晖: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的兴起及对外交的影响2010-02-09
- 顾肃:评当代中国狭隘民族主义的思想基础2009-10-12
- 王平:万民法时代的民族主义解读2009-09-20
- 伊格尔顿:民族主义--反讽和关怀2009-09-15
- 冯筱才:从“轻商”走向“重商”? ——晚清重商主义再思考2009-08-06
- 周丕启:民族主义与国家建构2009-07-24
- 靳凤林:民族主义政治伦理的道德悖论2009-07-08
- 吕新雨:中国民族主义的“内”与“外”2009-06-15
- 高全喜: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2009-05-28
- 陈子明:狭义五四运动及民族主义的走向2009-05-12
- 吴稼祥:“中国不高兴”推销病态民族主义2009-04-08
- 萧功秦:我反对虚骄的民族主义2009-04-03
- 蒙克:南海之争与民族主义2009-03-18
- 张旭东:中国走出民族主义的瓶颈2009-03-16
- 何中华:全球化与民族主义2009-01-22
- 闵大洪:对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的观察、分析2009-01-09
- 唐小兵:知识分子与文化民族主义的迷思2008-12-20
- 刘汉鼎:极端民族主义与民族虚无主义的网络激荡2008-11-06
- 许小年:民族主义的双重标准探源2008-10-20
- 王小东:一个民族主义者对于文化保守主义的几点批判2008-10-01
- 吴瑛:多维视野下的民族主义的诠释2008-09-25
- 苏露锋:民族主义与大国沙文主义的博弈——格鲁吉亚与俄罗斯矛盾探因2008-08-22
- 贝淡宁:中国学生的建设性民族主义2008-08-20
- 张鸣:体育的终点不是民族主义2008-08-18
- 吴旭:浅析“网络民族主义”2008-07-18
- 汪晖:超越东方主义与民族主义2008-05-18
- 董健:启蒙理性视角下的文化民族主义2008-05-18
- 刘军宁:封闭或开放——奥运对中国意义何在?2008-05-12
- 吴铭:西方民族主义视野中的西藏问题2008-05-07
- 梁文道:一即一切的民族主义逻辑2008-05-03
- 沈松侨: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兼论民族主义的两个问题*2008-04-21
- 于时语:奥运会、“藏独”和文化自信2008-04-17
- 孙隆基:清季民族主义与黄帝崇拜之发明2008-04-06
- 王小东:回顾与展望当代中国民族主义2008-03-20
- 肖雪慧:民族主义理论的一个新视野2008-02-25
- 王缉思:民族与民族主义[1]2008-01-02
- 佳亚特里·斯皮瓦克: 民族主义与想象2007-10-26
- 郑永年:中国民族主义的民族性在哪里?2007-10-19
- 袁伟时:当前中国民族主义逆流管窥2007-09-18
- 江宜桦:民族主义的国族认同理论2007-09-13
- 陈勇:历史学家的民族意识和文化关怀——读《抗战时期史学研究》2007-07-16
- 应奇:从自由民族主义到宪法爱国主义2007-06-15
- 刘擎:伯林与自由民族主义2007-05-30
- 袁伟时:转型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2007-05-28
- 丁耘:文化民族主义:刺猬的抑或狐狸的?2007-05-27
- 阮炜:文明互动中的民族主义2007-05-08
- 房宁 王炳权:民族主义何以可能2007-05-08
- 袁伟时:从中国近代史看“经济民族主义”2007-04-22
- 旷新年:民族主义与中国2007-03-27
- 阮炜:民族主义类型论2007-03-19
- 魏万磊:民族与民族主义的复杂性——一个知识性的梳理2007-03-02
- 杨光:民族、民族主义、中国的民族主义2007-03-02
- 萧功秦:科索沃危机与二十一世纪中国的民族主义2006-12-17
- 何家栋:老调重弹2006-11-30
- 何家栋:中国问题语境下的主义之争——就“中国民族主义”与王小东商榷2006-11-30
- 中国民族主义的界限——“中国威胁论”:建构认同的一种手段2006-07-16
- 陈彦:民族主义诱惑与认同危机2006-07-06
- 何爱国 夏雪:20世纪中国文化民族主义的三大核心诉求2006-06-27
- 陈蕴茜:日常生活中殖民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冲突2006-05-31
- 王志龙:民族主义与中国文化建设2006-05-11
- 陈壁生: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建构2006-04-25
- 猪口孝:从日本的角度透视中国的民族主义2005-12-19
- 黄平:警惕狭隘民族主义与商业利益的合谋——以“体育抗日”特别企划为2005-09-11
- 唐克龙:“抵抗”的流变:从启蒙主义到文化民族主义2005-09-04
- 李寒秋:在文化民族主义和文化天下主义之间2005-07-17
- 刘亚伟:中华民族和民族主义2005-07-05
- 刘军宁:民族主义四面观2005-05-17
- 许纪霖:在现代性与民族性之间——现代中国的自由民族主义思想2005-05-07
- 王小东:一个中国的民族主义者看西方与美国2005-04-13
- 王飞凌:海峡两岸的民族主义及其前景2005-04-12
- 王小东: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2005-04-11
- 王小东:当代中国民族主义论2005-04-10
- 王小东: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民族主义2005-04-10
- 许纪霖:中国的民族主义:一个巨大而空洞的符号2005-03-29
- 高全喜:对民族主义的一种自由主义考察2005-03-28
- 陈晓律:全球化进程中的民族主义2005-02-26
- 王绍光:民族主义与民主2005-02-24
- 刘擎:创伤记忆与雪耻型民族主义2005-01-17
- 伍国:从文化民族主义到自由民族主义2004-12-09
- 徐贲:民族主义、公民国家和全球治理2004-11-29
- 张超:极端民族主义思潮分析2004-11-13
- 康晓光:“文化民族主义”论纲2004-07-13
- 秦晖: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契合点在哪里?2004-07-08
- 王小东:中国的民族主义必须向西方学习2004-06-27
- 余英时:民主与民族主义之间2004-06-23
- 朱学勤:从明儒困境看文化民族主义的内在矛盾2004-01-18
- 张旭东:文化民族主义、“挫折感”,与中国学人的精神使命2003-08-15
- 杨光:近现代中国政治中的民族主义2003-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