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民族)
微信扫码订阅 推送实时更新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政治上团结统一,文化上兼容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共同体,是建立在共同历史条件、共同价值追求、共同物质基础、共同身份认同、共有精神家园基础上的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最新文章
- 常安: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的地方立法实践2021-02-23
- 李建宗:中华民族的共同性:谷苞先生的民族学思想内核2021-02-10
- 楼宇烈:家是我们撬动天下的支点2021-02-08
- 常安: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民族地区的推广和普及——从权利保障到国家2021-01-26
- 任剑涛:“中华民族”叙事:国族证成中的古为今用2021-01-24
- 钱民辉:论民族教育研究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贡献2021-01-24
- 袁明旭 邹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与边民国家认同意识再造2021-01-17
- 周平:铸牢多民族国家统一的社会心理基础2021-01-17
- 郝时远:文化自信、文化认同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1-01-09
- 马虎成: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国家工程”2021-01-01
- 陈明: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华民族:基于文明论的理解2020-12-30
- 黄松筠:华夷理论演变与中华民族形成2020-12-27
- 丁元竹:中华民族是有独特历史特征的共同体2020-12-22
- 高永久 王子曦: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历史条件2020-12-22
- 严庆:认知与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在有机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2020-12-09
- 马俊毅: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代性内涵2020-12-03
- 周平:中华民族的两种基本属性2020-12-02
- 马俊毅: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及治理价值2020-11-25
- 史金波:考古发现展示中华民族历史丰富内涵2020-11-19
- 段超 高元武:从“夷夏之辨”到“华夷”一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2020-11-10
- 尔肯江·吐拉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0-11-04
- 张晋藩:中华法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2020-10-31
- 万建武: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2020-10-24
- 孙懿:“五个认同”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0-10-21
- 张淑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要凸显社会主义属性2020-10-20
- 范俊 孙保全:中华民族:一种基础性的社会政治资源2020-10-13
- 孔亭 毛大龙: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内涵2020-09-15
- 徐杰舜 李菲:链性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新定位2020-09-12
- 李曼莉 蔡旺: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个基本问题2020-08-22
- 陈建樾:“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2020-08-01
- 韩毓海:探寻伟大复兴的内在动力2020-06-22
- 罗惠翾:边境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几个关键问题2020-06-14
- 王文光 江也川:司马迁的民族思想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的谱系建构述论2020-06-05
- 高永久:正确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几个重要关系2020-05-13
- 康中乾:中国传统哲学与中华民族精神2020-04-21
- 徐杰舜 李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定位研究2020-04-21
- 管健:跨民族友谊: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积极路径2020-04-20
- 马福运: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若干思考2020-03-23
- 郝亚明:社会认同视域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析2020-03-05
- 樊锦诗:保护传承敦煌文化 增强中华文化自信2020-02-18
- 陈来:再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基本特点2020-02-18
- 张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2020-01-08
- 常安:缔造社会主义的中华民族大家庭——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奠基2019-10-08
- 何毅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中国话语的崛起2019-09-29
- 朱维铮:我只是用历史来说历史2019-04-30
- 王锐:锻造“政治民族”2019-04-10
- 郝亚明 赵俊琪:“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转变视角下的理论价值与内涵2019-03-07
- 刘波儿: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思想来源 2019-02-14
- 熊坤新 平维彬:中国的族体和国体:“多元一体”与“一体多元”2018-12-20
- 杨念群: 重建“中华民族”历史叙述的谱系2018-12-18
- 任剑涛: 如何保证民族向心力始终大于离心力?2018-11-29
- 李大龙 :质疑、继承与发展——费孝通对中华民族理论阐述的重要贡献2018-11-26
- 卓新平:海外华人信仰对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意义2018-11-14
- 张淑娟: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形塑与修正2018-10-24
- 章永乐:探寻中华民族自觉兴起之历程2018-10-24
- 韩星 杨永亮:孔子: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象征2018-10-02
- 林毅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一带一路倡议2018-09-29
- 郑大华:“九一八”后“民族复兴”话语下“中华民族意识”的讨论2018-09-03
- 陈丽明:关系理性:一种解读“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新视角2018-08-13
- 贺海仁: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法理解释2018-08-03
- 吴启讷:抗战洗礼下少数族群的中华民族化2018-07-28
- 吴启讷: “跨境民族”论述与中华民族国族建构2018-07-25
- 巴特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奋力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2018-07-02
- 严庆:国家建设视域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2018-06-13
- 马戎:创建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应对21世纪中国面临的严峻挑战2018-05-04
- 周平:历史紧要关头的中华民族2018-03-26
- 许小青:“中华民族”观念从何而来、如何而来2018-03-05
- 汤莹:顾颉刚“中华民族是一个”理论再探2018-02-06
- 黄达远:“长城—天山走廊”上的国家记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2018-01-07
- 陶文昭:在共同繁荣发展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18-01-07
- 麻国庆:记忆的多层性与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2018-01-04
- 林毅夫:李约瑟之谜和中国的复兴2017-12-30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从党的十九大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2017-10-20
- 郝时远:中文“民族”与“少数民族”的英译问题2017-10-13
- 马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与发展2017-02-18
- 黄克武:民族主义的再发现2017-02-16
- 郝时远:中华民族:从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论述展开2017-02-16
- 龙西江:构筑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文化认同——兼论汉藏同宗同源2016-11-07
- 马戎:如何认识“民族”和“中华民族”2016-10-27
- 任剑涛:如何保证中华民族的向心力一直大于离心力?2016-09-12
- 殷之光:政治实践中的“中华民族”观念2016-04-05
- 顾颉刚:中华民族是一个2016-03-26
- 阎学通:新形势下的大国外交2016-02-06
- 李帆:章太炎、刘师培、梁启超对戴震理欲观的评析2016-01-29
- 李帆:再谈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华民族认同2016-01-29
- 陈剑:目的是提升中华民族整体凝聚力——再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2015-08-26
- 柯华庆:中华民族的第三次复兴2015-05-07
- 陈来:政府应树立“中华民族心灵建设”观念2015-04-18
- 王鹏辉:边疆、民族与梁启超“新中国”的建构2015-01-22
- 曲路浚:万里长城与中华民族(国族)认同的问题2014-10-29
- 丁礼庭:中国改革发展的目标是什么? 2014-06-17
- 吴启讷:中华民族宗族论与中华民国的边疆自治实践2014-06-06
- 温春来:中华民族不只是想象共同体2014-03-04
- 俞祖华:“中华民族复兴”观念源流考2013-12-14
- 马戎:如何进一步思考我国现实中的民族问题——关于“第二代民族政策”2013-11-06
- 马戎:加强中华民族的政治认同2013-08-29
- 周叶中 祝捷:论海峡两岸和平协议的性质——中华民族认同基础上的法理2013-06-07
- 瞿宛文:台湾经济奇迹的中国背景──超克分断体制经济史的盲点2013-01-19
- 冯天瑜:“中国”、“中华民族”语义的历史生成2012-12-13
- 王柯:构筑“中华民族国家”――西方国民国家理论在近代中国的实践2012-08-28
- 郑酋午:中华民族是停滞和倒退还是前进2012-08-12
- 江泽民:高度重视学习中华民族发展史2012-07-31
- 梁晓宇: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契合性研究2012-03-15
- 马戎: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的凝聚核心与共同历史2012-03-01
- 郑戈:“中华民族”的宪法建构2012-01-14
- 圆易:中华民族复兴须过三关2012-01-08
- 曹锦清:中华民族与中国版图2011-09-05
- 翟志勇:中华民族与中国认同——论宪法爱国主义2011-01-03
- 杨福泉:关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定义和认同的思考2010-11-30
- 黄兴涛:民族自觉与符号认同:“中华民族”观念萌生与确立的历史考察2009-11-02
- 程美东:毛泽东思想与中华民族精神的重新整合2009-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