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
丁玲(1904.10.12-—1986.3.4),原名蒋伟,字冰之,湖南临澧人,毕业于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中国共产党员,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1936年11月,丁玲到达陕北保安,是第一个到延安的文人。丁玲的到来,给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原本力量薄弱的文艺运动增添了新鲜的血液。代表著作有处女作《梦珂》,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莎菲女士的日记》,短篇小说集《在黑暗中》等。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也是一位命途多舛的女革命者。延安时期的丁玲,经历的正是从云霄沉入海底的过程。起因之一就在于她以女性的生命体验,洞察到以男性为主体的革命阵营内部,既有着两性间在阶级、民族利益上的一致性,还存在着男性以革命的名义对女性的歧视。她站在女性的立场上,大胆而犀利地揭示出被革命外衣遮蔽的性别歧视问题,从而挑战了革命群体内依然固有的父权-夫权制性别秩序。
最新文章
- 许子东: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贞贞、“我”和霞村的三角关系2022-01-11
- 许子东: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20年代的女性主义2021-11-23
- 许纪霖:你懂得什么叫革命?2021-01-27
- 谷兴云:鲁迅与“活着”的丁玲 2020-01-05
- 赵焕亭:刘白羽和丁玲关系考论2018-12-02
- 徐庆全:《武训传》批判中的胡乔木、丁玲与周扬、夏衍2017-09-15
- 黎辛:也说“丁玲历史问题结论何以反复”2016-08-13
- 许传宏:析丁玲晚年的文学价值取向2016-08-13
- 陈明 闻亮:有关丁玲生平的几个问题2016-08-13
- 陆文采:新时期丁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2016-08-13
- 王蒙:我心目中的丁玲2016-07-04
- 李仕中:试论丁玲早期创作的现代主义特征2016-07-04
- 陆文采 徐雁:论新时期(1979-1999)丁玲研究的困惑与突破2016-07-04
- 黄蓉:试论左联对《北斗》主编丁玲的宣传策略2016-07-04
- 黄昌勇:宿命中的沉浮:丁玲与王实味2016-07-04
- 周华:论丁玲早期创作中的新女性2016-06-06
- 杨桂欣:论丁玲的杂文2016-06-06
- 王增如 李向东:读丁玲《关于〈在医院中〉(草稿)》2016-06-06
- 秋伊:关于丁玲其人的争鸣2016-06-06
- 王增如:丁玲与“诬告信”事件2016-05-20
- 张全之:丁玲与中国无政府主义运动:破解丁玲研究之谜2016-05-20
- 曾文渊:丁玲与《文学报》2016-05-20
- 宋绍香:丁玲文学在国外2016-05-20
- 秦弓:丁玲前期创作的女性主义阐释2016-05-15
- 谭云明:丁玲人格与文本关系的嬗变2016-05-15
- 徐庆全:丁玲历史问题结论何以反复2016-05-15
- 秦林芳:丁玲创作中的两种思想基因2016-05-15
- 张如法:丁玲——描写将近一个世纪中国妇女系列形象的文学界第一人2016-05-15
- 朱鸿召:丁玲到延安后的思想波澜2016-05-15
- 徐岱:大视野与小格局:丁玲小说的诗学审视2016-05-12
- 袁良骏:丁玲:不解的恩怨和谜团2016-05-12
- 严家炎:《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与丁玲的创作个性2016-05-12
- 陈为人:从丁玲展开的马烽人生2016-05-12
- 石潇纯:《红黑》、《人间》与丁玲的早期编辑生涯研究2016-05-12
- 贺桂梅:为什么很多人难以理解革命作家丁玲的逻辑2016-03-07
- 毕红霞:丁玲时期“中央文学研究所”的作家培养实践2015-11-12
- 贺桂梅:丁玲的逻辑2015-05-15
- 袁良骏:丁玲和沈从文2015-02-11
- 罗岗:视觉“互文”、身体想象和凝视的政治——丁玲的《梦珂》与后五四2015-01-16
- 姜涛:室内“硬写”的改造:丁玲《一天》读后2014-12-12
- 李晨:《在医院中》再解读2014-11-14
- 贺桂梅:知识分子、革命与自我改造——丁玲“向左转”问题的再思考 2013-04-16
- 陈明:我与妻子丁玲“文化大革命”遭难始末2013-03-22
- 杨桂欣:“我丁玲就是丁玲”2012-01-14
- 盛夏:被政治吞噬的丁玲:“我对毛泽东一往情深”2011-12-06
- 贺桂梅:知识分子、女性与革命2011-03-20
- 陈明:我与丁玲五十年2010-10-04
- 徐庆全:关于丁玲的一段公案2009-02-22
- 徐庆全:丁玲历史问题结论的一波三折2009-02-22
- 林贤治:左右说丁玲2004-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