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 [教育学时评]尤小立:名校博士入职县城机关意味着什么2023-01-26
- [教育学时评]尤小立:名校“退榜”是改变惰性管理的契机2023-01-26
- [教育学时评]尤小立:大学教师的“焦虑”情绪从何而来2023-01-26
- [教育学时评]尤小立:博士生高额津贴可能引发负面效应2023-01-26
- [教育学时评]贺武华: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新时代意蕴2023-01-20
- [教育学时评]阮成武:中国式现代化的教育定位与布局2023-01-20
- [教育学时评]怀进鹏: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教育华章2023-01-03
- [教育学时评]怀进鹏:加快建设教育强国2022-12-21
- [教育学时评]怀进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强大教育力量2022-12-08
- [教育学时评]蔡文成: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2022-12-05
- [教育学时评]孙春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022-11-11
- [教育学时评]刘庆昌:教育中的权威问题2022-10-28
- [教育学时评]陈志武:教育的精髓在于思辨和表达2022-10-03
- [教育学时评]陈平原:我对中国教育现状的三点看法2022-09-30
- [教育学时评]宋文文 曾瑶 张广君:走向“超越知识观”:智能时代的知识观变革与教学知识观取向2022-06-12
- [教育学时评]曾晓东:“双减”落实:规制框架下的政府干预策略2022-06-02
- [教育学时评]尤小立:综合性与专业性:公立、民办大学的战略分工2022-05-05
- [教育学时评]尤小立:科研项目评判不能变相鼓励“生意经”2022-05-05
- [教育学时评]尤小立:当今大学教师为何缺乏“表率”意识2022-05-05
- [教育学时评]朱汉民:中国现代教育应该充分利用传统资源2022-04-20
- [教育学时评]郑永年:教育现代化与教育强国之路2022-04-08
- [教育学时评]楼宇烈:为人之道就是教育之本2022-03-29
- [教育学时评]彭林:传统文化进校园的重心与支点2022-02-25
- [教育学时评]怀进鹏: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贡献力量2022-02-03
- [教育学时评]尤小立:“成建制”挖角与大学生态2022-01-30
- [教育学时评]尤小立:研究生招生改革不应弃置“机会均等”2022-01-30
- [教育学时评]尤小立:由博士生申考制想到导师资格申请制2022-01-30
- [教育学时评]“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2022-01-26
- [教育学时评]陈平原:自学成才的好处与困境2022-01-23
- [教育学时评]王元丰:面向未来教育要革命202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