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动车追尾事故
2011年7月23日晚上20点34分,杭深线永嘉至温州南间,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事发时D3115次列车动车遭到雷击后失去动力停车,造成D301次列车追尾,具体原因仍在进一步调查之中。事故已造成39人死亡,210人受伤。这是我国高速铁路运行史上惨痛的一幕。国人血脉相连,本站在此缅怀遇难同胞,为伤者祈福。 沉痛之余,此次追尾事故的发生与救援值得深深反思。近年来,我国铁路速度飞速发展,确实为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人民的交流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我国的高铁技术领先世界,高铁建设项目如火如荼,既带来了GDP的增长,也似乎会给人民带来更多福利。值此事故,不得不反思的是,在一位强调技术、速度与经济效益的同时,首先要考虑的是不是基本的安全和良好的服务保证?这样的飞速,人民赶不赶得上? 事故之后,官方组织下的救援工作受到了普遍质疑。五星级酒店的办公地点,事故现场漠视生命的碎车掩埋,发布会上的“相信”“奇迹”的敷衍之词,寻亲家属接待的混乱怠慢……这些显示了有关部门在应对危机事件时的手忙脚乱,在与人民互动中的高高在上,既是为民服务意识的淡薄,也是为民服务能力的低下。 这起事件中,有令人感动的一面,就是公民社会发挥着巨大作用。从事故最初的自动救援,社会掀起的自愿献血,网络上对事故的关注与追问,无疑都昭示着公民自身正成为一股主导力量。 人性在绽放伟大的光辉,无论走向如何,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社会,需要每个公民共同为之守护。
最新文章
- 王柯:前车之鉴--—日本“福知山线脱轨事件”的启示2012-08-27
- 童潇:动车事故负面影响岂可归罪于媒体和公民?2012-06-04
- 曹鎏:从温州动车事故处理看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发展2012-05-30
- 宋华琳:铁路事故调查法律制度的建构及反思2012-04-18
- 崔宇:2011,温州之殇与中国之变2012-01-04
- 加藤嘉一:谁为中国高铁负责?2012-01-04
- 赵希渝:是什么让动车与PX化工变得不安全?2011-09-02
- 潘洪其:新闻发言人制度须走出“困境”2011-08-25
- 徐贲:新闻发言人不是辩护律师2011-08-25
- 赵家鹏:铁道部腐败传染症2011-08-22
- 请保住伊伊的双腿! ——致铁道部的一封公开信2011-08-15
- 魏永征:《人民日报》向何处去?2011-08-15
- 秋风:新调查组独立性提升,事故调查更可信赖2011-08-14
- 郑永年:中国动车事故的制度反思2011-08-09
- 彭晓芸:站着把新闻做了——呼之欲出的媒体人“价值共同体”2011-08-09
- 谢盛友:列车正点到达2011-08-08
- 刘远举:铁道部“去行政化”之辩2011-08-05
- 伟达:中国难题——核心秩序的紊乱2011-08-04
- 邱震海:认真研究中国转型的深层逻辑2011-08-04
- 黄波:“高铁时代”:神话与现实2011-08-02
- 莫于川:通过改革医治“7·23”交通事故暴露出的政企不分弊端2011-08-02
- 张宏:做有良知的媒体2011-08-02
- 杨晓刚:让我们珍爱那个小依依2011-07-31
- 吴晓林:中国“网络理想国”与公民权的扩大2011-07-31
- 王旭明:写给勇平兄的一封信2011-07-31
- 宋鲁郑:高铁悲剧的冷思考2011-07-31
- 张钰铖:爱国贼2011-07-30
- 郑克中:权力对生命的蔑视2011-07-30
- 王南:高铁事故应成为反思和改革的起点2011-07-30
- 小一:朱平,让我代替你去看未来2011-07-30
- 马九器:唯有真相才是最好的祭奠2011-07-29
- 斯伟江:铁轨上下,命比纸薄2011-07-29
- 南都社论:恢复秩序高于抢救生命,是令人心寒的价值莽断2011-07-28
- 高铁之乱:“不可能”的事故2011-07-28
- 北大教授呼吁紧急设特别委员会调查动车追尾真相2011-07-28
- 雷希颖:人祸猛于天灾的中国2011-07-28
- 郑浩:“政府绝对正确”的年代已经过去2011-07-28
- 要速度,但不要带血的速度2011-07-27
- 石龙洪:一问7.23动车事故:“高铁中国”是现代国家吗? 2011-07-27
- 李光杨:关于动车事故的一点看法 2011-07-27
- 张钰铖:谣言止于胜者2011-07-27
- 王建勋:铁路私有化急不可待2011-07-27
- 秋风:高铁:不惜一切,只为政治象征价值2011-07-27
- 易宪容:723温州动车惨剧意味着什么?2011-07-27
- 卓勇良:铁道部政企合一体制应尽快改革2011-07-27
- 中国青年报:永不抵达的列车2011-07-27
- 中国青年报:德国高铁惨祸后如何重建信任2011-07-27
- 高人:如此“忽悠”,一边呆着去!2011-07-27
- 叶檀:拆分铁道部变成铁监会2011-07-27
- 新京报:动车脱轨事故全程回顾 村民以百米冲刺跑去营救2011-07-27
- 宋鲁郑:高铁悲剧:安全 高科技之殇?2011-07-27
- 中国青年报:2011年7月23日21点11分!2011-07-27
- 财新网:记者质疑铁道部新闻发言人2011-07-27
- 东方早报:铁路自动制动系统尚未实现2011-07-27
- 陈晓苏:7.23温州动车相撞始末——动车乘客讲述事发经过2011-07-27
- 韩寒:脱节的国度2011-07-27
- 陈季冰:铁路体制改革再没有借口拖延2011-07-27
- 纽约时报:中国:火车坠毁加深对安全问题的忧虑2011-07-27
- 中国青年报:温州动车之痛——中国科技与人文之殇2011-07-27
- 刘胜军:大干快上令人忧2011-07-27
- 王小东:中国的问题,究竟是体制问题、腐败问题,还是快慢问题?2011-07-27
- 国际先驱导报:从“一片骂声”中听取民间智慧2011-07-27
- 石龙洪:动车事故后的国家与公民:对垒还是合作?2011-07-26
- 叶铭葆:事故调查不是自查2011-07-26
- 人民网评:珍视动车事故面前的人性力量2011-07-26
- 人民网评:24小时内免掉局长,只是取信于民的第一步2011-07-26
- 人民网评:缺乏安全的发展不要也罢2011-07-26
- 人民网评:别让生命沦为事故频发的牺牲品2011-07-26
- 中科院院士简水生:让时间去考验京沪高铁吧2011-07-26
- 人民日报:高速时代尤须系好“安全带”2011-07-26
- 南都社论:动车温州追尾事故,直面公众质疑需要彻底2011-07-26
- 环球时报:高铁是中国必须经历的自我折磨2011-07-26
- 郎咸平:高铁时代的恐慌2011-07-26
- 不该发生的事故为何发生?——“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2011-07-25
- 高铁事故引发国民对安全的关注2011-07-25
- 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7.23动车追尾事故?2011-07-25
- 十年砍柴:中国这辆“和谐号”动车将驶向何方?2011-07-25
- 刘植荣:中国重大铁路事故一览2011-07-25
- 祝华新:到了用网络倒逼改革的时候了2011-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