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文明史
(文明史)
微信扫码订阅 推送实时更新
文明是人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这一阶段的特征是:物质资料生产不断发展,精神生活不断丰富,社会分工和分化加剧,由社会分工和阶层分化发展成为不同阶级,出现强制性的公共权力——国家。文明是在国家管理下创造出的物质的、精神的和制度方面的发明创造的总和。文明是使人类脱离野蛮状态的所有社会行为和自然行为构成的集合。全球文明史是近年来一种新兴的史学观念,也是一门新兴的历史学分支学科,它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历史学对全球化浪潮的一种反应,核心方法是将整个世界看做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的统一体,从全球的角度而不是某一国家或某一地区的角度来考察世界各地区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对人类历史事件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上,努力反映局部与整体的对抗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最新文章
- 毕经纬 周洵:亚欧大陆两端的青铜文明2023-03-11
- 余秉颐:中华文明三题──中华文明特色略探2023-03-03
- 韩炯:世界文明图景正在发生重大变化2023-03-03
- 王明辉:人类遗骸在中华文明研究中的应用2023-02-17
- 陈星灿:不断深化对中华文明的认识2023-01-03
- 张涌泉:拼接丝路文明:敦煌残卷缀合的意义2023-01-03
- 王子今:领略古格文明的神奇与辉煌——评《秘境之国:寻找消失的古格文2022-12-26
- 单霁翔:中华文明的原生性和可信性——谈谈中华文明的几个特点2022-12-20
- 李利安:丝绸之路:人类文明交往的历史足迹2022-12-18
- 邢广程: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与当代启示2022-12-18
- 姜义华:中华文明特有的生命线2022-12-13
- 王巍 赵辉:“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及其主要收获2022-12-13
- 张乃和:深化中欧文明历史比较研究2022-12-12
- 颜炳罡:轴心文明与齐鲁文化的多重意蕴2022-11-30
- 段丹洁:从文明史视角阐释中国式现代化历史逻辑2022-11-28
- 韩建业: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2022-11-28
- 庞霄骁:丝绸之路上的贵霜帝国2022-11-25
- 孙思萌:拜占庭与两河流域文明的互动2022-11-24
- 张汝伦:西方文明本质的反思2022-11-16
- 赵林:东方与西方——旧大陆的两个文明轴心2022-11-16
- 宋修见:中华文明的六大特质2022-11-09
- 王震中:比较文明学视域中中华上古文明的思想文化特质2022-11-02
- 龙西江:中国文明的当代贡献2022-10-20
- 尹亚利: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文明交融印迹2022-10-14
- 李新伟:何以文明:中美洲地区文明起源的争论2022-10-06
- 王献华:阿卡德与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理由”2022-09-22
- 金寿福:古埃及文明起源研究的新进展2022-09-21
- 马欢欢:两河流域的文明探源历程2022-09-21
- 黄剑华:辉煌灿烂 源远流长——从三星堆看中华文明2022-09-20
- 赵轶峰:文明与文明史2022-09-20
- 李新伟:构建中华文明起源研究话语体系2022-09-18
- 姜义华:中华文明的三道生命线2022-09-17
- 张志强:从通史中把握中华文明生命力的奥秘2022-09-15
- 马克林:中国崛起与文明影响模式的演变2022-08-29
- 王巍:从中华文明探源看世界文明交流互鉴2022-08-29
- 张福运:新文明史观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以百年党史《决议》为中心2022-08-25
- 田鹏颖 张小鹏: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华底蕴2022-08-24
- 韩琦:论拉丁美洲现代文明的形成及其特点2022-08-22
- 严绍璗:东亚文明与琉球文明研究若干问题2022-08-09
- 王巍:中华文明探源研究主要成果及启示2022-07-17
- 韩建业: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及其长存之道2022-07-16
- 王巍: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揭示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2022-07-11
- 贺云翱:现代文化建设视野下的中国大运河文化2022-06-28
- 周建刚:从炎帝传说看中国上古史2022-06-25
- 曹润青:中华文明独特的“文明”意识2022-06-20
- 冯时:中华文明的理论探索2022-06-19
- 王传超:古DNA实证中华源流史2022-06-18
- 董欣洁: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与文明发展2022-06-13
- 冯时:中华文明之三要三本2022-06-12
- 叶润清: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揭示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内在机制2022-06-08
- 郭伟民:从长江中游文明演进路向看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演进格局2022-06-04
- 郭物:中华文明的四个特质2022-06-04
- 戴向明: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的认识2022-06-03
- 梁涛:“绝地天通”与中国古代文明道路2022-05-15
- 柳华文: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如何塑造中国的人权观?2022-05-10
- 杨共乐: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中华文明2022-05-02
- 亓佩成:亚美尼亚文明的发展及其特征2022-05-02
- 拜占庭文明——独特的历史文明模式2022-05-02
- 戴向明:考古学视野下的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2022-05-01
- 谭佳:人文化成:从中华文明特性看传统优秀文化的当代价值2022-03-20
- 严文明:中国文明是什么时候起源的?2022-03-05
- 卓新平:亚洲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2022-02-17
- 赵燕姣:东夷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地位2022-02-10
- 李延祥:钢铁冶金与秦汉时期中华文明的发展2022-01-22
- 周树春:中国式现代化的人类文明史意涵2022-01-11
- 张海鹏 :从世界历史进程看人类文明新形态2021-12-23
- 叶舒宪:玄玉时代——华夏文明的曙光2021-12-18
- 王蓓:多元一体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的贡献2021-12-18
- 李金花:马歇尔·萨林斯对西方文明的人类学反思2021-12-08
- 魏兴涛:仰韶文化与黄河史前文明探索2021-12-04
- 张星德 田建文:绝地天通:中国文明起源的“红山模式”2021-10-28
- 彭春凌:章太炎与明治汉学2021-09-30
- 陈胜前:从四大板块看史前中国文明的演进与互动2021-09-10
- 樊浩:“伦理”话语的文明史意义2021-08-23
- 夏庆杰 唐琦:从五千年文明史角度解读中国2021-05-22
- 吴根友: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2021-05-06
- 赵春青: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回顾与思考2021-04-23
- 邹振环:明清江南史研究的全球史意义2021-04-02
- 潘岳:中国五胡入华与欧洲蛮族入侵2021-04-01
- 陈彧之:三星堆中的古文明2021-03-31
- 张志强: “良知”的发现是具有文明史意义的事件2021-03-29
- 程美东:世界文明进程中的人类命运2021-03-29
- 李禹阶:中国文明起源中的巫及其角色演变2021-03-11
- 王灵桂 徐轶杰:亚洲文明的历史性贡献与新时代亚洲文明观的构建2021-03-11
- 魏迎春:丝绸之路与文明互鉴2021-01-27
- 李伯谦:黄帝时代的开始——黄帝文化与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研究2021-01-24
- 李禹阶:早期中国文明具有独特演进路径2021-01-20
- 李治安:中华文明多元融汇与大一统2020-12-30
- 钱乘旦:亚洲文明的“回归”2020-12-17
- 许倬云:现代文明正在走入秋季,寒冬已经不远2020-11-11
- 刘文明:文明史书写的“空间转向”2020-11-06
- 李昕升:从超稳定饮食结构看中华农业文明2020-10-23
- 潘岳:秦汉与罗马2020-09-07
- 韩星:和而不同与全球多元文明2020-06-24
- 贝淡宁:评《战国与希腊》2020-06-23
- 姚小鸥:孔子与中华五千年文明史观2020-06-20
- 孟夏韵:期待解开玛雅文明之谜2020-06-12
- 韩东育:交流视域下亚洲文明的发展2020-04-28
- 王湘穗:全球化的高涨与低潮2020-03-16
- 刘文明:全球史视角下的1918年大流感2020-03-14
- 王巍: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考古实证2020-01-28
- 钱乘旦:社会变革的和平方式:英国的范例2020-01-01
- 方铁:从文明构建与演进的视域研究中国历史2019-06-24
- 刘小枫:东亚史的新与旧2019-06-11
- 康凯:研究中世纪有什么用?——读《中世纪早期的现代起源》2019-06-10
- 田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文明贡献2019-05-22
- 游斌:以中华文明理念引领文明间交流互鉴2019-05-22
- 金永丽:印度文明发展的包容性与多样性2019-05-20
- 孙壮志:多元文明交融的中亚2019-05-14
- 杨雨: “地中海世界”推动全球史研究2019-05-14
- 阮炜:古埃及文明何以未能延续至今 2019-04-08
- 蒋狄青:重回地中海:荣光、黯淡与思索2019-04-01
- 水海刚: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近代演变——以环南中国海地区为视域2019-03-13
- 常怀颖:打开夏文化认知的新视界2019-03-07
- 陈祖武:中华文化追求人己和谐2019-02-21
- 杨蕤:西夏时期的陆上丝绸之路2019-02-18
- 张岂之:探索江南文脉整理研究新契机 2019-02-02
- 王日根: 中华文明演进的内在动力2019-02-02
- 柴彬 于润泽:40年来国内“一战”研究回顾2019-02-02
- 何哲:从金字塔型治理到球型治理2019-01-21
- 郭丹彤:古代埃及文明与希腊文明的交流互鉴2019-01-16
- 蒋家瑜:青铜时代的安纳托利亚文明2019-01-16
- 史海波:文明视角下的世界史研究笔谈——古代帝国与文明认同2018-12-10
- 彭小瑜:被忽略的那个中世纪欧洲2018-11-21
- 詹娜:气候如何影响近代欧洲历史2018-11-15
- 曲枫:爱斯基摩起源之谜及其考古学研究2018-10-26
- 马戎:中华文明独一无二的特质2018-10-23
- 黄洋: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从造物见精神2018-09-29
- 刘昌玉:上古时期东地中海世界的商路分布与贸易活动2018-09-03
- 李新烽:郑和远航非洲具有重大现实意义2018-08-30
- 顾銮斋:赋税变迁与欧洲文明2018-08-22
- 侯建新:欧洲文明的早期构建2018-08-18
- 闫德亮:古代神话定型与华夏民族形成2018-08-13
- 李默然:最真实的“想象”——玛雅人的世界观2018-08-06
- 王利华: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生态文化2018-08-02
- 刘旭霞:古蜀与玛雅,超越时空的文明对话2018-08-01
- 王天佑:解开古蜀文明的密码2018-07-31
- 朱利华 伏俊琏:敦煌遗书与早期汉藏文化交流2018-07-31
- 江晓原:中西“博物”传统之异同2018-07-25
- 杭聪:驳西方学者的英帝国“文明使命论”2018-07-24
- 李新伟:在广阔背景下理解中华文明特质2018-07-11
- 王铁铮:历史上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交往及其影响2018-07-06
- 李永斌:中国丝绸最早何时传入古代希腊2018-07-02
- 武绍卫:关注敦煌佛教文献史料价值2018-07-02
- 李韵:东西方文明碰撞出的迷人火花2018-06-21
- 谭晶 刘昌玉:滚印深描两河文明历史画卷2018-06-21
- 张德芳: 悬泉汉简中的丝路繁华2018-06-14
- 穆宏燕:马尔达曼在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的兴衰2018-06-13
- 焦郑珊:展现中国古代科技的灿烂星空2018-06-12
- 夏继果:探索区域史研究的新路径——霍登和珀塞尔的地中海史研究2018-06-10
- 王永平:全球史视野下的古代丝绸之路2018-06-04
- 李新伟:太阳金字塔下的玛雅王族2018-06-04
- 考古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2018-05-30
- 李新伟:玛雅文明的大地之龟2018-05-15
- 夏保国:探索中国早期文明发展脉络2018-05-15
- 学诚法师:人类文明新生与佛教的世界责任——在澳大利亚南天大学授予荣2018-04-21
- 王汝良: “中古”还是“中世纪”?2018-04-21
- 杨阳: 透过“十大”看古代文明简史2018-04-20
- 王樾:丝绸之路上的贵霜2018-04-20
- 袁南生:班超经略西域的外交品格与外交艺术的现代检视2018-04-18
- 尚洁: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禁奢运动2018-04-04
- 刘志琴:华夏文化中的衣冠之治2018-04-03
- 李新伟:循环往复:玛雅历法的时间观2018-03-31
- 王子今:秦汉长城与丝绸之路2018-03-31
- 孟夏韵:玛雅历法的文明印痕2018-03-26
- 王俊美 丁一民:以全球视野观察东西方历史:破除“欧洲中心论”2018-03-02
- 中拉文明 美美与共2018-02-28
- 郑永年:“史”与未来2018-02-27
- 刘庆柱:“中和”基因生成中华国家认同2018-02-25
- 谢继胜:汉藏文明的形成与多民族中国文明发展史——以7—13世纪汉藏2018-02-25
- 马戎:中华文明的基本特质2018-02-22
- 晁雪婷:苏美尔人创造灿烂饮食文化2018-02-14
- 潘光:“丝绸之路”与中俄文化交流2018-02-11
- 郑国栋:马的故事与人类文明2018-02-07
- 王巍:中华文明究竟有几千年2018-02-07
- 黄培昭:珍藏漂泊的文明2018-01-24
- 胡骏:古希腊法研究的方法论突破2018-01-24
- 许纪霖 施展:农耕、游牧与海洋文明之间的中国(上)2017-07-07
- 科学与文化:萨顿眼中的希腊世界2017-03-04
- 元代华夏与伊斯兰天学交流接触之六问题2017-02-16
- 李伯重:古代伊斯兰教的第二次东扩浪潮2016-11-18
- 许成钢:文革:世界文明史独特的政治现象2016-09-12
- 刘云:土耳其的伊斯兰教复兴及其原因2016-07-17
- 万昌华:古希腊的联邦制政体及其中华意义2016-07-10
- 王宇洁:征服与被征服:穆斯林与欧洲关系的历史解析2016-05-29
- 李潇:古币反映希腊与印度文化融合2016-05-01
- 顾准:远古希腊存在过神授王权2016-02-27
- 阮炜:罗马帝国的禁卫军之祸2016-01-27
- 阮炜:古希腊人的“封建迷信”2015-12-09
- 丁士仁: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的现世追求2015-12-02
- 阮炜:文明的毒瘤2015-10-19
- 杨俊明、杨真:奥古斯都时期古罗马城市化的推进与繁荣2015-10-05
- 刘中民:伊斯兰主义的“伊斯兰国家”思想2015-09-24
- 陈志强:拜占廷文明对古代文明的继承2015-08-05
- 李尚君:古希腊演说与雅典民众政治认知2015-07-08
- 唐士其:谁之理性?何种法律?——古代希腊世界的法治追求及其困境2015-07-03
- 陈嘉映:西方文明在落幕?2015-03-16
- 陈嘉映:《希腊文明之路》序2014-10-08
- 赵鼎新:游牧民族与中原帝国竞争的中国历史2014-06-07
- 刘黎:从文化角度看英国殖民统治后印度文明的异化2014-03-29
- 陈奉林:从大历史的角度看东西方文明交流交汇的曲折历程2013-12-25
- 孙力舟:从埃及二百年寻路看阿拉伯民族现代化的挫折2013-08-20
- 易中天:文明的意志与中华的位置2013-05-17
- 魏琼:宪政起源考——以古代两河流域神权、长老会、法律与王权的博弈为2013-04-11
- 阮炜:边缘至中心的权力更替2013-02-04
- 郭小华:如何理解西方文明2012-08-22
- 孙传钊:“神话体系”、“操作规则”和“十字军”2012-07-18
- 尼尔·弗格森:东西方文明,谁将战胜谁?2012-02-07
- 陈浩武:马丁·路德为何发动宗教改革2011-05-20
- 方绍伟:希腊拉开“民主公地悲剧”的序幕2010-05-08
- 陈嘉映:希腊是一个奇迹2008-12-14
- 陈仪芬:消费「迷」相的神话图像--三个希腊神话与迷哥迷姐:从恋物说2008-09-05
- 弗兰克·菲雷迪:寻找神圣战争的十字军战士2008-05-18
- 周有光: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2007-11-19
- 文贯中:古希腊文明的独特性,超前性,和现实性2006-12-03
- 门洪华:罗马英国美国三大帝国霸权的战略比较 2006-10-07
- 郭林:长期战争下的帝国——汉朝与古罗马实力之辨2006-05-25
- 李永毅:死亡盛宴:古罗马竞技庆典与帝国秩序2005-08-29
- 倪乐雄:知青——“东方的十字军”2004-05-09
- 李玉成:文艺复兴时期的人2004-01-16
- 德国的宗教改革2001-04-13
- 蒙古游牧社会的生活与人2000-07-07
- 张晓群:古罗马:大一统专制集权国家形态的完美标本2003-06-09
- 张晓群:希腊精神真的是西方文明的传统吗?2003-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