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
1893—1988年,广西桂林人,原名焕鼎,字寿铭,笔名漱溟,民国时期著名哲学家、乡村建设运动倡导者。早年投身辛亥革命,后潜心研究佛学。1917年后,应聘至北京大学主讲印度哲学等课程。1924年辞去教师职务,前往山东从事乡村建设。他认为中国农村的落后,在于农民没有“秩序”观念,缺乏“法制礼俗”思想,而要培养这一类“秩序”观念,就必须从创办“乡农学校”、厉行“乡治”着手。因其对儒学的推崇与实践,而被誉为中国“最后的儒家”。
最新文章
- 刘百淞:作为新文化运动右翼的梁漱溟先生2022-03-30
- 魏衍华:梁漱溟论“周孔之教”与中国文化2022-01-04
- 汪丁丁:梁漱溟先生的几件往事2020-12-30
- 闻翔:梁漱溟与现代中国社会学——以“中国问题”与“人生问题”为线索2019-12-29
- 唐君毅:民国初年的学风与我学哲学的经过2019-07-30
- 马勇:梁漱溟对中国传统社会认识之重估2019-06-21
- 罗志田:梁漱溟与他的中国文化“早熟”说2019-06-06
- 干春松:梁漱溟的“理性”概念与其政治社会理论2019-03-07
- 钱理群:乡村建设是梁漱溟找到的中国文化再生自救之路2019-01-16
- 黄玉顺:梁漱溟先生的全盘西化论2018-11-30
- 俞祖华:梁漱溟民族复兴思想析论2018-11-29
- 罗志田:后五四时代梁漱溟与胡适的争论2018-11-26
- 钱理群:读梁漱溟2018-08-06
- 罗志田:文化的眼光:梁漱溟认识取向的特色2018-07-28
- 马勇:梁漱溟的“非常十年”2018-07-27
- 梁钦宁:我的爷爷梁漱溟2018-07-17
- 丁耘:中国哲学无法不直面梁漱溟的遗产2018-07-06
- 刘晨:为什么要在桂林纪念梁漱溟逝世30周年2018-07-06
- 坂元弘子:回忆梁漱溟先生2018-07-06
- 郭齐勇:“特立独行 一代直声”——梁漱溟的人格和著作漫谈2018-06-27
- 罗志田:反思现代性:梁漱溟论世界文化的过渡时代2018-06-27
- 罗志田:文化东西:梁漱溟之问的时代性2018-06-27
- 许纪霖:梁漱溟:狂出真性情2018-06-27
- 罗志田:凭直觉成大学问:梁漱溟的治学取向和方法2018-05-15
- 潘家恩 张振 温铁军:“铁钩”与“豆腐”的辩证——对梁漱溟20世纪2018-04-03
- 龚刃韧:梁漱溟与孙冶方:中国宪法史上值得书写的两位人物上值得书写的2018-02-07
- 张建安:梁漱溟如何交到真朋友?2017-12-24
- 董成龙:梁漱溟的“建国运动”2017-12-10
- 梁培宽:《梁漱溟往来书信集》前言2017-11-29
- 梁漱溟:思考问题的八层境界2017-08-18
- 罗志田:反思现代性:梁漱溟论世界文化的过渡时代2017-08-11
- 罗志田:学问真性情:梁漱溟的批评与被批评2017-07-15
- 郭齐勇:现代三圣——梁漱溟、熊十力与马一浮2017-06-29
- 郭齐勇:现代三圣——梁漱溟、熊十力与马一浮2016-11-02
- 许纪霖:最后一个圣人梁漱溟2016-08-12
- 羽戈:赵家楼的火光与梁漱溟的孤独2016-05-23
- 朱汉国:论梁漱溟的“中国社会结构特殊论”2016-03-28
- 杜保瑞:从当代儒佛辩诤谈中国哲学研究视野2016-01-26
- 梁漱溟:自述早年思想之再转再变2015-11-07
- 马勇:梁漱溟晚年口述2015-05-17
- 艾恺:《这个世界会好吗》序2015-05-17
- 梁培宽:《这个世界会好吗》后记2015-05-17
- 梁漱溟 艾恺:《这个世界会好吗·希望跟着王阳明走》2015-05-17
- 毛泽东:批判梁漱溟的反动思想2015-05-07
- 郭齐勇:现代三圣:梁漱溟、熊十力与马一浮2015-05-05
- 梁培宽:梁漱溟:逝去的儒者2013-12-23
- 余斌:梁漱溟与冯友兰“泯恩仇”2013-11-01
- 吕新雨:梁漱溟论革命党与政党2013-10-24
- 艾恺:在西方“发现”梁漱溟2013-10-20
- 郭蒸晨:梁漱溟:一个真人2013-07-22
- 盛邦和:村落、村落,落后、落后2013-07-17
- 林建刚:梁漱溟的制度迷思与法治卓见2013-05-21
- 苗兴壮:梁漱溟中医文化早熟论与天启2013-03-30
- 戴晴:梁漱溟与毛泽东2013-02-20
- 贺照田:当自信的梁漱溟面对革命胜利……2013-01-30
- 吕新雨:宪政的根基——抗战前后梁漱溟的宪政思想与实践2013-01-27
- 贺照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涵——从梁漱溟的视角看2012-07-15
- 张昌华:梁漱溟:匹夫不可夺志2012-06-18
- 尤小立:梁漱溟的“雅量”是怎样炼成的?2012-05-29
- 李勇:梁漱溟与法律人的对晤 2012-05-06
- 谢志浩:梁漱溟:生活在圆融的世界2012-02-25
- 谢志浩:致梁漱溟先生的一封信2012-01-14
- 施雨华:梁漱溟家族 儒者风骨2011-12-27
- 黄穗生:梁漱溟:虽问政仍是书生——读《我与中国民主同盟》 2011-08-18
- 邹恒甫:赞梁漱溟2011-08-04
- 刘阳:郑老太太与梁漱溟2011-05-02
- 陈远:历史语境下的梁漱溟与冯友兰2010-09-23
- 吴飞:梁漱溟的“新礼俗”2010-08-09
- 马勇:梁漱溟对1953年顶撞毛泽东的反省2009-07-29
- 张晓唯:梁漱溟与梁启超2008-12-04
- 顾红亮:梁漱溟的乡村概念与生活世界2008-11-23
- 干春松:1973年的梁漱溟和冯友兰2008-10-06
- 黄玉顺:当代儒学“生活论转向”的先声——梁漱溟的“生活”观念2008-09-25
- 黄玉顺:梁漱溟文化思想的哲学基础的现象学考察——重读《东西文化及其2008-07-30
- 盛邦和: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及其发展观叙论2007-09-10
- 顾红亮:“理性”与现代性的价值依托2007-06-06
- 刘军:这个世界好吗?这个世界会好吗?2006-08-13
- 余杰:梁漱溟与老北大2006-04-05
- 张昌华:梁漱溟的生前与身后2005-12-08
- “最后的儒家”传承的儒家精神―――回忆当代大儒梁漱溟先生2004-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