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
(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
微信扫码订阅 推送实时更新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我国国际形象。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编辑推荐
- 习近平: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举全党全社会2022-04-01
- 《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2021-04-07
- 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2021-03-26
- 习近平: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2021-02-25
- 习近平: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的讲话2020-04-30
- 习近平: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2020-03-07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2020-02-09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2018-08-20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2015-12-08
最新文章
- 李卓 左停:“后精准扶贫”时代的贫困:性质、成因及其治理路径2023-03-26
- 贺雪峰:精准扶贫与农村低保的制度绩效问题2023-03-23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2023-02-13
- 汤敏:扶贫助弱是中国经济的永恒主题2022-08-06
- 贺雪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思考2022-07-19
- 温铁军 王茜 张俊娜:新举国体制下的中国扶贫与生态转型2022-05-17
- 准确把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过渡期的阶段特征2022-04-20
- 汪三贵:如何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2022-04-16
- 徐勇:硬脱贫与软振兴 ——改善人类状况的社会工程何以成功?2022-04-07
- 洪向华 解超:守住“底线”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2022-03-29
- 刘焕鑫:怎样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2022-03-27
-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2022-03-26
- 张琦:脱贫地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政策指引2022-03-15
- 田毅鹏: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社会基础2022-02-14
- 王晓毅:实现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2-01-18
- 叶敬忠: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需超越小衔接实现大转型2021-12-01
- 周飞舟: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迈向“家国一体”的国家与农民关系2021-11-22
- 林毅夫:战胜命运与定西马铃薯产业发展经验2021-11-21
- 罗伯特·沃克 杨力超:“中国扶贫”的政治经济学2021-11-17
- 陈锡文:脱贫攻坚的生动样本——评陈文胜《大国小村》2021-11-17
- 杨灿明:中国共产党反贫困理论的创新2021-10-28
- 徐勇:中国贫困治理强调国家善治能力2021-10-16
- 郑文凯:“三农工作”由脱贫攻坚转入乡村振兴新阶段的几点思考2021-09-14
- 于文豪:中国特色减贫道路的法治逻辑2021-09-11
- 温铁军 王茜 罗加铃:脱贫攻坚的历史经验与生态化转型2021-09-05
- 杜鹰:认真总结脱贫攻坚实践经验 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2021-08-21
- 朱启臻:从“输血式”到“造血式”扶贫,乡村振兴应该学到什么?2021-08-19
- 袁明宝 余练:精准扶贫嵌入与全面脱贫的基层治理逻辑*2021-07-23
- 刘奇:推进乡村振兴需要用好脱贫攻坚的溢出效应2021-07-22
- 经济日报:减贫奇迹铸丰碑2021-06-30
- 李娅 赵俊臣:关于进一步推进怒江州产业扶贫的若干建议2021-06-26
- 赵俊臣 罗明灿 李娅 徐威威:完善云南省政府《关于加快乡村旅游扶贫2021-06-26
- 魏海生:深入把握脱贫攻坚精神的内涵2021-06-18
- 陈文胜:积极应对乡村发展新阶段的五个挑战2021-06-09
- 叶兴庆:创造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2021-06-09
- 彭云 冯猛 周飞舟:差异化达标“作为”:基层干部的行动逻辑———基2021-06-07
- 黄承伟:设立脱贫攻坚过渡期的政策指向和多重意蕴2021-05-05
- 郑风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两个关键2021-04-20
- 陆福兴:需要形成优先提拔重用脱贫攻坚一线干部的导向2021-04-18
- 刘奇: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接什么?如何接?2021-03-29
- 孙大伟:脱贫攻坚视阈下新“三农”问题辨析2021-03-11
- 任仲平:气吞山河的壮阔行进2021-03-03
- 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公报2021-02-26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重要论述综述2021-02-24
- 骆岭楠 唐大程:“后扶贫时代”贫困边缘群体的困境与扶持路径思考2021-02-21
- 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奇迹2021-02-19
- 习近平: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2021-02-17
- 向德平:贫困治理的中国经验:政策逻辑与实践路径2021-02-14
- 彭庆红:人类反贫困的划时代成就2021-02-12
- 温铁军:脱贫攻坚是全面小康的战略内涵2021-02-01
- 李小云:脱贫攻坚需要在五个方面实现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2021-01-30
- 艾四林:脱贫攻坚: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2021-01-28
- 王晓毅 徐宗阳 阿妮尔:中国特色减贫道路的探索与实践2021-01-21
- 雷明 邹培:精准扶贫的思想内涵、理论创新及价值贡献2021-01-17
- 王亚华 舒全峰:中国精准扶贫的政策过程与实践经验2021-01-14
- 张军扩:中国减贫的成功之道何在2021-01-06
- 魏后凯:中国脱贫攻坚的主要经验2020-12-22
- 余淼杰:中国经济发展助力精准脱贫2020-12-17
- 陈浩:脱贫攻坚实践与中国乡村社会重建——以滇西边境彝族贫困社区功能2020-12-06
- 冯俊: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2020-10-29
- 贺雪峰:精准扶贫的评估难题2020-10-26
- 文燕银 陈琳 张高飞 毛文秀:教育扶贫新阶段:精准扶智2.02020-09-29
- 党国英:脱贫战略的连续性与脱贫机制转换2020-09-28
- 王思斌:后脱贫攻坚中贫困群体经济—社会韧性的建构2020-09-11
- 李迎生:后脱贫攻坚时代构建一体化的反贫困制度体系2020-08-31
- 贺雪峰:论农村宅基地中的资源冗余2020-04-27
- 高飞:合法性、嵌入性与“失准”的精准扶贫——一个新制度主义的视角2020-04-23
- 刘奇:瞄准扶贫对象一直是个悬在半空中晃荡的问题2020-03-12
- 王建:2018年以来,“三区三州”各地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瞄准2020-03-10
- 雷明:构建好全面脱贫后的贫困治理生态2020-02-18
- 田先红:总体性扶贫模式的优势、局限及其破解路径2020-02-14
- 黄承伟:决胜脱贫攻坚的若干前沿问题2019-12-18
- 王雨磊:精准扶贫中的家国关系2019-12-08
- 汪三贵:精准扶贫的现状和未来2019-11-03
- 梅新育:跨境资本流动与扶贫: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随感2019-10-16
- 彭清华:凉山脱贫攻坚调查2019-08-22
- 吴宜财 李俊杰:新时代民族地区精准脱贫全面振兴策略研究2019-06-29
- 许汉泽 李小云:精准扶贫视角下扶贫项目的运作困境及其解释2019-06-23
- 赵俊臣:关于贫困村互助资金的目标偏离问题2019-06-19
- 刘守英:信息基础设施与后精准扶贫阶段的减贫2019-05-01
- 刘守英:精准扶贫攻坚后的扶贫难题2019-03-23
- 程连升 刘学敏:中国特色减贫道路的探索历程和成效经验2019-03-22
- 刘守英:精准扶贫是人类史上的一场伟大试验2019-03-20
- 黄承伟:我国新时代脱贫攻坚阶段性成果及其前景展望2019-03-17
- 贾玉娇:反思与探讨:农村残疾人精准扶贫的目标与实践2019-03-17
- 汪三贵:中国40年大规模减贫: 推动力量与制度基础2019-03-12
- 刘斌志 吕静淑:精准扶贫社会工作者的能力建设:核心能力及其培育策略2019-03-05
- 林顺利 孟亚男:嵌入与脱嵌:社会工作参与精准扶贫的理论与实践2019-03-05
- 陆益龙:乡村振兴中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2019-02-02
- 刘奇:当脱贫攻坚遇到乡村振兴2019-01-27
- 刘永富:有效应对脱贫攻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2018-10-23
- 吴新叶:实施精准扶贫政策需要“上下互动”2018-09-27
- 汪三贵:从区域扶贫开发到精准扶贫2018-09-26
- 李小云:脱贫摘帽重在不返贫2018-09-10
- 刘奇:脱贫攻坚需要强化四个关注2018-08-26
- 韩俊:解读《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2018-08-20
- 王亚华 舒全峰:脱贫攻坚中的基层干部职业倦怠:现象、成因与对策2018-08-19
- 刘永富:脱贫攻坚的科学指引和行动指南——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2018-08-18
- 赵俊臣:精准扶贫到真正的贫困农户2018-08-06
- 王曙光:乡村振兴战略与中国扶贫开发的战略转型2018-08-01
- 郑风田: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反贫困经验2018-07-06
- 张祝平:我国贫困地区文化贫困因素及文化扶贫对策2018-06-29
- 李小云: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三个“再聚焦”2018-06-10
- 张英洪:冷静看待扶贫与致富2018-06-02
- 李洪兴:脱贫攻坚离不开一个“实”字2018-05-30
- 朱启臻:柔性扶贫的尝试:“靠山吃山”的另一种思路2018-04-28
- 李克军:遏制扶贫形式主义须在治理体制转型上求突破2018-04-09
- 李克军:让县乡政府签“脱贫”责任状弊大于利2018-04-09
- 潘文轩:积极防范与化解产业扶贫风险2018-03-12
- 许汉泽 李小云:精准扶贫:理论基础、实践困境及其路径选择——基于云2018-03-01
- 史啸虎:中国脱贫标准到底该是多少?2018-02-28
- 刘合光:推进精准扶贫与扶志扶智深度结合2018-02-25
- 李亮 高利红:论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与精准扶贫的法律对接2018-02-23
- 刘永富:从严从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2018-02-17
- 石涛:多维度聚焦精准扶贫2018-02-14
- 张琦: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理论品格2018-02-14
- 刘鹤:中国要围绕一条主线打好三大攻坚战2018-01-24
- 金碚:环保与扶贫是中国经济增长新秘方2018-01-24
- 李子联:精准扶贫要深化四个认识2018-01-22
- 郑永年:如何实现精准扶贫的可持续性2018-01-21
- 赵超:精准脱贫的核心在于激发内生动力2018-01-21
- 范恒山: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8-01-17
- 郑永年:中国的“精准扶贫”及其未来2018-01-16
- 贺雪峰:农村低保与扶贫实践中的几个问题2018-01-15
- 马峰:深入推进可持续精准扶贫2018-01-08
- 聚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准脱贫,下一步怎么干2017-12-28
- 贺雪峰:精准扶贫最大的问题是识别不精准2017-12-24
- 人民日报:精准扶贫为何成了“精准填表”?2017-12-24
- 夏庆杰:中国的全方位扶贫2017-12-18
- 梁文凤:精准扶贫助推社会公平2017-12-05
- 韩俊: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2017-11-27
- 陈文胜:亟需对脱贫攻坚战略决策进行理论阐释2017-11-26
- 杨宜勇:认识“精准扶贫”理论的内涵和世界意义2017-11-08
- 郑永年:中国农村的贫困与治理2017-10-23
- 张晓山: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精准脱贫之路2017-10-18
- 洪大用:完善贫困治理体系推进贫困治理现代化2017-10-11
- 朱启臻 鲁可荣:扶贫理论的问题与反思2017-09-29
- 林毅夫:中国特色扶贫道路越走越宽2017-09-21
- 王曙光:扶贫的组织载体是什么?2017-09-17
- 王曙光:论内生性扶贫2017-09-11
- 刘永富: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新拓展新成就2017-09-06
- 王曙光:社会网络扶贫2017-09-04
- 贺雪峰:当前农村扶贫工作中的几对辩证关系2017-07-28
- 贺雪峰:贫困地区产业扶贫为何容易失败2017-07-15
- 陈文胜:中国脱贫攻坚的战略机遇与长效机制研究2017-07-05
- 贺雪峰:中国农村反贫困问题研究:类型、误区及对策2017-06-27
- 朱启臻:柔性扶贫理念的精准扶贫2017-03-10
- 严隽琪:扎实推进农村扶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7-02-28
- 胡应斌:教育扶贫才能真正阻断贫困延续2016-11-19
- 韩俊: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若干问题的分析思考2016-09-06
- 刘晨:关于农村精准扶贫的一点思考2016-04-20
- 杜志雄 詹琳:实施精准扶贫新战略的难题和破解之道2015-12-20
- 刘奇:处理好脱贫攻坚十大关系2015-12-16
- 吴显昆:为什么大凉山等贫困地区越扶越贫?2015-09-05
- 王晓毅:以精准扶贫打破留守与贫困的因果链2015-08-22
- 葛志军等:精准扶贫:内涵、实践困境及其原因阐释2015-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