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历史
大历史,从中西方来看,均强调从宏观角度把握历史。在西方,"大历史"流派是二十世纪中叶后兴起的新现象。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下,"大历史"流派以物理学"大统一理论"为基础,在宇宙时空观下,以进化化、系统论为代表的生物学、宇宙学等自然科学理论和方法为途径,解释宇宙、自然界与人类社会起源及演化的普遍规律,是西方"世界历史"观念和宏大叙事的当代复兴。在中国,“大历史观”主要由历史学家黄仁宇影响、传播,其主要观点为:从小事件看大道理;从长远的社会、经济结构观察历史的脉动;从中西的比较提示中国历史的特殊问题。
最新文章
- 孙正聿:从大历史观看中国式现代化2022-05-11
- 黄朴民:杭大历史系的亮丽风景线:“强力三人组”2021-11-27
- 程美东:大历史视角下的新中国70年2021-01-28
- 罗文东:构建世界历史体系的方法和原则2020-03-06
- 于沛:从大历史观看人类命运共同体2019-02-02
- 吴重庆:社会主义“大历史”与《开放时代》的议题设置2018-10-27
- 龙应台: 我希望在大历史的隙缝里找到个人史2018-09-07
- 陈乐民:历史的观念:释“历史的长期合理性”2018-08-01
- 朱云汉:一个台湾学者眼中的中共体制2016-06-22
- 周树山:革命与黄仁宇的“大历史观”2016-02-12
- 黎海波、陈泽文:“大历史观”下的明治维新2016-02-12
- 彭凯平:邂逅戴蒙徳:什么是真正的大历史观?2016-02-12
-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和我的“大”历史观2016-02-12
- 李金铮:王笛《茶馆》之方法论2016-02-12
- 江湄:傅斯年的“中国大历史”2016-02-12
- 弗雷德·斯皮尔:大历史中的道德问题初探2016-02-10
- 黄留珠:中国古代史学的“大历史”传统2016-02-10
- 张旭鹏:西方普遍史传统与大历史2016-02-10
- 沈卫威:民国文学教育中的大历史与小细节2016-02-10
- 郑永年:从大历史角度看“中国模式”2016-02-10
- 白少飞:以大历史观看待中国的现代化2016-02-04
- Vamei:小黄人背后的大历史2015-09-14
- 张洪涛:边缘抑或中心:大历史视野中习惯法命运研究2013-12-25
- 韩毓海:从大历史看毛泽东的思想遗产2013-09-09
- 潘星辉:“旧社会”与“新史学”:试析黄仁宇的“大历史”之路2013-03-23
- 傅国涌:大历史中的小细节2010-08-06
- 杨奎松:大历史,小道德2010-06-22
- 陈奉林:从大历史的角度读何芳川先生《中外文明的交汇》2007-07-06
- 孙隆基:公元一千年前后2007-05-16
- 萧功秦:大历史的魅力 2004-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