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原名罗马化:Kuomintang;简称国民党、KMT;英文亦可直译作“Chinese Nationalist Party”)为孙中山所创建的一个中国政党。是中华民国与亚洲历史最悠久的政党之一。其前身最早为成立于1894年的兴中会,而后分别改组为中国同盟会、中国国民党及中华革命党,1919年10月10日经孙中山改组后改为现名。中国国民党从1928年北伐成功、国民政府统一全国起,至1948年改组中华民国政府。于1949年解放战争中失利,从中国大陆撤守至台湾岛,现为台湾省政党。
最新文章
- 金之夏:国民党战时民众工作失败的历史考察——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2023-03-09
- 吴启讷:国民党在台湾的三民主义实践及其成败2022-12-14
- 严安林 肖杨:朱立伦再任党主席能否开创国民党新的未来2021-12-06
- 方志华:中国国民党的战略困境与出路何在2021-02-19
- 梁志: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三年的中缅关系再探讨2020-11-06
- 杨兴梅:“反封建压迫”:国共反缠足观念的合离2020-06-01
- 冯筱才:“中山虫”:国民党党治初期瑞安乡绅张棡的政治观感2020-05-17
- 李志毓: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左派青年的困顿与探求(1927—19322020-04-24
- 谢大宁:中国国民党还有未来吗?2020-04-19
- 王才友:浙江国民党基层党务发展之考察(1927—1931)2020-04-13
- 王彬彬:鲁迅与1930年的国民党浙江省党部2019-10-04
- 李杨:孙中山之后的国民党“联俄”——以胡汉民申请国民党加入共产国际2019-09-17
- 王才友:代际传递与党部再起:浙江平阳乡绅与国民党“党治”的推行(12019-09-17
- 王奇生:工人、资本家与国民党——20世纪30年代一例劳资纠纷的个案2019-08-24
- 张文涛:一九二七年国共分裂后国民党对党内共产党理论的清除及其影响2019-08-18
- 李杨:孙中山之后的国民党“联俄”2019-07-25
- 徐纬光:军队、战争与国家整合:对晚清至民国的考察2019-07-23
- 于宁:抗战初期国民党军事情报影响探析2019-06-04
- 赵庆云:1950年代中国大陆与台湾当局对新西兰华侨的争夺2019-05-09
- 陈剑:正面战场国军十大主力2019-03-15
- 尤小立:期待与失望:胡适与国民党政府对日政策分歧的再考察2019-01-02
- 金以林:内斗,蒋介石与国民党派系斗争2018-03-20
- 王奇生:党政关系:国民党党治在地方层级的运作(1927-1937)2018-03-13
- 冯筱才:政争与“五四”:从外交斗争到群众运动2018-01-17
- 颜德如:孙中山贤能政治观之反思2018-01-09
- 郭德宏:论抗日战争史研究中的若干重大问题2017-10-04
- 周树山:钱穆不入国民党2017-09-02
- 朱英: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苏州商团的改组与消亡2017-08-15
- 朱英:北伐之前的国民党与民众运动2017-08-15
- 朱英:商民运动时期商民协会与商会的关系:1926—19282017-08-10
- 朱英:商民运动期间国民党商会政策的发展变化2017-08-02
- 魏文享:职业团体与职业代表制下的“民意”建构—以1931年国民会议2017-07-29
- 朱英:国民革命时期的武汉店员工会2017-07-28
- 朱英: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商会法的修订及其影响2017-07-18
- 朱英:商民运动后期上海商民协会的建立2017-07-15
- 纪明葵:吴敦义躲不过“92共识”这个坎2017-05-26
- 金以林:党治与派系:国民党正统之争2017-05-19
- 朱英:再论国民党对商会的整顿改组2017-05-08
- 朱英:国民党推行商民运动的方略2017-05-02
- 魏文享:“党规”与“国法”:国民党民众组训体系中的社团制度分析2017-04-11
- 朱英:国民党“三大”前后的商会存废之争与商民协会的解散2017-04-11
- 朱英:论广东第一次全省商民协会代表大会2017-03-31
- 王奇生:战时大学校园中的国民党2016-12-04
- 王海军: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在书刊发行领域的博弈2016-08-28
- 桑兵:“新文化运动”的缘起2016-08-14
- 南方周末:“台湾好人”马英九2016-05-24
- 朱汉国:东北易帜原因初探2016-03-28
- 严泉:2004年:中国国民党的宪政转型2016-03-28
- 王奇生:评蒋永敬《蒋介石、毛泽东的谈打与决战》、金冲及《转折年代—2016-03-10
- 陈红民、徐亮:《陈诚日记》:国民党军的“围剿”因何失败2016-03-10
- 朱鸿召:国民党少将观察员徐佛观眼中的延安2016-02-15
- 谢清果 曹艳辉:“解严”后政党角力下台湾新闻自由的进步与迷思2016-01-30
- 丁学良:最后的中国国民党人2016-01-18
- 曹昔舜:国民党何以如此惨败?2016-01-18
- 黄浩:国民党恐彻底爬不起来2016-01-15
- 何村:抗战时期民族主义视阈下的国民党党营报纸大众化2016-01-10
- 刘贵福:抗战中期的国共配合作战问题2015-11-30
- 张鸣:作为替罪羊的“奸商”2015-11-20
- 谢祥京:唐仁和口述:家父唐生智与南京保卫战2015-11-20
- 木然:台湾国民党内部以派制派的利与弊2015-11-10
- 木然:如果台湾没了国民党会怎么样?2015-10-23
- 木然:台湾国民党内部以派制派的利与弊2015-10-23
- 陈星:再这样下去 国民党要完蛋!2015-10-15
- 王奇生、凌绝岭:中国何以取得抗战最后胜利2015-10-14
- 袁刚 邓博宇:人权论争与国民党的训政、宪政2015-10-13
- 许亿:换柱是压倒国民党的最后一根稻草2015-10-11
- 许川:国民党能否浴火重生?2015-09-14
- 朱英:1920年代中国商会存废纷争2015-08-31
- 汪朝光:关于“官僚资本”的争论与国民党执政的危机2015-08-02
- 汪朝光:“积极”抗战中的消极面——国民党官员日记有关叙述拾遗2015-08-01
- 葛剑雄:1949年教授们为何恨国民党2015-05-30
- 苏嘉宏:国民党两岸路线与“总统”候选人2015-05-19
- 朱立伦担任国民党主席后的挑战与前景2015-05-12
- 袁伟时:评尚小明教授的恶劣学风2015-05-08
- 刘文祥:神秘的国民党临时全代会:“蒋总裁”是如何诞生的?2015-03-29
- 文贯中:父亲文强与国、共恩怨一世纪2015-03-12
- 谌旭彬:戴笠与军统:鲜为人知的另一面2015-02-19
- 耿云志:西方民主在近代中国的命运2015-01-20
- 谢祥京:中国抗日战争的游击战2015-01-13
- 谢祥京:拜访土司后裔与茶里老兵2015-01-02
- 王海晨:张学良谈“国民党为什么打不过共产党”2014-12-17
- 丁礼庭:国民党应该如何调整两岸政策2014-12-15
- 谢郁:国民党走到生死存亡的边缘2014-12-04
- 老徐:马英九是个好人,但是好人不见得是个好官2014-12-03
- 刘维开:“铁血救国会”并不存在?2014-11-24
- 储安平:现在的问题2014-11-23
- 王奇生:弱势独裁政党的历史命运2014-11-14
- 贺越明:罗孚与徐复观的隐秘交往2014-10-13
- 许纪霖:从边缘走向中心2014-09-15
- 谢清果 曹艳辉:“解严”后政党角力下台湾新闻自由的进步与迷思2014-09-07
- 丁礼庭:台湾为什么要搞打击大陆航母的“兵棋推演”? 2014-06-25
- 何志明:国民党的“中纪委”——中央监察委员会2014-04-14
- 丁仁方:国民党在南台湾或结构崩盘2014-01-29
- 张家康:毛泽东在国民党任职的日子2014-01-14
- 魏雅丽:蒋介石早年是如何在国民党中崛起的2013-12-30
- 刘性仁:多事之秋国民党,十九全后何去何从?2013-11-14
- 锺维平:国民党大分裂?妨碍和平发展2013-09-10
- 论题:民国时期国民党政治演变的特点与历史轨迹2013-08-30
- 朱英:“革命”与“反革命”:1920年代中国商会存废纷争2013-07-04
- 杨天石 丁东:国民党是如何失掉大陆的2013-04-27
- 黎建军:从同盟会到国民党——革命党失败的历史转型2013-03-21
- 李杨:孙中山“联俄”:不得已的权宜之计?2013-03-06
- 杨旭 余衔玉:反对国民党新闻专制的“拒检运动”2013-02-17
- 杨平:从执政党到议会民主党的转型之痛——台湾国民党转型的经验与教训2012-12-31
- 袁伟时:国民党用革命手段建立党国,并非辛亥革命正统2012-11-16
- 漆多俊:中国革命(国、共)两条路线的分合沉浮(下)2012-10-15
- 漆多俊:中国革命(国、共)两条路线的分合沉浮(上)2012-10-15
- 陈占彪:国民党反对日本重占琉球之依据2012-09-13
- 徐政龙:对国民党“党化教育”的简述2012-08-25
- 费正清 崔瑞德:与国民党的“磨擦”、新四军事变2012-07-06
- 张永:1912年中国国会选举试析2012-04-03
- 王奇生:清党以后国民党的组织蜕变2012-01-30
- 张永:1920年前后中国各政治派别对不同社会主义模式的态度及其影响2012-01-09
- 陈独秀:国民党四字经2011-11-30
- 李杨:胡汉民与蒋介石的“党权”与“军权”之争2011-10-27
- 张永:民初第一次国会选举竞选活动研究2011-10-15
- 宋淑玉 刘红:国民党兴衰的借鉴与启示2011-09-03
- 王奇生:国民党的清党运动2011-07-23
- 刘明明:抗日战争时期两次宪政运动中的自由知识分子2011-06-02
- 王也扬:腐败问题与去台后的国民党2011-05-12
- 刘景岚:国民党与台湾政治转型的内在关联性2011-04-01
- 袁伟时:袁世凯与国民党:两极合力摧毁民初宪政2011-02-26
- 傅国涌:胡适何曾被国民党逮捕过?2011-02-12
- 林孝庭:共产主义中国之前的国民党、穆斯林军阀和"开发大西北"运动2011-01-29
- 石之瑜:国民党如何摆脱反统的宿命?2010-12-17
- 马英九:党的改革与台湾愿景2010-06-27
- 杨奎松:国民党代表谁?2010-06-22
- 胡博:“令不出统帅部”的国民党派系之争2009-10-25
- 梁小民:国民党的经济失败2009-09-27
- 许纪霖:国民党如何失去知识分子的支持2009-09-27
- 郑振清:国民党“百年老店”向何处去2009-09-25
- 梁小民谈国民党的经济失败2009-09-20
- 王彬彬:胡适、鲁迅与陈德征2009-09-13
- 杨奎松:国民党的政治失败2009-09-09
- 石之瑜:谁打赢了内战?2009-06-21
- 许之远:我在国民党中评委会议的提案2009-01-14
- 吴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2008-12-29
- 张鸣: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乡村自治”2008-09-09
- 丁松泉:一个令人尊敬的政党2008-03-26
- 林明理:我们如何解读国民党2008-02-27
- 吕克:“狂风扫绿叶”的若干意蕴2008-01-16
- 吴稼祥:国民党化蝶的启示2008-01-15
- 唐德刚:政学系探源2007-12-16
- 刘山鹰:论联合政府——中国共产党的一次宪政主张(1944-19452007-08-21
- 丁松泉:国民党的党章修改与艰难转型2007-05-27
- 张博树:台湾国民党主席选举给大陆的启示2006-05-31
- 章慕荣:九一八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陆军武器装备建设之考察2005-08-12
- 刘山鹰:1946年政协会议与中国宪政设计2005-07-01
- 郝望:国民党的转变: 台湾政党政治之发展经验2005-03-08
- 朱宗震:辛亥革命的动员模式和国民党失败的历史命运2004-09-09
- 张涛:国民党政权溃败的政治学分析2002-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