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
“楚辞”一词最早见于《史记•酷吏列传》,说明这个词语大约成于西汉初年。《楚辞》一书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它是自战国至东汉由不同人纂辑增补而成的,主要是屈原、宋玉的辞赋及汉人的悼伤屈原、以事名篇的拟骚辞赋。通行版本的《楚辞》篇目结构基本依据洪兴祖的《楚辞补注》,全书17卷。楚辞与国风,并称“风骚”,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典范。
最新文章
- 易闻晓:楚辞与汉代骚体赋流变2020-03-29
- 俞志慧:两汉的屈原批评及《楚辞章句》的解释取向2017-05-31
- 梅琼林:论钱锺书的楚辞研究方法2015-09-03
- 崔富章:十世纪以前的楚辞传播2015-08-27
- 葛晓音:从《离骚》和《九歌》的节奏结构看楚辞体的成因2015-05-18
- 方铭 章映:2005年的屈原研究与楚辞学研究2015-03-28
- 许欣:2000年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屈原学会第八届年会综述2015-03-28
- 常森:论共时性理解对《楚辞》《诗经》研究的意义2015-02-20
- 何长文:《诗经》与《楚辞》的审美异趣2015-02-09
- 熊良智:《楚辞》“二湘”误读之解释2015-01-14
- 臧策:“文化诗学”视界中的屈原与《楚辞》2015-01-14
- 郭纪金:“诵”字的音义辨析与楚辞的歌乐特质2015-01-14
- 罗建新:“楚辞”指称的学术史考察2015-01-14
- 曾亚兰 赵季:说仇兆鳌以楚辞注杜诗2015-01-04
- 许结:论宋玉赋的纯文学化倾向2014-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