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战略
(中医)
微信扫码订阅 推送实时更新
中医,也称汉医,是指以中国汉族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重要经典包括中医《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在促进文明互鉴、维护人民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18年10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将中医纳入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学纲要。
编辑推荐
- 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2023-02-28
- 中国的中医药2021-04-13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2021-02-10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2021-02-09
最新文章
- 何明星: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出版与传播中医?2023-03-11
- 唐小兵:傅斯年与1934年的国医、西医之争2023-01-25
- 张其成:禁微则易 救末者难2022-12-23
- 张其成:通则不痛 痛则不通2022-12-23
- 张其成:彰显独特的中国智慧 坚守中医价值理念2022-12-22
- 张其成:中医里面的国学2022-12-14
- 张伯礼院士:中医药如何守正创新,走向世界2022-11-03
- 王君平:依法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2022-07-11
- 王永炎:回归象思维,深化中医理论研究2022-05-21
- 黄璐琦 李宏伟:大力发展中药生态农业2022-05-16
- 蒙培元:中国哲学主体思维对中医学的影响2022-05-12
- “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2022-03-30
- 王胜昔 丁艳:拥抱中医药发展的春天2021-12-03
- 黄璐琦:发挥中医药优势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2021-11-19
- 刘克敌:不以中医治病,却用中医治学——陈寅恪的“中医观”2021-11-06
- 王晨:全面贯彻实施中医药法 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和健康中国建设2021-09-27
- 余艳红 于文明:做好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2021-08-02
- 楼宇烈 张伯礼 黄璐琦 张其成: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2021-04-30
- 敬天林:中国的文明观与中医学史的文化精神2021-04-13
- 敬天林:中医药学——广泛深厚的文化自信2021-04-13
- 邢玉瑞:天人关系理论与中医学研究2021-04-13
- 张曼菱:这个民族的中医2021-04-13
- 张伯礼:引领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2021-04-02
- 楼宇烈:中医是一种生命哲学2021-03-25
- 王宜:珍惜传统医学瑰宝 大力推进中医药非遗项目传承保护2021-03-12
-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同志就《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2021-02-10
- 肖雄 李剑:新中国成立初期针灸推广工作检视——以中南区为中心2021-01-11
- 余新忠:医圣的层累造成 (1065—1949年) 2020-04-11
- 龚鹏程:中药西传是一场守法的革命2020-02-09
- 王一方:饭桌上的中医与思想史上的中医2018-02-25
- 我们的身体是“客观存在”吗?2017-06-19
- 科学已经告别纯真年代——江晓原访谈 2017-06-19
- 没有科学的技术是否可能?2017-06-13
- 傅斯年:再论所谓“国医”2016-03-13
- 傅斯年:所谓“国医”2016-03-13
- 张志恒:“赛先生”来到过中国吗?——对中医和科学的思考2015-12-14
- 屠呦呦诺奖演讲:青蒿素的发现:传统中医给世界的礼物2015-12-08
- 马金生:自保、革新与维权2015-11-27
- 苗兴壮:梁漱溟中医文化早熟论与天启2013-03-30
- 周大伟:中医民事侵权:一个被法律遗漏的角落2012-09-29
- 何小手:畸形“科学人格”下的论战法则2012-06-27
- 于昶:中医发展现实困境的文化与经济因素分析2012-06-23
- 柳昌清:渗透逻辑与中医理论的现代化探索2012-06-16
- 邓文初:“失语”的中医2011-12-11
- 韩德强:社会病需要社会中医2011-08-07
- 张再林:中医的“身体符号”系统的特征及其意义2011-02-22
- 杨念群:中西医冲突下的身体与政治2010-09-30
- 潘朝曦:中医:解读生命的中华大智慧2008-12-10
- 贺霆:跨文化的中医之二:中医西传现象的人类学研究2008-08-15
- 贺霆:跨文化的中医之一:中医在法国的形态及启示2008-08-15
- 杨曾宪:废中医论者废的是民主科学精神2008-03-18
- 鞠曦:中国哲学、中医学与温病论治: 兼论“非典”之误2008-02-26
- 杨曾宪:“关公”“秦琼”之战,可以休矣——我在“哲学法庭”评判中西2007-12-11
- 鞠曦:中国哲学、中医学与温病论治──兼论“非典”之误2007-07-20
- 周其仁:中医与西医的分叉2007-07-19
- 张其成:中医哲学研究的问题及其意义2007-06-20
- 徐迅雷:公共人物为什么无法正视自己心魔2007-02-01
- 郝先中:民国时期围绕中医存废问题的论战2007-01-25
- 王庆其:“废止中医”是对历史的无知2006-12-16
- 刘力红:中医与传统文化2006-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