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庸之恶
“平庸之恶”英文为Evil of banality,作为哲学术语,是指在意识形态机器下无思想、无责任的犯罪。一种对自己思想的消除,对下达命令的无条件服从,对个人判断权利放弃的恶。平庸之恶的概念,是由犹太裔著名政治思想家汉娜·阿伦特提出来的。1961年4月11日,以色列政府对艾希曼的审判在耶路撒冷进行,审判一直持续到5月31日,艾希曼最终被判处绞刑。【相关专题:阿伦特】
最新文章
- 吕嘉健:“平庸之恶”的过度批判与“无思”的默认设置2022-03-01
- 郑渝川:遏制平庸之恶是可能的吗2016-06-28
- 魏英杰:平庸的恶:被误读与滥用的概念2016-06-28
- 李秀伟:何谓平庸之恶2016-06-28
- 崔卫平:哪有什么平庸可言2016-06-24
- 张进:“平庸之恶“2016-06-24
- 张进:山东疫苗案的本质是人心的溃散2016-06-24
- 徐贲:犬儒主义是弱者的抵抗 知识分子失败是全社会的不幸2016-06-24
- 刘瑜:恶之平庸2016-06-22
- 冯婷:通向“恶的平庸性”之路2016-06-22
- 王佳鹏:奥斯维辛不只有“平庸之恶”2016-06-22
- 刘铁芳:面对我们生命中“平庸的恶”2016-04-07
- 郭于华:今天我们为什么读汉娜·阿伦特?2015-09-01
- 反抗平庸之恶?不是平庸,而是恶2014-09-28
- 谌洪果:以独立的思考和判断来对抗平庸之恶2014-05-03
- 刘自立:“平庸的恶”再次展现2014-02-15
- 彼得·鲁德娄:平庸的体制之恶 2013-09-30
- 韩西林:“文化大革命”与“平庸的恶”2012-08-04
- 戴志勇:以日常之善抵抗平庸之恶2012-06-27
- 陈行之:平庸是一种恶2012-01-10
- 吴稼祥:混合型流行性的平庸之恶2009-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