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全书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三国演义》名播四海,也受到了外国读者的欢迎。,朝鲜、日本、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英国、法国、俄国等许多国家都有本国文字的译本,并发表了不少研究论文和专著。
最新文章
- 黄霖:明代“四大奇书”的当代价值2018-08-09
- 欧阳健:决策:诸葛亮艺术形象的本质和灵魂2018-05-01
- 欧阳健:《三国演义》主题探究的模糊性和相对性2018-04-17
- 欧阳健:《三国志演义》忠义问题新说2018-04-04
- 李英武:《三国演义》与《平家物语》艺术特色之比较2016-03-13
- 杜贵晨:《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是山东东平人2016-03-13
- 梅新林 韩伟表:《三国演义》研究的百年回顾及前瞻2016-03-13
- 沈伯俊:《三国演义》与明清其他历史演义小说的比较2016-03-13
- 杜贵晨:《三国演义》徐庶归曹故事源流考论2016-03-13
- 李炳钦:《三国演义》的史诗品格2016-03-10
- 郑铁生:《三国演义》诗词的功能、意蕴和价值2016-03-10
- 张志和:《三国演义》的最初写定者应是南方人2016-03-10
- 刘孝严:《三国演义》的天命观2016-03-10
- 马宝记 朱雨生:“英雄”与“奸雄”2016-03-10
- 毛丹武:《三国演义》的价值谱系和人物形象2016-03-01
- 厚艳芬:《三国演义》版本演变述略2016-03-01
- 刘孝严:《三国演义》的成败论2016-03-01
- 秦玉明:天道循环:《三国演义》的思想核心2016-02-29
- 沈伯俊:新时期《三国演义》研究论争述评2016-02-29
- 王立兴 吴翠芬:一部雄伟瑰丽的史诗2016-02-29
- 沈伯俊:一九九七年《三国演义》研究综述2016-02-29
- 龙协涛:用接受美学读解《三国演义》和《水浒传》2016-02-29
- 张志和:由周静轩诗看《三国演义》的版本演变2016-02-29
- 竺洪波:再评《三国演义》中的“英雄史观”2016-02-29
- 刘孝严:正统观与《三国演义》2016-02-29
- 沈伯俊 金文京:中国和日本:《三国演义》研究的回顾与展望2016-02-29
- 傅隆基:忠实原著,超越原著2016-02-29
- 杜贵晨:古代小说考证同名交错之误及其对策2016-02-27
- 王学泰:《三国演义》与游民2015-04-28
- 王学泰:“水浒气”与“三国气”2015-04-28
- 刘再复:我为什么不喜欢《三国演义》与《水浒传》2015-02-06
- 闫恩虎:长歌当哭话魏延2014-12-31
- 潘知常:《三国演义》:问天下谁是英雄2014-11-04
- 刘再复:三国水浒是人心的地狱2014-07-30
- 刘学伟:新三国(三个文明)演义概述2011-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