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马克思主义
现代西方国家中存在一种反对激进的列宁主义但又属于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它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最初是共产国际内部一种“左”倾思潮,在受到共产国际的批判后,在党外发展起来。这股思潮在开始时没有自称或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1955年,M.梅洛-庞蒂在《辩证法的历险》一书中,强调“西方”马克思主义同列宁主义的对立,并把前者的传统追溯到G.卢卡奇在1923年发表的《历史和阶级意识》。在这以后,人们就广泛地用这个概念称呼这一思潮。在60年代末期西方的新左派运动中,特别在1968年的法国“五月风暴”中,这一思潮曾被激进的青年学生和工人奉为反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等级制异化制度的思想武器。西方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把马克思主义同现代哲学的一些流派结合了起来,在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和对社会主义的展望上,在革命的战略和策略上,提出了同激进的列宁主义相对立的见解。
最新文章
- 曹晋:网络流量与平台资本积累——基于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的考察2022-03-01
- 俞吾金:西方马克思主义简介2021-08-05
- 冯颜利: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流变与新动向2021-01-19
- 王雨辰: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当代西方的理论效应及其当代价值2020-07-06
- 吴子枫:阿尔都塞的国家理论2019-12-06
- 熊光清: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主义的反思和探索2017-03-11
- 张一兵:深度解读:西方马克思主义与卢卡奇2016-05-25
- 张一兵:从经济“物化”到心灵的“支配”2016-05-24
- 张一兵:阿尔都塞: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史的重新考证2016-05-24
- 汪行福:社会统治与意识形态的关系2016-03-23
- 张旭曙: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形式概念2016-03-23
- 时海燕、王凤才:“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的历史演变2016-03-23
- I. 济曼: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迷失与复苏2016-03-22
- 袁久红: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方法论走向2016-03-20
- 何萍: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传统及其历史嬗变2016-03-20
- 许明: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现代性问题2016-03-12
- 汪行福:“西方马克思主义”已经终结了吗2016-03-12
- 马拥军: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当代意义2016-03-12
- 邰丽华: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内涵的新拓展2016-03-10
- 周穗明: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旗下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面批判2016-03-10
- 王雨辰:从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到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03-10
- 袁银传 杨乐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路径及其启示2016-03-09
- 李佃来:卢森堡的民主思想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回应2016-03-09
- 余文烈:我国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2016-03-09
- 陈振明:技术、生态与人的需求2016-03-09
- 安启念:东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区别及其实质2016-03-09
- 李滨 刘毅:西方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研究近况与实践2016-02-13
- 周穗明:实证主义与批判理论的结合2016-01-21
- 贺翠香:法兰克福学派在中国的影响及其意义2016-01-21
- 俞吾金:批判理论的界限 ——对法兰克福学派主导思想的反思2015-07-25
- 张一兵:奥斯维辛背后不可见的存在论剩余 ——阿甘本《奥斯维辛的剩余2015-07-01
- 张一兵:国外马克思主义突围与坚守2015-07-01
- 孟登迎:阿尔都塞与中国:相隔与相遇2014-12-05
- 张一兵:再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本研究中的伪同一性问题2012-10-02
- 吴友军 白刚: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的当代走向与当代延展2012-02-20
- 张一兵:齐泽克:拉康对马克思的全面接管201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