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
跨文化是跨越了不同国家与民族界线的文化,是不同民族、国家及群体之间的文化差异,是通过越过体系以经历文化归属性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在交往中“参与者不只依赖自己的代码、习惯、观念和行为方式,而是同时也经历和了解对方的代码、习惯、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所有关系。
最新文章
- 曲畅 任东升:跨文化互译中的概念误读2022-04-07
- 李欣人:儒家文化视域下跨文化传播观念的重构2022-01-20
- 陈少明:跨文化视野中的“道”2021-12-17
- 姜飞:后殖民之后:全球传播体系的文化批判2021-10-21
- 赵月枝:否定之否定?从中外传播学术交流史上的3S说起2021-07-21
- 史安斌 盛阳:从“跨”到“转”:新全球化时代传播研究的理论再造与路2021-01-04
- 邓京力 林漫:论思想史的“全球转向”2020-03-16
- 钟邦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跨文化和文明多样性之间的关系2019-12-14
- 赵汀阳 阿兰·乐比雄:跨文化对话,是为了消除误解2019-07-09
- 赵汀阳:海内存知己2019-07-09
- 陈晓:流徙缅甸:跨文化视域中的赵德胤电影2019-04-19
- 刘勇:五四新文学的跨文化品格2018-12-17
- 孙惠柱:跨文化戏剧之旅中的东西融合2018-08-20
- 莫兰:让世界现象学“共同哲思”2018-08-16
- 高文斌:百科全书与万物互联:一段跨文化漫想2017-10-30
- 陈小青:基于文化图式的跨文化互动分析2017-07-28
- 李国彤:从跨文化视角反思戊戌时期的妇女启蒙 2016-05-17
- 刘禾:燃烧镜底下的真实2016-04-14
- 吴飞:国际软实力传播战略分析2016-01-14
- 吴飞:与他人共在:超越“我们”/“你们”的二元思维2016-01-14
- 李幼蒸:对后现代主义历史哲学的分析批评2015-08-22
- 郭萍:理性的困惑:跨文化伦理何以可能?2015-07-30
- 史景迁:十七世纪的跨文化之梦2014-03-05
- 跨文化协同:新时期中国腐败治理的重要维度2013-08-30
- 孙惠柱:从实验到主流:跨文化语境中中国实验戏剧的路径2012-10-13
- 程广云:应对全球化的跨文化战略思考2012-03-23
- 方朝晖:波士顿学者论儒家(1):杜维明论儒学的跨文化发展2012-02-15
- 姚介厚:跨文化哲学的四个维度2012-02-11
- 孙惠柱:从“间离效果”到“连接效果”2010-12-12
- 钟鸣旦:中欧“之间”和移位——欧洲和中国之间的图片传播2010-08-06
- 陈跃红:文化的冷感——一则关于文化对话的田野笔记2010-04-13
- 张隆溪:毒药和良药的转换:从《梦溪笔谈》说到《罗密欧与朱丽叶》2009-07-06
- 米歇尔苏盖:他者的智慧:在需要共同管理的世界中尊重文化差异2009-07-03
- 彭凯平:文化与心理:探索及意义2009-05-18
- 乐黛云:当代中国比较文学发展中的几个问题2009-03-06
- 蔡尚伟 刘海霞:全球口味﹢中国气派﹢异域元素2009-03-04
- 贺霆:跨文化的中医之二:中医西传现象的人类学研究2008-08-15
- 贺霆:跨文化的中医之一:中医在法国的形态及启示2008-08-15
- 孙惠柱:奥运会与跨文化表演2008-08-04
- 周宁:走向“间性哲学”的跨文化研究[①]2008-05-08
- 周宁:“把最高级的描绘留给了中国”——西方现代性源起的中国灵感2008-05-06
- 周宁:跨文化形象学的中国问题2008-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