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昉:“高水平均衡陷阱”是不成立的——“李约瑟之谜”再解的相关文章
蔡昉:“高水平均衡陷阱”是不成立的——“李约瑟之谜”再解
解释国家兴衰是许多学科旷日持久的学术好奇心所在,经济学家更是孜孜不倦地发展出各种理论框架。激励人们把古代中国这个经历了由盛至衰的历史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是以著名的中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命名的所谓“李约瑟之谜”。这个谜题寻求回答为什么在前现代社会,中国科技遥遥领先于其他文明,而近现代中国不再具有这样的领先地位。“高水平均衡 更多...
陈强:李约瑟之谜再思考:工商产权保护说
2010年6月11日,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陈强应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邀请,发表了题为“李约瑟之谜再思考:工商产权保护说”的演讲。演讲主要内容如下:一、非制度经济学解释的不足,“科举制寻租说”无法成立“科学决定论”假定科学革命是工业革命的前提。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发生在1850年之后,比工业革命晚了一百年。科学革命使工业 更多...
易纲:再解李约瑟之谜
对于著名的李约瑟之谜—为什么在前现代社会中,中国科技遥遥领先,但工业革命却没有发生在中国,到了现代以来,中国的科技水平就落后了—已经有多个版本的解答。我在这里从文化比较的角度提出另外一个答案。 李约瑟自己认为,中国强大的封建官僚制度是最主要的原因。在这一强大的制度下,商人难以获取地位与权力,商业得不到蓬勃发展,技术发明 更多...
孔祥智:高水平陷阱?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李约瑟博士发表了其多卷本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的第一卷,提出了被学术界称为“李约瑟之谜”的著名假说,即为什么中国在十五世纪之前远领先于欧洲文明,而在此后却逐渐落后于西方世界?(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第一分册,3页)换句话说 更多...
翦伯赞自杀之谜
翦伯赞(1898—1968),湖南桃源人,维吾尔族。著名历史学家。1965年底,他对到访的《文汇报》记者公开批评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认为姚是“打棍子”、“扣政治帽子”,并指出吴晗“在政治上没有问题。如果这样整吴晗,所有正直的知识分子都会寒心”。毛泽东要给翦伯赞出路,翦伯赞却自杀了。1968年12月2 更多...
陈平:中国之谜与中国之道
西方自由、民主、法治的价值观确实推动工业化的发展,也带来严重的生态和社会危机。中国机遇、协商、实验的价值观极大地推动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与自主创新。在向知识经济转型的历史阶段,中国的创新与实验,会丰富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并改善现有的世界秩序。 更多...
郭熙保: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之谜新解——来自后发优势视角
[摘要]过去的五十年是个创造经济奇迹的时代。特别是在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创造了又一个经济奇迹。作为后发国家,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后发优势的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就是后进国家相对于先进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客观有利条件,后发优势具有相对性、客观性、潜在性和递减性的特征。按要 更多...
张志扬:维纳斯断臂之谜
一 萌萌的命符——“想象”借用一个象征:“维纳斯断臂之谜”——“真实、残缺与想象”萌萌的问题意识:一定有一个真实完整的“维纳斯”——隐藏的但丢失了的谜底现实的维纳斯——“断臂”——残缺的美(一定不是丑)恢复完整的愿望——“想象”(补全—实践—失败 / 理想) 三者都是真实的,但每一种真实又是一个问题,如“完整”,假设开 更多...
张杰:中国的高货币化之谜
内容提要:通过将政府对银行体系的补贴和担保因素引入Mckinnon的最优货币化模型,本文初步认定政府对银行体系的控制是导致中国高货币化结果的基本原因。而基于Bailey-Cagan函数的提示,本文进一步发现,在政府对银行体系实施有效控制的前提下,内部货币扩张具有与外部货币扩张不同的货币需求“预算约束”和福利后果。其要害 更多...
汪伟:中国高储蓄之谜尚难破解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的储蓄率也屡创新高。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库提供的数据,计算中国的平均储蓄率,1980—2009年约为39.8%;相比之下,全球约为22.5%,发达国家约为22.0%,中等收入国家约为25.2%,低收入国家只有19.5%,OECD国家约为21.6%,美国平均约为16.4%,而在具有高储蓄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