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公众号|微博|手机版

4.健全公平的权利保障制度
基于人权保障的宪法原则和公正、平等的核心价值观,我国需要健全公平权保障和权利公平保障的政治法律制度,这是提高人民代表大会公平治理能力的重要制度前提。
公平的权利保障制度,一是指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以公平的法律制度和程序机制保障每个公民的权利。
二是健全法律制度切实保障公民的平等权利或公平权利。这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各方面的平等权利或公平权利。中共十八大提出了保障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平等参与权利、平等发展权利等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建设,以及构建公平分配的制度机制,等等。
三、提高人民代表大会公平治理能力的对策措施
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公平治理能力建设,提高人民代表大会公平治理的能力水平,可以从职权职责、组织结构、行为能力和治理方式等多方面,提出改革发展的对策措施,譬如:
1.提高人民代表大会的公平监督能力
这可以在人大及其常委会设立公正监督委员会,或者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机关以公正监督的职能和权责,以保障公平宪法制度的落实。其具体要求是: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把所有规范性文件纳入备案审查范围,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加强和改进对政府公平行政和公正文明执法的监督;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等。
2.提高人民代表大会的公平决策能力
这要求从公平决策的角度,健全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要求各级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本级人大报告;从公平财政的角度,加强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监督职能;从公平税赋的角度,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等。
3.提高人民代表大会的公平协调能力
这种公平协调能力的功能作用在于,明确立法权力边界,从体制机制和工作程序上有效防止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对部门间争议较大的重要立法事项,由决策机关引入第三方评估,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协调决定。
4.提高人民代表大会的公平立法能力
提高公平立法能力,就是要深入推进民主立法,保障立法程序公正。其具体要求是: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开展立法协商,充分发挥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在立法协商中的作用,探索建立有关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专家学者等对立法中涉及的重大利益调整论证咨询机制。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等。
5.提高人民代表大会的公平权保障能力
提高公平权保障能力,要求立法机关依法保障公民权利,加快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保障公民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不受侵犯,保障公民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实现公民权利保障法治化。增强全社会尊重和保障人权意识,健全公民权利救济渠道和方式。
6.提高人民代表大会反特权不公的能力
这要求加快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坚决遏制和预防腐败现象。
7.提高人民代表大会保障改善民生的能力
这要求加快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律制度建设。依法加强和规范公共服务,完善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食品安全、扶贫、慈善、社会救助和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四、提高人民代表大会公平治理能力的保障机制
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因此,要提高人民代表大会公平治理能力,还需要中国共产党公平执政、人民公平参政和良法善治等保障机制。
1.中国共产党公平执政是提高人民代表大会公平治理能力的政治保障
中国共产党不仅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还要公平执政。中国共产党依宪和依法公平执政,即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以及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其重要功能就是支持和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施行公平治理的作用。
2.人民公平参政是提高人民代表大会公平治理能力的民主保障
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公平有序的政治参与,能够促进人民代表大会公平治理能力的提高,这包括:(1)人民大众民主参政和公平维权的能力。这是人民当家作主权能的具体体现。(2)民主党派和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能力。(3)社会组织依法自治、公平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4)城乡居民民主自治和公平参与的能力,等等。
3.良法善治是提高人民代表大会公平治理能力的法治保障
所谓良法善治,就是依据体现公平正义的宪法法律进行国家治理。因此,提高人民代表大会公平的治理能力和督促人民代表大会履行公平治理的职责,都离不开国家良法善治的保障。
原载《晋阳学刊》2015年第6期。
作者简介:刘俊祥,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所属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生成、危害和防治机制研究”(13AZD020)。
进入 刘俊祥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人民代表大会 国家治理 公平
本文责编:川先生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学术 > 法学 > 理论法学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95062.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aisixi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