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公众号|微博|手机版

进入专题: 社会治理
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他指出,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切实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要统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条件。
(五)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减少污染物排放,防范环境风险
“十二五规划”规定: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以解决饮用水不安全和空气、土壤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强综合治理,明显改善环境质量。要强化污染物减排和治理,实行严格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制度,加强造纸、印染、化工等行业污染治理,要防范环境风险,加强对重大环境风险源的动态监测与风险预警及控制,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完善环境保护科技和经济政策,加强环境监测、预警和应急能力建设。
“十二五规划”还强调要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修复为主,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管理,增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构建以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和南方丘陵山地带以及大江大河重要水系为骨架,以其他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重要支撑,强化生态保护与治理等。显然,这不属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范畴之内,却是“以社会治理为宏旨”的重要内容之一。
前不久,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2011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要求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深化改革和保持稳定,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加快破除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会议确定的2011年改革重点工作,一是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改革,促进科学发展;二是深化社会领域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三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强廉政建设;四是深化农村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改革农村征地制度等。由此看出,这些改革并不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是“以社会治理为宏旨”。
“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确定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升;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而不再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据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30日召开会议,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题。胡锦涛总书记主持会议。会议指出,要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通过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和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有效应对社会风险,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这就再次有力地证明,我国社会正在进入“以社会治理为宏旨”的新的历史阶段。
2010年6月4日于北京
进入专题: 社会治理
本文责编:xiaolu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学术 > 历史学 > 共和国史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41163.html 文章来源:中国选举与治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