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公众号|微博|手机版

进入专题: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成为我国财政金融政策的交汇点之一,而今我国正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央政府更加注重财政和金融的协调配合。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展,化解存量债务风险,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引导政府信用合理使用,加快推进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转型,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之一。未来,关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政府债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应从以下几个方向展开:首先,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的影响、测度及预警,运用省级、市级、县级面板数据对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与经济增长、金融稳定的影响等进行研究,利用相关模型对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进行测度,识别相关风险的来源,并构建相应的风险指数,构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对小概率极端风险事件进行分析和预警。其次,在土地财政的背景下研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的来源和生成机制,从土地或土地市场的宏观角度, 从银行资产负债表渠道、银行杠杆渠道、企业信贷约束渠道等微观角度分析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的演变速度及其机制。研究外生冲击如技术冲击、房地产需求冲击、货币政策等因素通过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冲击,以及这些外生冲击通过土地财政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演化成系统性风险的机制,通过在一般均衡框架下分析土地财政和融资平台风险,探究不同市场之间的互动以及经济的动态调整,对于如何控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及政府隐性债务规模,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再次,关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化解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转型,应当首先明确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角色定位,同时把握存量债务化解和市场化转型两根主线,尤其是深刻透彻理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转型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实操性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龚强,王俊,贾珅.财政分权视角下的地方政府债务研究:一个综述[J].经济研究,2011(7):144-156.
[2]谢贞发,范子英.中国式分税制、中央税收征管权集中与税收竞争[J].经济研究,2015(4):92-106.
[3]秦德安,田靖宇.我国地方融资平台运行风险及控制研究[J].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2010(3):72-76.
[4]贾康,孟艳.地方融资平台应发挥建设国债资金作用[J].上海国资,2009(11):70-72.
[5]封北麟.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财政风险研究[J].金融与经济,2010(2):4-7.
[6]雷潇雨,龚六堂.基于土地出让的工业化与城镇化[J].管理世界,2014(9):29-41.
[7]刘伟,李连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举债的理论分析[J].金融研究,2013(5):126-139.
[8]刘昊,张月友,刘华伟.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特点及其风险分析——以东部S省为例[J].财经研究,2013(5):123-133.
[9]魏加宁.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风险何在[J].中国金融,2010(16):16-18.
[10]李尚蒲,罗必良.地方政府竞争:财政赤字扩张及其攀比效应——来自县域的证据[J].学术研究,2015(9):66-75.
[11]吴洵,俞乔.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溢价研究[J].财政研究,2017(1):89-102.
[12]潘俊,王亮亮,沈晓峰.金融生态环境与地方政府债務融资成本——基于省级城投债数据的实证检验[J].会计研究,2015(6):34-41.
[13]秦凤鸣,李明明,刘海明.房价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基于城投债的证据[J].财贸研究,2016(5):90-98.
[14]李尚蒲,罗必良,何勤英.土地市场化是否推动城投债发行?[J].经济评论,2017(4):106-117.
[15]张艳花.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化解与反思[J].中国金融,2010(16):88-91.
[16]刘煜辉,张榉成.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分析[J].银行家,2010(6):48-52.
[17]许友传,陈可桢.资产跳跃情景下的地方融资平台风险压力测试[J].财经研究,2013(2):26-36.
[18]沈明高,彭程,龚橙.地方融资平台远虑与近忧[J].中国改革,2010(5):38-42.
[19]王永钦,陈映辉,杜巨澜.软预算约束与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来自金融市场的证据[J].经济研究,2016(11):96-109.
[20]徐忠.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金融体系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J].经济研究,2018(7):4-20.
[21]陈志勇,毛晖,张佳希.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期限错配:风险特征与形成机理[J].经济管理,2015(5):12-21.
[22]刘红忠,史霜霜.地方政府干预及其融资平台的期限错配[J].世界经济文汇,2017(4):62-77.
[23]牛霖琳,洪智武,陈国进.地方政府债务隐忧及其风险传导——基于国债收益率与城投债利差的分析[J].经济研究,2016(11):83-95.
[24]王仕进,刘杰.政府债务、期限溢价与货币政策选择[J].财经研究,2017,43(11):128-139.
[25]刘楠楠,侯臣.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可持续性分析[J].经济学家,2016(7):50-57.
[26]何杨,满燕云.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风险控制——基于土地财政视角的分析[J].财贸经济,2012(5):45-50.
[27]许成钢.地方分权的双刃剑[J].新经济导刊,2010(3):17.
[28]刘骅,卢亚娟.转型期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分析与评价[J].财贸经济,2016,37(5):48-59.
[29]周学东,李文森,刘念,等.地方债务管理与融资规范研究[J].金融研究,2014(10):34-49.
[30]杨艳,刘慧婷.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看财政风险向金融风险的转化[J].经济学家,2013(4):82-87.
[31]MILLER M H,MODIGLIANI F.Dividend Policy,Growth,and the Valuation of Shares[J].The Journal of Business,1961(34):411-433.
[32]AGHION P,KHARROUBI E.Cyclical Macro Policy and Industry Growth:The Effect of Counter-cyclical Fiscal Policy[R].Working Paper,Harvard University,2007.
[33]WOO J.Why Do More Polarized Countries Run More Procyclical Fiscal Policy?[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2009,91(4):850-870.
[34]BURNSIDE C,EICHENBAUM M,REBELO S.Prospective Deficits and the Asian Currency Crisis[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01,109(6):1155-1197.
[35]HEMMING R,KELL M,SCHIMMELPFENNIG A.Fiscal Vulnerability and Financial Crises in Emerging Market Economies[M].Washington,DC: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2003.
[36]REINHART C M,ROGOFF K S.From Financial Crash to Debt Crisi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1,101(5):1676-1706.
[37]BRUYCKERE V D,GERHARDT M,SCHEPENS G,et al.Bank/Sovereign Risk Spillovers in the European Debt Crisis[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2013,37(12):4793-4809.
[38]高英慧,高雷阜.地方政府債务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与评价[J].山东社会科学,2013(2):156-159.
[39]范剑勇,莫家伟.地方债务、土地市场与地区工业增长[J].经济研究,2014(1):41-55.
[40]缪小林,伏润民.地方政府债务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区域分化[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10):35-40.
[41]刁伟涛.空间关联下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5(10):71-74.
[42]胡奕明,顾祎雯.地方政府债务与经济增长——基于审计署2010~2013年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J].(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进入专题: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学术 > 经济学 > 农业与资源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123683.html 文章来源:金融理论探索 2020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