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公众号|微博|手机版

进入专题: 人工智能 文艺创作 适恰性 文艺本性 历史合法性
②米·贝京:《艺术与科学——问题·悖论·探索》,任光宣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第131页。
③张慧瑜:《人工智能的忧思与可能》,《南风窗》2018年第2期。
④参见Master-English的博客:《电脑小说〈背叛〉》,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618879010000s3.html。
⑤1984年,在我国首次青少年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中,上海育才中学年仅14岁的学生梁建章,曾以“计算机诗词创作”获得初中组四等奖。他设计的这个诗词创作软件,收录诗词常用词汇500多个,在程序运行时,以“山、水、云、松”为题,平均不到30秒即可创作一首五言绝句,曾连续运行出诗400多首,无一重复。如其中一首名为《云松》的诗是这样的:“銮仙玉骨寒,松虬雪友繁。大干收眼底,斯调不同凡。”其绘景寓情、仙风道骨之态与诗人之诗相比足可乱真。参见张寿萱等:《中文信息的计算机处理》,北京:宇航出版社,1984年,第264页。
⑥转引自周昌乐、郑旭玲、何中市、李良炎:《中国古典诗词楹联的计算机化研究》,《心智与计算》2012年第2期。
⑦参见《人工智能如何影响文化产业》,搜狐科技,http://www.sohu.com/a/205003485_100002829,2017年11月17日。
⑧参见《微软小冰》,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微软小冰/14076870? fr=aladdin。
⑨熊红凯:《人工智能技术下对真理和生命的可解释性》,《探索与争鸣》2017年第10期。
⑩《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19页。
(11)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西方哲学名著选读》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55页。
(12)尼采:《悲剧的诞生》,周国平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第322页。
(1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08页。
(14)京泽:《人工智能写诗竟以假乱真?清华机器人与清华才女央视巅峰对决》,http://www.sohu.com/a/212653202_498199。
(15)周昌乐、游维、丁晓君:《一种宋词自动生成的遗传算法及其机器实现》,《软件学报》2010年第3期。
(16)京泽:《人工智能写诗竟以假乱真?清华机器人与清华才女央视巅峰对决》,http://www.sohu.com/a/212653202_498199。
(17)周昌乐:《汉语诗歌的机器创作》,http://www.doc88.com/p-984350557464.html。
(18)陈钟:《人工智能与未来社会:趋势·风险·挑战》,《探索与争鸣》2017年第10期。
(19)参见Master-English的博客:《电脑小说〈背叛〉》,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618879010000s3.html。
(20)如上传一张图片的开阔的海滩,小冰作的诗是:“可有多的沙子/你的名字在世间又一次隐去/在最高的地方/世界睁大眼睛”(小冰:2017.05.16)。接着上传的图片是一片葱翠的植被,小冰立马作诗:“还有它的花园/爱阳光的女子应当哭/用灵魂最迷人的脚步/手指弯曲的时候”(小冰:2017.05.16)。参见骑士:《少女诗人微软小冰尝鲜,看看她作了什么诗》,https://www.ithome.com/html/win10/309263.htm。
(21)列夫·托尔斯泰:《什么是艺术》,载伍蠡甫主编:《西方文论选》下卷,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第432页。
(22)恩斯特·卡西尔:《人论》,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第191页。
(23)熊红凯:《人工智能技术下对真理和生命的可解释性》,《探索与争鸣》2017年第10期。
(24)杨力:《人工智能对认知、思维和行为方式的改变》,《探索与争鸣》2017年第10期。
进入专题: 人工智能 文艺创作 适恰性 文艺本性 历史合法性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学术 > 语言学和文学 > 文艺学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118997.html 文章来源:《社会科学战线》201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