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公众号|微博|手机版

进入专题: 意大利文学
我时常觉得区别是人为的。中国就是西方,西方就是中国。我在中国看到了很多乡村,有时候我会产生幻觉,以为自己在威尼斯或者罗马,因为建筑风格太相似了。我也观察到中国人与脚下的土地深刻的联系,这让我更坚信对祖国(patria)的热爱是人性中最根本的一部分。
中国人热爱学习。我在新加坡演讲的时候,看到很多华人家长和孩子一起出席。这才是真正的教育。真正的教育不是把孩子送到学校就完事了,而是我本人也要到场,我也要学习。中国的学生很优秀。中国的大学一天比一天好。中国的同事有很棒的幽默感,但是也懂得礼貌,不越界,不侵犯他人。西安的朋友曾经跟我半开玩笑地说:“你想来中国教书吗?我们给你offer!”我希望到中国教书,但是我不通汉语。我快八十了,让我现在像六岁学童一样学习一门外语,我觉得不现实了。
我在中国旅行的时候,发现中国人对但丁很感兴趣。我遇到一个中国的女建筑师,她希望在中国建一座但丁纪念馆。当年意大利也想建一座但丁纪念馆,但是因为设计方案得到了墨索里尼首肯,战后就变得政治不正确。我觉得很奇怪:看来墨索里尼死了比活着影响力还大!这个建筑师表示会参考意大利人的设计,但是要加入中国元素。我已经跟她约好了,博物馆落成当天,我去做揭幕演讲。今年夏天肯特州立大学(Kent State University)将组织一群中国学生去弗洛伦萨游学。我会去教他们。我很激动。在弗洛伦萨讲但丁,还有比这个更好的事吗?
我已经决定了。我要把我的一部分藏书捐给大连外国语学院。我跟他们开玩笑:“拉丁文里‘书’和‘孩子’是同一个词。我写了很多书,他们就是我的孩子!现在我把我的孩子送给你们了!”我拜托了东亚系的一位同事,让她联系纽约的中国领事馆。他们很快就打电话给我,表示愿意组织运输。中国人真是一个有效率的民族。唯一的缺点就是他们不会喝酒。我希望有一天把意大利的酒批发到中国去。
2021年是但丁去世七百周年。我希望组织一场国际性的学术会议,题目可以为“但丁的世界,世界的但丁”。但愿到时候中国的但丁纪念馆已经建成了。其实我并不在乎是否符合意大利建筑的风格,既然在中国,就要有中国风味。我写的几乎每一部书的标题里都含有“世界”这个词,我写过彼特拉克的世界、但丁的世界、薄伽丘的世界、维科的世界,文艺复兴的核心在我看来也是“创造世界”(Cosmopoiesis)。我相信不同的世界之间可以对话,在对话中新的世界可以诞生。我研究了一辈子但丁。我相信他是为世界写作的,他的精神属性具有世界性意义。但丁的信仰就是我的信仰。我信仰世界是和谐的(mondo come armonia)。你看看《天堂篇》(Paradiso),那就是对和谐的礼赞啊!
进入专题: 意大利文学
本文责编:limei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学人访谈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115711.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aisixi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