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社会行为
反社会行为(Anti-social behaviour)指的是一种故意或非故意、不顾他人观感,而且可能对社会造成危害、无法增进公众福祉的行为。包括违法、犯罪行为和并不触犯法律但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此类行为的特征是攻击他人。弱势群体因社会支持不足,个人受挫而悲观失望,并极端化为对社会的仇视和对抗是最根本的原因。这些原因导致一些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在心理上失衡,产生相对剥夺感。由于现代社会生活的高度复杂性,人们很容易产生不规范的行为。无知、失误、误解、信息不通、他人煽动、他人胁迫、粗心、偶然事故或处于不得已情况下,也是引起反社会行为的因素。
最新文章
- 孙静:网络自组织的反社会行为与监管2017-09-20
- 蒋京议:国家与社会二元架构中的管理范式2017-09-20
- 张志祥:析当代青年利他行为弱化现象2017-09-20
- 邢宇宙:改革三十年社会心理之变迁——以农民群体为例看社会心理的现代2017-09-20
- 顾骏:社会戾气漫溢症结及其破解2014-09-15
- 刘业进:无目标杀人:一个反社会行为时代的开始2010-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