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
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高密度人口的经济及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细颗粒物(PM 2.5),一旦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2013年,“雾霾”成为年度关键词。有报告显示,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1%的城市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与此同时,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在中国。霾影响最大的就是人的呼吸系统。由于霾中细小粉粒状的飘浮颗粒物直径一般在0.01微米以下,可直接通过呼吸系统进入支气管,甚至肺部,造成的疾病主要集中在呼吸道疾病、脑血管疾病、鼻腔炎症等病种上。同时,灰霾天气时,气压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骤增、空气流动性差,有害细菌和病毒向周围扩散的速度变慢,导致空气中病毒浓度增高,疾病传播的风险很高。
最新文章
- 浅谈“雾霾经济”的商机与危机2016-12-20
- 李志青:如何看待“雾霾经济”2016-12-20
- 朱玥颖:“雾霾经济”呼唤绿色发展2016-12-20
- 陈海嵩:雾霾应急的中国实践与环境法理2016-08-17
- 徐贲:雾霾里的乐观和犬儒2016-01-27
- 白云峰:关于雾霾真相——一个环保企业家的不同看法2015-12-11
- 马骏:治理雾霾需用经济与金融手段2015-12-11
- 贾康:治理雾霾促进环保需充分运用经济手段2015-12-11
- 郇庆治:雾霾政治与环境政治学的崛起2015-12-04
- 张孝德:从伦敦到北京:中英雾霾治理的比较与反思2015-12-03
- 魏世传:浅析《纽约时报》中国雾霾报道的特点和启示2015-12-03
- 赵倩雯:从雾霾事件分析微博在社会舆论中的博弈2015-12-03
- 余力伟:立法应对雾霾天气刻不容缓2015-12-03
- 露丝·玛丽:那场夺走12000人生命的雾霾2015-12-01
- 常纪文:修改《大气污染防治法》加强雾霾联防联控2015-12-01
- 蔡昉:拨开“经济悲观论”的雾霾2015-12-01
- 李佐军、韦文怡:解决京津冀雾霾须建立多层次联防联控机制2015-12-01
- 李金磊:《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4)》发布2015-12-01
- 林毅夫:雾霾并非完全因经济发展过快2015-07-21
- 吴柳芬 洪大用:中国环境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公众参与和政府决策2015-07-04
- 彭小华:雾霾的蝴蝶翅膀与美国的汉语热度2015-03-26
- 邵建:精神雾霾《弟子规》?2015-03-23
- 铁风:“穹顶之下”的空爆核弹2015-03-01
- 李佐军 韦文怡:解决京津冀雾霾须建立多层次联防联控机制2014-12-13
- 吴迪:雾霾是对中国经济隐藏的祝福2014-07-08
- 徐贲:雾霾里的乐观和犬儒2014-03-09
- 刘远举:治霾的经济与体制逻辑2014-02-27
- 张茉楠:根治雾霾要从经济与人口空间失衡入手2014-02-27
- 张孝德:从伦敦到北京 中英雾霾治理的比较与反思2014-02-26
- 王晓渔:雾霾中的中国梦2013-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