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培云:敬畏故乡的相关文章
熊培云:敬畏故乡
一位苏联人移民去美国,行李箱里放了一张大幅的斯大林肖像。过海关时人问他为什么带这个,他的回答是:“这玩艺是我用来治思乡病的,一看到它我就不想回苏联了。” 生活充满了笑话,但生活从来不像笑话那么简单。说到思乡病,虽然有些内容未收录进来,相信读者还是会从本书中找到某种浓烈的怀旧气息。 在故乡,大姑离我家只有 更多...
熊培云:我的故乡因何沦陷
我曾经为“出国,还是下乡?”苦恼不已。几年来,我一直想完成一项因留学而中断的田野调查。2008年夏天,趁着北京奥运的这个长假,我独自回到了江西清僻的故乡。临行前,凑巧在胡适主持的《独立评论》上读到1932年农学家董时进发表的一篇《乡居杂记》。文章开篇正好道明了我的心曲:“我素来认为要知道乡村的秘密和农民的隐情,惟有到 更多...
熊培云:谁人故乡不沦陷?——怀念我“被拐卖的故乡”
“当我离开摇篮,世界已经变得面目全非。”大约在两百多年前,当夏多布里昂回到布列塔尼故乡时,曾经这样感慨。因为作家再也寻找不到“儿时的圣马洛了”,小时候曾在船舶的缆索间玩耍,现在港内看不到船了,而自己出生时的公馆也已经变成了旅店。作为一个异乡人,我曾经在一个雨水涟涟的季节穿行圣马洛。记得当时圣马洛好像正在举行一场帆船比赛 更多...
沈岿:故乡在沦陷?如何拯救?
故乡沦陷?谁的?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这是一句在“谷歌(Google)搜索”中,只需输入前四个字(“每个人的”),就会自动生成、供搜索者选择的话。由此可窥,这句话在网络上的影响力!甚至,细心的网络读者会很快发现,不少作者皆以其为同样的标题,抒写着故乡沦陷的不同故事,而根本不在意是否“抄袭”他人标题、掠人之美。当然,故乡 更多...
羽戈:分裂的故乡
近十年前,我和许多朋友,都写过一篇题为“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的文章。批评者认为,这个标题过于危言耸听。我承认,说“每个人”,不免有些夸张;“沦陷”一词,则完全适用于彼时我的故乡安徽省颍上县,甚至还有些不及:我们说一地沦陷,那么此前必有崛起的辉煌,哪怕是刹那芳华,弹指一挥;然而这数十年来的颍上何曾崛起过呢,它就像一匹受 更多...
黄石勇:迷失的故乡
少小离家,在外漂泊已有近三十个年头。偶尔回老家看看,那个孕育了我童年希望、连一草一木都无比熟悉的故乡在一天天变得陌生。心中的故乡在迷失的方向渐行渐远。 记忆中,故乡除了有一个得天独厚的大海外,更有美丽的青山绿水。 印象中,大海仿佛是一个有取不完财宝的聚宝盆。夏天来临的时候,我和小伙伴们便相约去赶小海。那是在海水退潮的 更多...
冰夫:在碧螺春的故乡
为了一件萦绕心头的往事,寻找一个绿色的梦,我和内子最近到苏州东西洞庭山去小住了一段时间。东西洞庭山,那藏有大禹治水导江图的林屋洞,吴王夫差陪伴西施避暑的消夏湾,伍子胥迎候慈母的胥王山,隋代莫厘将军屯兵操练的山坳,橘林深处的轩辕宫,林泉幽深的石公山,飘渺峰的晨雾,紫金庵的雕塑……无一不具有诱人的魅力。内子是第一次到东山, 更多...
熊培云:送托克维尔下乡
乡村图书馆首先就不是为民主而生的,也不是为改变民情而生的,它首先意味着一种民权,是为改善人们的生活而存在。或者说,其所体现的,首先是一种关乎生活的态度,是一种对幸福、自由的领悟与赞美。我在大学开了一门电影课,给学生们介绍一些好的电影。比如最近我向他们推荐了《背马鞍的男孩》。这是部2008年上映的伊朗电影,导演是我非常喜 更多...
冉云飞: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
没有故乡的人是不幸的,有故乡而又不幸遭遇人为的失去,这是一种双重的不幸。我自己便是这样双重不幸的人群中的一个。作为中国人文及自然资源多样性,展示得最为完备的后花园,广袤的西部是如此的神秘多姿、秀丽雄奇、狂野粗犷,令人难以忘怀。不过遗憾的是,这些令人难以怀忘的人间爱物,正在逐渐消失于我们视野之中,真有追之莫及的伤怀之痛。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