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法:中国现代美学:历程与模式的相关文章
张法:中国现代美学:历程与模式
中国现代美学从王国维始,于古今转换的大变关头,受西方与日本的双重影响,得学术与文化的相互激荡,产生了一花(美学)开四叶(四种基本模式)的景观:一是梁启超的社会学模式,要求美学为政治服务,服务于中国现代性的国民性转换,让中国人民由臣民变成新民。二是蔡元培的教育学模式,把美育作为现代性人格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以美育代宗教, 更多...
张法:20世纪中西美学原理的几点差异
中西美学原理由于写作者所处的世界史位置不同, 西方以流派纷呈为主而中国以时代嬗递为主, 从而构成中西美学原理的整体上的差异, 进而形成内容结构上的差异。中国美学原理基本上是美、美感、艺术三个部分, 或再加上美学、美育, 西方美学则是美、美感、艺术、概念分析、审美制度五个部分。一、由世界史位置不同而来的差异二、流派与原理 更多...
高建平: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美学
在古代,中国没有一门叫做“美学”的学科,这个学科是从西方引进的。然而在中国,它有一个双重引进的过程,这就是除了引进这个来自西方的学科外,还从日本学会用“美学”这两个汉字来翻译它。20世纪初年,一些留学日本的学生带回了这个名称。日本人称它为bigaku, 中国人称它为meixue, 用的都是“美学”这两个汉字。从这时起, 更多...
王岳川:当代中国文艺美学的学术拓展
【摘要】文艺美学是一门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新学科,在学科的交叉性质、学科的知识谱系定位、学科研究的方法论、学科的未来前景等方面出现了诸多争论,引发了学科更深层次的问题。本文通过中国文艺美学研究的学术史的梳理,分析和把握文艺美学的逻辑起点和价值终点,力求站在当代美学发展的前沿,注意吸收相关学科和新兴科技研究新成果,在 更多...
舒国滢:从美学的观点看法律——法美学散论
(一)或许是由于工业化和商品化时代滥用理性和“计算”规则的缘故,我们现在已愈来愈丧失了黑格尔所称谓的“理念的感性显现”(审美)的能力。崇高物象的心灵激荡,“无利害感”的游戏冲动,诗歌语言引动的惊异与纯喜,无限想象的自由伸展的渴望,“风格”、“趣味”的体验与追求,以及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所描绘的“酒神状态的迷狂”[1] 更多...
黄应全:如何构想中国美学的原创性?
内容提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什么是真正属于中国的美学,如何才能创立真正的中国美学,这是中国美学学者近来遇到的一大难题。高建平提出“美学在中国”和“中国美学”之分,目的就是为了突显这一问题。本文认为,高建平所提出的问题实为现代中国美学如何才能具有原创性的问题,但他不适当地把它转换成了中国美学的民族性问题。高建平虽然不再像中 更多...